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只手覆明 > 第82章 一战天下惊,四方风云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一战天下惊,四方风云动

“火烧连营”的冲天烈焰,不仅焚毁了明军连绵数十里的营寨,更焚尽了朝廷一举荡平朔方的雄心。

十万大军土崩瓦解,粮草辎重化为灰烬,士卒死伤枕藉,幸存者丢盔弃甲,狼狈南逃。

三边总督在亲兵拼死护卫下,仅以身免,回首望去,只见北方天空被火光映得一片血红,心中满是绝望与恐惧。

他知道,经此一役,朝廷在西北边陲的威信扫地,短期内再也无力组织起如此规模的征讨。

朔方,已成一棵撼不动的大树!

兵败的消息,如同溃堤的洪水,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开来。

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毗邻的陕北各镇。

当溃败的明军残兵如同丧家之犬般逃回驻地时,带来的不仅是战败的噩耗,更是对朔方军如神兵天降般的恐惧描述。

那些原本对朔方不屑一顾、甚至摩拳擦掌想分一杯羹的边镇将领们,此刻个个面如土色,心惊胆战。

他们紧闭城门,加强戒备,再也不敢轻言“北上剿匪”,反而暗中派人携带礼物,前往野狐岭示好,只求相安无事。

朔方都督府的威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真正立了起来。

消息传入烽烟四起的中原,在各大流寇首领中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李自成、张献忠等巨寇,虽与官军血战连年,但面对成建制的明朝边军主力,往往胜少败多。

闻听朔方军竟能大破十万官军,无不震惊。

李自成在营中捻须长叹:“北地竟有如此豪杰!若能引为奥援,何愁大事不成?”

遂秘密派遣精干使者,携带重礼,绕道北行,意图结交。

张献忠则桀骜中带着几分欣赏:“格老子的!这姓陈的是个人物!以后碰上朔方的旗号,都给老子客气点!”

一时间,陈远之名,在草莽豪强中声威大震,被视为可与朝廷鼎足而立的又一强大势力。

而在纸醉金迷的江南,消息经由柳如是的旧友同窗、往来商旅传入,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秦淮河畔,画舫笙歌依旧,但才子名士们的谈资,已从风花雪月转向了朔方传奇。

酒肆茶楼中,人们争相传阅着辗转抄录的《朔方新报》片段,对陈远以流民筑堡、秦玉凤雪夜奇袭、火烧连营等事迹津津乐道。

柳如是昔日之名,也因此事更添光彩,被誉为“慧眼识英雄”。

许多对朝廷失望的士人,将朔方视为乱世中的一片净土,心中萌生了北上的念头。

陈远和朔方,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赢得了江南士林的部分人心。

影响最为深远和复杂的,莫过于辽东的后金政权。

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接到细作密报,详细陈述了朔方大败明军的经过。

他起初不信,再三核实后,不禁悚然动容。

他原以为明朝气数已尽,唯一可虑者不过关宁铁骑和中原流寇,万万没想到在西北边陲,竟然悄无声息地崛起了这样一个硬骨头!

既能整合蒙汉,又能以少胜多,其首领陈远,绝非池中之物!

“此子不除,必成我心腹大患!”

皇太极在殿中踱步,眼中寒光闪烁。

但旋即,他又冷静下来。

明朝经此大败,国力更衰,正是后金南下的大好时机。

而朔方与明朝已成死敌,或许……可加以利用?

一个“联朔抗明”的模糊念头,在他心中滋生。

他立刻下令,加派细作潜入朔方,务必要摸清陈远的底细和真实意图。

同时,暂缓了对蒙古诸部的进一步压迫,以免将朔方彻底推向明朝。

一战天下惊,四方风云动。

朔方都督府凭借一场辉煌的防御胜利,彻底改变了其在天下格局中的地位。

它不再是一个需要仰人鼻息、苦苦求存的地方势力,而是成为了一个各方都必须正视、拉拢或忌惮的强大存在!

明朝、流寇、后金,这明末天下的三大势力,都因朔方的崛起而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战略。

野狐岭堡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没有大肆庆功,没有骄傲自满。

陈远站在堡墙上,望着南方明军溃退的方向,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反而更加凝重。

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此战之后,朔方将彻底暴露在天下人的目光之下,赞誉与危机必将接踵而至。

“都督,各地使者络绎不绝,有送来贺礼的,有请求结盟的,还有……朝廷暗中派来试探招抚的。”

柳如是拿着一叠文书,来到陈远身边,轻声汇报。

陈远接过文书,粗略一看,冷笑一声:“贺礼?结盟?不过是见风使舵罢了。

朝廷的招抚?哼,不过是缓兵之计。

经此一战,他们岂会真心容我?”

秦玉凤卸去戎装,来到一旁,接口道:“怕他作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朔方军,现在谁也不怕!”

苏婉清则较为谨慎:“虽是大胜,但自身损耗亦不小,粮草、军械亟待补充,伤员需要安置,流民还需安抚。眼下最要紧的,是休养生息,巩固根本。”

陈远点点头,目光扫过堡内开始清理战场、修复工事的军民,沉声道:“婉清说得对。

胜不骄,败不馁。

此战我们赢了局面,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天下人都看着我们,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走?”

这一刻,陈远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朔方一隅,而是投向了更加波澜壮阔的天下棋盘。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朔方都督府,正式成为了这盘乱世棋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棋手。

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关乎天下的走向。

格局由此定,天下三分势?

朔方的崛起,是否会使得明末本已混乱的局势,演变为明朝、后金、朔方(乃至流寇)多方角逐的更加复杂的局面?

陈远又将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乱世中,带领朔方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