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厅罗厅长在听完下属的汇报后说道,“也就是说李鹏飞现在被他们威胁了。”
“是的。”
“监视的人还是继续监视,另外再派两名警察保护李鹏飞。注意不要让他发现。”罗厅长吩咐道。
“好的。”
……
李鹏飞 自从收到威胁信后,再也没有向任何人打听鲍建国的案件。但他私底下还在查,信封上面除了他和陈教授的指纹以外,没有任何人的指纹。
另外他还查到当时跟鲍建国一起共事的年轻警察王明,现在c市警察局工作,李鹏飞想亲自去找王明了解情况,但,第一,现在还上学,不方便请假。第二,如果坐火车去c市找王明,动静太大了,容易引起敌方怀疑。
所以李鹏飞只能先打电话,他找到了王明所在的警察局,报了自己的身份,要了王明的手机号码,给王明打过去,过一会儿就接通了,“你好,请问是王敏吗?”
“我是。”
“你好,我是A市警察学院的李鹏飞。我想向你打听一下鲍建国的案子……”
“我不管你是谁,你都听清楚了,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劝你不要插手这个案子。”
说完直接把电话挂断了。
李鹏飞没想会是这样,王明是因为真的害怕,还是说王明并不相信自己。
没想到李鹏飞第二天竟然收到了,陌生手机号码给他发了一个短信,“李鹏飞,已经警告你了,没想到你还查到王明的身上,如果你不在乎你母亲和你妹妹的性命,你可以再继续查下去。”
李鹏飞没想到,只不过是自己给王明打了个电话,他们就立刻知道。这足以证明敌方的人不光是在我们这边。
很有可能各个警局都有他们的眼线。如果真是这种情况,李鹏飞不寒而栗。
这起案件是上级偷偷让他调查的,既然陈教授已经发话,不让他再查下去,真的会有危险,不光是自己的性命,还有母亲和妹妹的。现在只能先放下了。
……
时间过得很快,这一学期也结束,李鹏飞和李国庆坐上了回老家过春节的火车。
“鹏飞哥,你和赵芸芸真的就这样结束了?”
李鹏飞听后沉默不语,片刻后,他回答道,“也许,本就不应该开始。”
……
这天,吃完晚饭躺在床上的李鹏飞,拿起手机,给赵芸芸发了最后一条短信,“今天是你提出分手的整整730天,今天,我同意分手。”
发完这条短信后,李鹏飞整晚无法入眠。
……
研究过程漫长而艰苦。无数个日夜,他泡在档案室、实验室和计算机房。案例分析、逻辑推演……为了一个细节的准确性,他可能需要反复验证好几次。
导师的指导犀利而精准,常常一针见血地指出李鹏飞逻辑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于是论文写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到了答辩日。会议室里坐着五位答辩委员,不仅有校内的学术权威,还有特地从公安部研究所和市局刑侦总队请来的实战专家。气氛庄重甚至略带压迫感。
李鹏飞沉着地陈述着自己的研究框架、创新点和结论。在提问环节,专家们的问题尖锐而专业,直指核心。
“你的心理痕迹分析模型如何规避主观臆断的风险?”
“在证据链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你的重建模式可靠性如何量化?”
“如果将你的模型推广应用于其他同类案件,最大的瓶颈会是什么?”
李鹏飞深吸一口气,凭借扎实的研究和清晰的思维,一一予以回应。他引证数据,解释模型参数设定的依据,坦诚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有学术的严谨,也流露出对一线侦查实践的深刻体察。最终,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全体通过,并给予了“优秀”的评价。
那一刻,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了成功的喜悦。
毕业典礼后,紧张的“双向选择”拉开了帷幕。所谓的“包分配”,并非简单的行政指令,而是在国家计划框架下,基于个人成绩、综合素质与单位需求的精准匹配。
学校举办了规模不小的供需见面会,公安部各局、各省市公安厅、局、科研院所都派人前来招贤纳士。
李鹏飞的毕业总评成绩优异,尤其是那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引起了多家单位的兴趣。但他目标明确,志在刑侦一线。
A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前来招人的政治处领导和刑侦专家在翻阅了他的材料,并与他进行深入面谈后,对他展现出的扎实理论功底、尤其是对陈年积案的研究热情和分析能力赞赏有加。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既有理论深度,又愿意沉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年轻人。”那位刑侦老专家拍板决定。
很快,三方协议签订完毕。一纸派遣单,将李鹏飞的命运引向了A市刑侦支队。他没有太多时间感慨,告别了校园和导师,带着厚厚的行囊和更厚的专业书籍,直奔那个将以无数真实案件锤炼他的实战熔炉。
他知道,警校研究的结束,只是真正从警生涯的开始。A市刑侦支队的大门即将打开,那里有未尽的理想、等待破解的谜案,以及一名青年刑警注定不平凡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