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41章 物资筹备无惧流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86年5月9日的晨光,刚把县城农贸市场的旧帆布棚晒出点暖意,林薇就带着赵文山、刘婶赶了过来,手里拎着画好的摊位分布图和公平秤看管表,帆布包里还装着昨天商户们提的建议清单——每一条后面都画了勾,标注着“已纳入方案”或“已协调解决”。

“王大婶,俺们来跟您确认下摊位位置!”刚走到王大婶的旧摊位前,林薇就笑着招呼。王大婶正把青菜摆整齐,见她来了,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凑过来看摊位图:“林同志,这图上的3号摊位,是不是靠入口近点?俺想选那个,顾客一进来就能看见俺的菜,好卖些。”林薇顺着她指的方向看,3号摊位确实靠近入口,还挨着新设计的小排水沟,不会积水,当即点头:“没问题!3号摊位给您留着,台面高度按您说的,调到80厘米,您弯腰卖菜不累;旁边还设个小垃圾桶,您扔菜叶子方便。”

王大婶笑得眼睛都眯了,伸手从竹筐里挑了几根最嫩的黄瓜,往林薇手里塞:“太谢谢林同志了!你们这方案,比俺想的还周全,俺就等着开工,再也不用淋雨卖菜了!”旁边卖肉的李叔也凑过来,指着公平秤看管表:“林同志,这看管表俺看了,每天两个商户值班,俺愿意天天值早班!俺卖肉讲究实在,顾客来复称,俺也放心,省得总有人怀疑俺缺斤短两。”

林薇赶紧在看管表上李叔的名字旁画了圈:“太好了李叔!有您带头,其他商户肯定也愿意值班,咱把看管表贴在公平秤旁,谁值班、啥时间,写得明明白白,大伙都监督。”赵文山则拿着摊位分布图,挨家挨户让商户确认,遇到有商户想调整位置的,就当场在图上标注,跟市场管理处的老张沟通协调,不到一上午,二十八个商户的摊位就全确认好了,每个商户都在确认单上签了字,按了手印,手里攥着确认单,笑得格外踏实。

中午,林薇和陆衍带着最终版方案,去县建委找王干事提交。最终方案比初稿又完善了不少——摊位图上标好了每个商户的名字,公平秤看管表附了商户签字确认页,防雨棚的透光玻璃瓦选了30x30厘米的规格,排水滤网特意标注了“孔径5毫米,防垃圾堵塞”,成本明细单上,每一项支出都附了马老板给的材料报价单,一目了然。

王干事接过方案,逐页翻看,越看越满意,指着防雨棚的设计说:“你们这透光玻璃瓦想得太周到了!之前赵卫东的方案,全用钢架棚,早市暗得很,顾客挑菜都看不清;还有这小排水沟,连商户扔菜叶子的垃圾桶都考虑到了,比我们想得还细。”林薇笑着说:“都是商户们提的建议,俺们就是把大伙的需求落实到方案里,这样改造完,大伙才愿意来卖菜、来买菜。”

聊到一半,王干事突然压低声音:“林薇,你们最近没听着啥流言?赵卫东在县城里说,你们没县城施工资质,属于违规施工,还说要找他爸,让建委把你们的标废了。”

陆衍皱了皱眉,刚要说话,林薇先开口:“王干事,俺们知道这事,不过俺们的乡镇基建资质正在办,资料都齐了,就差建委最后审核;而且这次农贸市场改造是小型民生项目,乡镇基建资质完全能承接,合规得很。施工期间,俺们也会做好每道工序的记录,随时接受检查,绝不给建委添麻烦。”王干事点点头,放下方案:“你们心里有数就好!赵卫东那套,建委心里都清楚,他爸也没敢真插手——民生项目,关键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你们的方案商户都认可,资质也在办,他闹不出啥花样。这方案我收下了,明天你们准时进场清场,有啥问题随时找我。”

从建委出来,两人骑着自行车往队部赶,路过马老板的预制板厂,特意拐进去确认材料。马老板正指挥工人给竹筋泡桐油,见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林同志、陆队长,你们要的预制板,我已经安排生产了,竹筋都泡够三天桐油,透光玻璃瓦也订好了,后天一准能送过去,不耽误你们施工。”林薇走到竹筋旁,摸了摸泡过桐油的竹筋,油润有光泽,满意地点头:“马老板,辛苦您了,预制板的平整度一定要把控好,防雨棚的坡度按1:12做,别错了。”马老板拍胸脯保证:“放心!你们红星队的活,我不敢马虎,出了问题我负责!”

回到队部时,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李二哥带着队员们清点工具,铁锹、靠尺、橡皮锤摆得整整齐齐,每一件都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还贴了编号;张大爷坐在树荫下,教两个年轻队员给竹筋刷桐油,手里拿着刷子,一边刷一边说:“刷桐油要匀,每根竹筋都要刷到,尤其是接头处,别漏了,这样防腐期能到五年,比没刷的耐用多了。”刘婶则在厨房忙活,蒸了馒头,炖了冬瓜排骨汤,说是给队员们补补,明天进场干活有力气。

赵文山把商户确认单和方案副本整理好,放进文件柜,又拿出施工日志本,写下明天的进场计划:“1. 早七点,队员集合,分两组:一组清场(拆旧棚、搬旧摊位),一组清理垃圾、平整地面;2. 联系马老板,确认后天材料送达时间;3. 给商户发进场通知,提醒他们明天暂时不要来摆摊,清场后再按确认单摆新摊位。”

正忙着,王大婶和李叔带着几个商户,提着一篮腌菜、一袋馒头来了,王大婶笑着说:“林同志、陆队长,俺们知道你们明天要进场,特意来送点东西!这腌菜是俺自己腌的,配馒头吃香;这馒头是李叔家蒸的,明天你们干活饿了,垫垫肚子。俺们还跟市场里的商户说好,明天来帮你们清场,搬搬旧摊位,不耽误你们干活!”

林薇接过东西,心里暖乎乎的,眼眶都有点发热:“大婶、李叔,太谢谢你们了!本来该俺们帮大伙办事,现在还让你们来帮忙,俺们都不好意思了。”李叔摆摆手:“客气啥!这市场是俺们自己的,你们帮俺们改造,俺们搭把手是应该的!赵卫东那小子还说你们坏话,俺们都不信,你们干的活,俺们都看在眼里,靠谱!”

傍晚,队员们围坐在院子里吃饭,李二哥端着碗,大声说:“明天俺带一组拆旧棚,一定小心,别砸到旧摊位里的东西;张大爷您在旁边盯技术,俺们拆的时候有啥不对,您及时说。”张大爷点头:“拆旧棚先拆帆布,再拆木梁,朽了的木梁别再用,堆到指定位置,别乱扔;清垃圾的时候,把能回收的旧砖挑出来,以后砌排水沟能用,不浪费。”

林薇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笃定——商户们凝了共识,方案交了获认可,物资筹备得妥妥当当,就算赵卫东再传流言,也挡不住开工的脚步。她摸了摸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指针指向七点半,夕阳正从院墙上照进来,落在“红星基建”的木牌上,红漆字迹格外耀眼。

“明天进场,咱按计划来,每一步都走扎实,”林薇放下碗筷,看着队员们,“让县城的乡亲们看看,红星队不仅懂老百姓的需求,更能把活干得漂亮,绝不让大伙失望!”队员们齐声应下,笑声和碗筷碰撞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满是即将开工的期待和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