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权倾1925 > 第224章 双师争徒 璞玉初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幕:医者仁心 顽石点头(白府内院 权世勋幼子调养室外)

权世勋(幼子)的病情在薛神医的猛药与精心调理下,终于脱离了险境,进入了漫长而细致的康复期。虽然依旧虚弱得无法下榻,每日里多数时间都在昏睡,但脸色已不再那么骇人,呼吸也日渐平稳悠长。白府上下紧绷了月余的神经,总算可以稍稍放松。

薛神医依旧每日前来诊视,调整药方。这一日,他诊完脉,提着药箱走出房门,正看见陈念玄抱着那个装有“安魂”矿石的小木盒,蹲在廊下,小心翼翼地用一块软布擦拭着盒盖,神情专注,仿佛在对待什么稀世珍宝。

薛神医停下脚步,浑浊的老眼打量着这个沉默寡言却屡屡让他感到惊异的孩子。他想起月前那场生死攸关的救治,若非这孩子在无意间布下的那个奇异“安魂”场,稳定了权世勋(幼子)濒临崩溃的心神,即便他的金针再妙,药力再猛,恐怕也难有十成把握。

“小子,”薛神医破天荒地主动开口,声音依旧粗嘎,“你整天鼓捣这些石头片子,有什么用?”

陈念玄抬起头,见是薛神医,连忙站起来,小手紧紧抱着木盒,有些拘谨,却还是认真回答:“它们……能让人舒服。叔……睡着的时候,眉头会松一点。”

薛神医哼了一声,走近几步,伸手道:“拿来我瞧瞧。”

念玄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木盒递了过去。薛神医接过,入手便感到一股温润平和的暖意,并非物理上的热量,而是一种直透心脾的舒适感。他虽不通金石能量之理,但身为医道圣手,对人体气血、精神状态的感知远超常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盒子周围的“气场”确实有助于宁神定魄。

“歪门邪道!”薛神医嘴上依旧不饶人,却将盒子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塞回念玄怀里,“不过……还算有点小聪明。”他顿了顿,看着念玄那双清澈得仿佛能映出人心的眼睛,忽然问道,“小子,你想不想学点真本事?能活人性命,肉白骨的真本事?”

陈念玄眨眨眼,似乎没太明白。

一旁的李守拙恰好走来,听到此言,心中一动,接口道:“薛老鬼,你是说……医术?这小子是陈老先生关门弟子,你要跟他老爷子抢人?”

薛神医斜睨了李守拙一眼,昂着头道:“怎么?老夫一身医术,通天彻地,绝不输他陈玄礼,且那老头子都死了,有这好苗子,难道老夫还不能当个传授之人?他那儿子学的个半吊子,简直误人子弟,陈老玄若知道从棺材板里跳起来也得谢老夫,这小子灵性是有几分,跟着你整天玩石头,能有什么大出息?不如跟着我学医,将来悬壶济世,岂不比你那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强?”

第二幕:金石医理 道左争锋(白府 临时开辟的医案室 & 实验室)

薛神医要收陈念玄为徒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李守拙第一个表示反对,他吹胡子瞪眼:“荒谬!念玄于金石一道天赋异禀,乃百年难遇之奇才!正当潜心钻研,探索天地能量之奥妙,岂能分心去学那些草根树皮之道?”

薛神医反唇相讥:“李老头你懂个屁!人命关天,才是最大的道理!你那套石头玩意儿,救得了急症?治得了瘟疫?念玄灵觉过人,正是学医的上佳材料,感知药性、体察病灶,事半功倍!跟着你,才是明珠暗投!”

两位老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陈清河却是双手赞成,说自己医术不精怕耽误念玄好天赋,最后,还是白映雪出面调停。她深知两位长者皆是当世奇人,所学皆是对家族、对世人有大用的本领,若能兼收并蓄,对念玄的未来有百利而无一害。

“舅公,薛老,”白映雪温言道,“二位皆是当世高人,所学俱是博大精深。念玄能得二位青眼,是他的福分。依我看,不若让念玄同时跟随二位学习。上午随舅公辨识金石,下午随薛先生修习医理。知识本无界限,金石医理,或可相辅相成。”

这个折中的方案,薛神医和李守拙虽然都哼了一声,没有明确赞同,但也没有再激烈反对,算是默许了。于是,陈念玄便开始了他在两位风格迥异的老师门下,痛并快乐着的学习生涯。

第三幕:啼笑皆非 教学相争(白府 各处)

接下来的日子,白府内便时常上演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

场景一:药圃旁。

薛神医指着一种药材:“此乃黄连,性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你尝尝,记住这味道!”

陈念玄乖乖舔了一下,小脸顿时皱成一团。

李守拙恰好路过,见状立刻冲过来:“薛老鬼!你让他生尝黄连?是药三分毒!念玄,快,含住这块‘甘霖石’,能中和苦寒之气!”

薛神医瞪眼:“我在教他辨识药性!你捣什么乱!”

李守拙不甘示弱:“是药就有偏性,需知中和之道!金石乃天地精华,正可调和!”

场景二:实验室内。

李守拙正在讲解一种名为“火流金”的矿石特性:“此石性烈,能量活跃,若以特定频率激发,可生暖驱寒。”

薛神医溜达进来,拿起“火流金”掂量一下,嗤笑:“驱寒?不如一碗姜汤来得实在!小子,记住,姜性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才是驱寒正道!”

李守拙气道:“姜汤不过一时之效,且需体内有阳可发!此石能量温和持久,可固本培元!”

“固本培元?老夫一副‘附子理中汤’,顶你十块破石头!”

场景三:权世勋(幼子)病榻前。

薛神医刚为权世勋(幼子)施完针,交代注意事项。

李守拙后脚就来,拿着一个刚做好的、嵌有“温魄石”和“沉海石”粉末的腰垫,非要给权世勋(幼子)垫上,说是能“温养经脉,稳固神魂”。

薛神医一把拦住:“胡闹!我刚以金针引导气血,你弄个石头垫子,扰乱气机怎么办?”

李守拙据理力争:“此垫能量温和,正可安抚针后躁动,促进吸收!”

两人就在病榻前争论起来,躺在床上的权世勋(幼子)虽无力说话,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无奈和莞尔。

陈念玄夹在中间,常常是上午被李守拙灌输了一脑子能量、频率、共鸣,下午又被薛神医塞满了阴阳、五行、经络、药性。起初有些混乱,但他天赋极高,心思纯粹,竟慢慢地将两者开始融合。他会尝试用灵觉去感受药材内部的“能量流动”,也会思考能否用某些性质平和的矿石,来辅助稳定某些药性猛烈的方剂。

第四幕:璞玉初琢 灵光渐显(白府 药房 & 实验室)

这一日,薛神医考验陈念玄对几味常见药材的药性掌握。念玄不仅能准确说出其性味归经,还能模糊地描述出他“感觉”到的能量状态,比如“当归……里面是温的,流动很慢,像春天的溪水”、“大黄……很冲,像着火一样,但烧完了会留下凉意”。

这种超越了书本描述的、近乎本质的感知,让薛神医心中暗惊,表面却依旧板着脸:“哼,感觉?感觉能当饭吃?开方下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靠的是精准的辨证和千百次实践!”

然而,私下里,他却对白映雪感叹:“这小子……是块学医的料,不,是块通灵的料。老夫行医一生,未曾见过对药性感知如此敏锐之人。李老头那套,虽看似玄乎,或许真帮他开了另一双‘眼睛’。”

另一边,李守拙也发现了念玄的进步。当他讲解某种矿石对“心铃”残留波动的干扰原理时,念玄会突然插嘴:“太舅公,那种感觉,有点像薛爷爷说的‘肝气郁结’,都是堵着的,不舒服,只是一个在‘外面’,一个在‘里面’。”

李守拙闻言,捻须沉思良久,喃喃道:“内外……能量与情志……或许,真有相通之处?”

两位大师虽然在教学方式上争吵不休,但在内心深处,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共同的弟子,正在以一种他们未曾预料的速度成长,并且隐隐有将他们的学问融会贯通的趋势。

第五幕:正式拜师 传承有序(白府 简易仪式)

经过数月的观察与磨合,薛神医终于正式提出,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收陈念玄为入室弟子。李守拙这次没有反对,反而主动帮忙张罗。他虽然常与薛神医争执,但也认可其医术通天,念玄能得其真传,是莫大的机缘。

仪式没有大操大办,就在白府内院,权世勋(幼子)也能勉强坐起观礼。薛神医换上了一身相对整洁的旧袍子,端坐上位。陈念玄身着干净衣衫,恭敬地奉上拜师茶。

薛神医接过茶,喝了一口,放下,看着跪在面前的念玄,神色是少有的严肃:“小子,你虽是陈玄礼带入医道,但我与你师父也算是有些交情,替友传授你医术也不算坏了规矩,此后与我学医,需谨记三点:一,医者仁心,不可见死不救,亦不可助纣为虐;二,勤学苦练,医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尊师重道,当然……”他瞟了一眼旁边的李守拙,“……也别光听我一个老头子的,李老头有些话,虽然迂腐,偶尔也可听听。”

李守拙在一旁气得直吹胡子,但在这种场合,也不好发作。

陈念玄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稚嫩的声音清晰地说道:“弟子陈念玄,拜见师父。定当谨遵师命,刻苦学艺,济世救人。”

看着这一幕,白映雪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权世勋(幼子)靠在软枕上,苍白的面容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府中核心人员皆在座,心中明白,这个被两位奇人共同教导的天才,未来必将成为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一颗承载着古老医术与神秘金石之术的种子,就此深植,只待他日参天。

(第22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