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 > 第46章 窑火初升腾,规矩立生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章 窑火初升腾,规矩立生产

巨大的发现带来的狂喜,被林凡迅速转化为冷静的行动力。铁矿和煤矿是未来的基石,但眼下,生存和建设仍是第一要务。优质粘土和露天煤的发现,使得建造砖窑和炭窑从计划变成了迫在眉睫的需求。有了砖,才能建造永久性的坚固房屋和未来的高炉;有了炭,才能获得比木柴更高效、更耐烧的燃料,用于冶炼和冬季取暖。

林凡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宣布优先建造砖窑和炭窑的决定。

“粘土和煤就在那里,但需要变成我们能用的东西。”林凡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砖窑建在粘土区附近,减少运输。炭窑建在靠近林地边缘,方便取木闷烧。墨恒,你带几个人,负责砖窑的建造,按我之前画的图样。石头,你带一队人,负责炭窑,我告诉你怎么挖。”

他再次展现了卓越的规划能力,将有限的人力高效分配。大部分劳力继续由铁叔带领,进行营地建设和材料收集,同时分出一部分人手开始有组织地开采粘土和砍伐适合闷烧炭的硬木。

砖窑的攻坚:

建造砖窑是技术活。林凡设计的是一种相对简易但高效的直焰窑。他亲自在选定的地点划线定位,指导人们用挖掘出的粘土混合切碎的干草,制成土坯砖,用来垒砌窑体。

“窑膛要呈蛋形,这样火力才均匀。”

“火道要这样挖,坡度不能错,不然烟排不出去,火也烧不旺。”

“烟囱要够高,产生抽力。”

每一个细节,林凡都亲自把关,墨恒紧随其后,努力理解和记忆着这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奥道理的构造。工匠们则按照指示,小心翼翼地将一块块土坯砖用草拌泥粘合垒砌。

过程中遇到了麻烦。窑膛垒到一半时,一侧窑壁因为基础不平整和泥浆未干透,发生了轻微的倾斜。老工匠鲁垚看着直摇头:“林工师,这…怕是不行吧?歪了。”

林凡没有责怪,而是立刻叫停:“停!全部拆掉!”

“啊?都垒这么高了…”有人心疼浪费的劳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林凡语气严厉,“窑壁歪斜,受热不均,要么烧不透,要么烧塌了!全部重来!基础必须用石夯打实,每垒三层砖,必须用线坠吊直!这是规矩,不能省!”

他制定了严格的建造标准:砖坯尺寸、泥浆稠度、垒砌的垂直度和平整度,都有明确要求。他甚至让墨恒制作了简单的木制直角尺和水平尺(利用水盆原理)来进行检查。

重建的过程更慢,更耗费心力,但没有人再敢马虎。一种对“标准”的敬畏,开始在工匠心中萌芽。

炭窑的摸索:

炭窑相对简单,主要是挖掘和密封技术。林凡指导石头等人挖掘一种肚大口小的地穴式窑。窑底铺设通风道,窑内整齐地码放砍伐好的硬木段,密封窑顶,只留几个可控的排气孔。

“关键是控制火候。”林凡讲解原理,“不是把木头烧成灰,而是让它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烧掉里面的杂质和水分,留下最精华的碳。点火后,要仔细观察烟的颜色,适时封堵气孔,让里面的火慢慢闷烧。”

这更像是一种经验活。第一窑炭,因为排气孔控制不当,烧得太急,打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白炭和大量灰烬,失败了。

石头一脸懊丧。

林凡却没有生气:“记下这次用了多少木头,烧了多久,烟是什么颜色时封的孔。下次我们就调整。炭窑的成功在于经验,一次次试,总能找到最佳的火候!”

他再次强调记录和总结的重要性。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窑火初燃:

经过几天的紧张施工和多次调整,第一座砖窑和经过改进的炭窑终于宣告建成。

点火仪式简单却庄重。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林凡将火把投入砖窑的灶口,又点燃了炭窑的引火物。

砖窑内,火焰在精心设计的火道内奔腾,热量透过窑壁散发出来,烤得人脸颊发烫。

炭窑则冒着浓烟,石头带着人紧张地根据林凡的指令,不时封堵或打开某个气孔,控制着内部的燃烧。

等待是煎熬的。一天一夜之后,窑温逐渐冷却。

到了开窑的时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如果失败,将对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林凡亲自用铁钎撬开封窑的土砖。

一股热浪夹杂着泥土的焦香扑面而来。待到热气散尽,人们焦急地望向窑内——

砖窑里,虽然最靠近火道和窑顶的少数砖块因为温度过高而有些釉化变形,最底层的少数砖块因为温度不足而有些发黄疏松,但超过七成的砖块,呈现出一种均匀、坚实的暗红色!敲击之声清越悠长!成功了!

另一边,炭窑也开启了。这一次,出来的不再是灰烬,而是一窑乌黑发亮、敲击有金属声的优质木炭!成功了!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再次响彻山谷!这一次的成功,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令人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掌握了规模化生产基础材料的能力!

林凡拿起一块红砖,感受着那坚实温热的质感,心中澎湃。他高举红砖,对所有人喊道:“看到了吗?这就是标准!这就是规矩!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就能把泥土变成金石!从今天起,我们林谷出的每一块砖,都要是这个标准!甚至更好!”

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伴随着第一窑砖和第一窑炭的成功,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参与者的心中。

砖窑和炭窑开始持续产出。红砖被优先用于建造永久性的食堂和仓库的墙壁,替代了原本计划的夯土墙。木炭则被用于锻造工棚(正在筹建)和冬季取暖,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远超木柴,且烟雾更少。

林谷的建设,因为有了稳定可靠的材料来源,进入了新的快车道。而那不熄的窑火,也仿佛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在这片土地上被煅烧出来。然而,林凡心中清楚,窑火能带来温暖和文明,也可能引来窥探和灾祸。他暗中叮嘱铁叔,进一步加强了巡逻和警戒,尤其是矿区和新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