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 > 第112章 赛场选贤,能者居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赛场选贤,能者居之

林谷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宏伟的蓝图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无论是格物院下辖的诸多工坊,还是军枢院日益复杂的指挥、工程、后勤体系,都深感专业人才的匮乏。过去依靠林凡指定或熟人举荐的方式,在规模较小、领域较窄时尚可应付,如今面对万余人众和纷繁复杂的专业分工,已显力不从心,且容易滋生不公,埋下隐患。

在一次核心层会议上,这个问题被摆上了台面。

“主公,冶炼坊急需能看懂图纸、理解配比、甚至能独立解决常见炉况的工匠头目,现在都是墨恒院长和几个老师傅连轴转,疲于奔命。”墨恒首先诉苦。

“军中也一样。”铁叔接口,“队率、屯长一级的基层军官,光有勇力不够,需懂旗号、识地图、会调度。孙教习设计的那些工事作业、后勤科目,更需要专门人才。现在都是从老兵里硬拔,良莠不齐。”

阿竹也抱怨:“商队出去,遇到复杂情况,也需要能临机决断、通晓算数、甚至懂点各地风俗律法的管事,不能全靠我一人盯着。”

众人七嘴八舌,核心问题指向一点:如何在一个快速扩张的体系内,公平、高效地发现和选拔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

林凡沉吟良久,一个想法逐渐清晰。他想起现代社会的各种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虽然条件简陋,但核心理念可以借鉴。

“既然我们急需人才,又要求公平,”林凡环视众人,“何不搭建一个平台,让有能者脱颖而出?我们举办一场……不,是两场大会!一场‘技术竞赛’,面向所有工匠、学徒,甚至有心于此的普通民众!一场‘军事竞赛’,面向全体将士及有志从军的青壮!”

“竞赛?”众人一愣,这个概念颇为新颖。

“正是!”林凡解释道,“由内政院统筹,格物院和军枢院分别设计竞赛科目。想进工坊担任头目的,就来比比看谁采矿效率高、谁炼的铁水成色好、谁设计的结构更稳固!想当军官、从事军中专务的,就来比比射术、比比构筑工事的速度与质量、比比后勤调度能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优胜者,不唯资历,不论出身,直接擢升任用,并予以重奖!”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卫鞅首先表示赞同:“主公此法大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以实绩定升黜,方能堵悠悠之口,服众人之心,真正选拔出干才!”他看重的是制度的公平与效率。

姜宓也微微颔首:“公开竞赛,确实能最大限度避免徇私,激发众人向上之心。只是,组织如此大规模赛事,千头万绪,需得章程严密,方能确保公平。”

“好!此事便定下!”林凡拍板,“内务院负责整体规划、筹备、场地、物资及最终的人员录用协调,周谨,此事由你主责!”

“属下领命!”周谨肃然应道,感到肩头压力巨大,但也知这是展现内务院组织能力的绝佳机会。

“格物院,墨恒,你负责设计‘技术竞赛’的所有科目、规则、评分标准!”

“军枢院,铁叔,孙铮,你二人负责‘军事竞赛’的科目、规则与评判!”

“工程院,墨离,你部需协助军事竞赛中工兵建设科目的场地与器材准备!”

“商舆司,阿竹,你部需保障竞赛期间可能需要的特殊物资供应!”

一道道指令清晰下达,整个林谷的管理机器随之高效启动。

内务院的精密筹划

周谨不敢怠慢,立刻在内务院下成立了“竞赛筹委会”。他抽调精干文吏,日夜不停地工作。

首先便是确定竞赛原则:公平、公开、务实、择优。

随后是制定详细流程:发布公告 -> 接受报名 -> 资格审查 -> 分赛区初选 -> 集中决赛 -> 成绩公示 -> 录用授奖。

公告贴满了三处主要聚居点的告示栏,由识字的文吏反复宣讲。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无论是在工坊敲打铁胚的学徒,还是在田间劳作的青年,亦或是军营中渴望建功的士兵,都为之沸腾了!这是一个不看资历,只看本事的晋升通道!

报名点排起了长队。内务院吏员们仔细登记报名者的姓名、年龄、所属、参赛项目,并进行初步资格审查(如军事竞赛要求基本体能达标)。

场地规划更是重中之重。技术在镇荒城格物院总部及周边空地进行,军事则在城郊专门划出了一大片临时营地和平坦场地。周谨协调各方,调集物资,搭建临时工棚、靶场、灶台,确保竞赛能够顺利进行。

格物院的智慧较量

墨恒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也将之视为格物院展现技术底蕴的机会。他召集各工坊大匠、技术骨干,甚至请来了墨离、公输桐、鲁苇等人共同商议。

“技术竞赛,旨在选拔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才。”墨恒定下基调,“科目设置,需贴近生产,又略高于日常,能区分高下。”

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五大竞赛项目:

矿业开采: 并非真的下矿,而是模拟。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察岩石样本、使用简易工具,判断“矿脉”走向,设计开采方案,并演示如何支护坑道防止坍塌。重点考察地质认知、安全意识和规划能力。

冶炼争锋: 这是重头戏。提供固定数量的矿石、燃料,要求参赛者在小型试验炉内进行冶炼,最终以出铁(钢)量、成色(由大匠们盲评)、以及燃料利用率综合评定胜负。这考验的是对火候、配比、操作的精准掌控。

结构之力: 公输桐主导设计。提供标准尺寸的木料、绳索、少量铁件,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和承重目标下,搭建一座桥梁或一个支撑架模型。完成后进行承重测试,以结构自重最轻、承重最大者为优。考察空间想象力和力学原理应用。

材料辨识与运用: 鲁苇负责。设置多个盲样,可能是不同种类的木材、石料、粘土,甚至初步制备的几种“复合肥料”或简易化学制剂(如不同浓度的碱液)。要求参赛者辨识其种类、特性,并提出至少一种可能的用途。考察知识广度和创新思维。

化学之秘(初级): 这是林凡特别提议增设的,旨在发掘对化学有天赋者。项目相对简单:提供草木灰、油脂等材料,要求制作出合格的肥皂;或提供几种常见矿物、植物残骸,要求通过简单反应(如灼烧、酸浸)鉴别其成分。重点考察观察、记录和遵循流程的能力。

每个项目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表,由多名资深工匠共同评判,力求客观。

军枢院的铁血角逐

相比格物院的“文斗”,军枢院的设计则充满了实战的硝烟味。铁叔和孙铮意见高度一致:竞赛必须贴近实战,选拔出能打仗、会带兵的人。

军事竞赛同样分为多个项目,个人与团队结合:

强弩射击: 分定点射(不同距离的固定靶)和移动射(模拟敌军移动的标靶)。不仅看环数,更看重射击速度、在不同地形下的射击姿态以及弩机的日常维护情况。这是对士兵最基本也是最核心技能的综合考核。

工兵建设(团队项目): 在工程院协助下,设置模拟战场环境。要求参赛小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标准工具和材料(木材、麻袋、铁锹等),构筑一道符合标准的防御胸墙、一个简易指挥所或架设一座可通过指定重量的浮桥。评判标准包括速度、质量、结构合理性与团队协作。这是对工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考验。

后勤辎重运输(团队项目): 模拟前线补给。参赛小队需规划路线,组织人力(或利用简易器械如改进的独轮车),将一批“粮草”、“军械”物资安全、快速地运送到指定地点。途中设有“敌情干扰”(如模拟小股敌人袭击)、道路损坏等突发状况,考验小队的应变能力、运输效率和防卫意识。

军事管理(沙盘推演与文书): 这是针对有志于担任军官者设置的项目。参赛者需独立或在小型团队中,根据提供的敌我态势图(简易沙盘或地图),制定一份作战计划或行军计划;同时,还需处理几份模拟的军务文书,如兵力调配申请、物资补给报告、士兵违纪处理意见等。由铁叔、孙铮及资深军官共同评判其战术思维、决断力和管理潜质。

军事竞赛的规则更加严苛,强调时间、标准和安全,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被直接取消资格。

在紧张的筹备中,时间一天天过去。镇荒城内外,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紧张和兴奋的独特气氛。工坊里,工匠们在下工后仍聚在一起讨论技术难点,反复练习;军营中,士兵们加练技能,研究战术;甚至一些普通青年也在打听报名条件,摩拳擦掌。

周谨向内务院提交了最终的竞赛组织方案,墨恒和铁叔也分别呈报了技术、军事竞赛的详细规程。林凡审阅后,朱笔批准。

公告正式发布:林谷首届“技术竞赛”与“军事竞赛”,将于十日后,正式鸣锣开赛!

消息传出,万余人瞩目的盛会,即将拉开帷幕。这场前所未有的选拔,不仅将填补林谷技术与军事架构中的人才空白,更将深刻影响这个新生势力的未来走向。无数双眼睛,此刻都聚焦在了那即将到来的赛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