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邮递员的绿色自行车在村口老槐树下停稳时,红星村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凌策、苏晚——京城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清脆的喊声刚落,正在晒谷场翻玉米的村民们瞬间围了上来,比当初放榜时还要热闹,孩子们蹦着跳着喊“状元郎的通知书来了”,连隔壁村的人都扛着锄头跑来看新鲜。

凌策和苏晚赶到时,邮递员正举着两个烫金封面的信封,眼里满是羡慕:“凌同志,苏同志,恭喜啊!省状元进京城名校,还带着爱人一起,这在咱们地区可是头一份!”

凌策双手接过通知书,指尖触到封面“京城农业大学”“京城师范大学”的字样时,心脏忍不住轻颤,这不仅是录取通知书,更是他和苏晚崭新人生的入场券。

“快打开看看!”王大娘踮着脚催促,独臂张更是直接搬来板凳让两人坐下。

凌策小心撕开信封,里面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份入学须知和校园地图。

苏晚的通知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扉页印着烫金的校徽,她轻轻摩挲着,眼泪又涌了上来,半年前还在为初中课本发愁的她,如今竟要走进京城的大学课堂。

团子趴在凌策腿上,指着通知书上的校徽:“爹,这是小太阳吗?京城是不是有好多小太阳?”

凌策笑着把他抱起来,指着地图上的标记:“不是小太阳,是校徽。京城有很大的图书馆,有很多书;还有很大的操场,以后爹带团子去放风筝。”

小家伙立刻拍着小手:“好!我要去图书馆看画书!”

热闹到傍晚才散去,送走最后一批道贺的村民,凌策把两张通知书并排摆在木板书桌上,油灯的光晕刚好笼罩住烫金的字迹。

苏晚端来两碗绿豆汤,见他盯着校园地图出神,轻声问:“在想什么?是不是担心我跟不上课程?”

“不是,是在想咱们的未来。”凌策拉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两个校区。

“我的农业工程系在西郊校区,你的汉语言文学在东郊,虽然离得有点远,但周末可以聚。”

“我查过了,学校有公共自行车,半个小时就能到。”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张糙纸,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规划图。

“这是我琢磨的计划,分三步走。”

苏晚凑过去细看,糙纸左上角写着“第一阶段:夯实基础”,下面标注着“前两年主攻专业课程,利用图书馆查资料,专注于农业工程侧重作物改良和农机设计,汉语言文学侧重教育理论,为回乡办学打基础”。

“你还想着回乡办学?”苏晚惊讶地问,她以为凌策会留在京城发展。

“当然要回,但不是现在。”凌策指着中间的。

“第二阶段:把握机遇。”

“现在政策越来越活,京城作为首都,肯定是最先感受到变化的。”

“我打算利用课余时间调研,农业方面,关注城郊的试点农场,看看新技术的应用。”

“你可以跟着中文系的教授做乡村教育调研,咱们把红星村的情况整理成案例,说不定能争取到政策支持。”

他拿起铅笔,在“第三阶段:开创事业”下面画了个小图标,是拖拉机和书本的组合:“等毕业时,咱们有两个方向,要么我进农业研究所,带着新技术回村搞合作社。”

“要么咱们自己创业,我做农业技术推广,你办乡村教育培训机构。不管选哪个,都要把家乡带起来。”

苏晚看着规划图上的字迹,小小的心里全是震撼。

她原以为考上大学就够了,没想到凌策早已把未来的每一步都想好了,而且每一步都带着这个家,带着红星村。

她握住凌策的手:“我听你的,只是……我怕我帮不上忙,汉语言文学好像和农业不搭边。”

“怎么会不搭边?”凌策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

“乡村发展既要靠技术,也要靠教育。”

“你学好教育理论,以后办学校,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书,培养更多人才,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你的文笔好,以后咱们调研的报告、推广的文章,都要靠你执笔呢。”

正说着,团子揉着眼睛从里屋走出来,怀里抱着凌策给的小布包:“爹爹,娘,我也要去京城!我要和你们一起‘开创事业’!”

她把布包举到凌策面前,里面装着她画的歪歪扭扭的拖拉机和小人书,“我画的农场,以后爹种庄稼,我帮着看!”

凌策和苏晚都笑了,凌策接过布包,郑重地放进自己的帆布包:“好,团子是咱们事业的小帮手。到了京城,我先给你找个好小学,等周末咱们一起去天安门,去颐和园,好不好?”

团子用力点头,趴在桌上跟着凌策画规划图,小手里的木炭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太阳。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都在帮两人准备行装。

王大娘把自己陪嫁的铜盆塞给苏晚:“京城水凉,用铜盆洗脸暖和。”

独臂张背着一筐晒干的野山菌和草药:“山菌炖肉香,草药备着防感冒,城里买不到这么地道的。”

张书记送来一张盖着公社公章的介绍信:“到了京城要是遇到难处,去咱们地区驻京办,报我的名字管用。”

苏父苏母更是忙前忙后,沈父连夜给团子做了个小木箱,用来装衣服和玩具。

苏母把攒了半辈子的银镯子塞给苏晚:“到了京城别省着花,要是凌策欺负你,就给家里写信,爹去京城找他算账。”

苏晚抱着母亲哭了好久,凌策在一旁郑重承诺:“爹,娘,我一定照顾好婉清和团子,放假就带他们回来。”

出发前一天晚上,凌策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妥当:两个帆布包分别装着两人的衣物和书本,团子的小木箱里放着他的玩具和画具,还有村民们送的土特产,用布包了一层又一层。

苏晚坐在床边,把录取通知书和规划图放进凌策给的木盒里,又把团子画的护身符塞在最上面。

“阿策,你说咱们到了京城,真的能实现规划吗?”苏晚轻声问,眼里带着一丝忐忑。

凌策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肯定能。这个时代正在变,到处都是机遇。”

“咱们有专业知识,有彼此扶持,还有这么多乡亲的支持,没有做不成的事。”

他打开系统面板,上面显示“时代机遇预警:1978年京城将举办首次农业技术交流会,1979年城郊试点家庭农场政策”。

这些信息是他作为任务者的优势,但他知道,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系统,而是身边的苏晚,是红星村的牵挂,是两人并肩作战的决心。

出发当天,村口挤满了人。

张书记亲自送他们到公社车站,村民们举着小红旗,嘴里不停喊着“一路顺风”

“常回来看看”。

团子趴在凌策怀里,挥着小手和王大娘告别:“王奶奶,等我回来给你带京城的糖!”

王大娘抹着眼泪点头:“好,奶奶等着!”

火车开动时,凌策牵着苏晚的手,抱着团子站在车窗前,看着越来越远的红星村,看着村口挥舞的小红旗,心里满是不舍,却又充满期待。

苏晚靠在他身边,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你看,这麦子长得真好,以后咱们的技术要是能推广,肯定能让更多人丰收。”

“会的。”凌策指着远处的天空,“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京城的方向?等咱们到了学校,先去图书馆查资料,我想写一份关于北方旱作农业改良的调研,咱们村的土地就适合这种技术。”

苏晚点点头,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凌策说的要点,团子趴在旁边,用蜡笔在笔记本上画着云朵。

火车行驶了两天两夜,当“京城站”三个大字出现在眼前时,苏晚和团子都惊呆了。

站台上人来人往,穿着中山装的干部、背着书包的学生、推着自行车的市民,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凌策提着行李,牵着苏晚的手,抱着团子,一步步走出车站,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

“这就是京城!”团子挣脱凌策的怀抱,跑到站台边的花坛前,指着里面的月季花喊。

“娘,你看这花比咱们村的野菊花好看!”苏晚笑着追过去,凌策提着行李跟在后面,就这么跟着妻儿的身影。

按照地图找到学校时,接待处的老师看到凌策的名字,立刻热情地迎上来:“你就是凌策同学吧!省状元啊,我们校长特意交代要好好接待!”

凌策笑着道谢,把苏晚介绍给老师:“这是我爱人苏晚,也是咱们学校的新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老师惊讶地打量着两人,随即笑着说:“真是郎才女貌!一起考上京城名校,太了不起了!”

他领着两人去宿舍,路上不停地介绍学校的情况:“咱们学校的图书馆是京城藏书最多的,农业工程系的实验室刚引进了新设备,汉语言文学系有好几位知名教授……”

凌策的宿舍在三楼,靠窗的位置能看到校园里的梧桐树。

苏晚的宿舍在隔壁楼,室友是来自江南的姑娘,性格温柔,见到苏晚很是热情。

安顿好行李后,凌策带着苏晚和团子去校园里转,图书馆前的石狮子、教学楼前的紫藤花、操场边的白杨树,每一处都让两人新奇不已。

傍晚时分,三人坐在操场的看台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

凌策从包里拿出规划图,铺在膝盖上:“小晚,下周学校有个新生座谈会,我打算提一下乡村农业改良的想法。”

“你可以去听中文系的教育讲座,多跟教授交流。”

苏晚点头,指着规划图上的“农业技术交流会”:“这个交流会,咱们一起去好不好?”

“当然好。”凌策握住她的手,团子趴在两人中间,指着远处的路灯:“爹,娘,你们看,京城的灯比咱们村的油灯亮多了!”

凌策和苏晚相视一笑,路灯的光洒在三人身上,把影子拉得长长的,紧紧靠在一起。

【检测到宿主已开启新地图“京城”,时代机遇已激活!小世界稳定度100%,任务评价提升至“特级圆满”!】系统7576的声音里满是激动。

【主系统说,你创造了任务者的奇迹,以后这个世界就是你的永久栖息地了!】

凌策没理会系统的欢呼,只是看着身边的苏晚和团子,心里满是幸福。

他知道,这场新的征程,不是他一个人的奋斗,而是一家三口的并肩前行。

京城的灯光再亮,也比不上家的温暖。

未来的机遇再多,也比不上彼此的相守。

他拿出铅笔,在规划图的最后画了个小小的家,旁边写着:“与小晚、团子共赴前程,不负韶华,不负彼此。”

苏晚看着他的字迹,笑着在旁边画了个太阳,团子也用蜡笔在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人,三人的笔迹重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