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把乡卫生院的新病房染成暖金色时,红星基建队的队员们早已忙开了——赵文山蹲在石桌前,把厚厚一摞施工记录按日期码齐,从地基开挖到墙面砌筑,每一页都贴着现场照片,连补过的三块缺角砖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刘婶带着妇女们拿着扫帚,把工地的水泥渣、碎竹片扫得干干净净,连墙角的缝隙都用布擦过;李二哥则反复检查门窗,开关了十几遍,确保松木门框不晃不卡,嘴里还念叨:“可不能在验收时出岔子!”

林薇站在新砌的病房前,最后用水平仪贴了贴墙面——红液线稳稳居中,没有一丝偏差。

陆衍走过来,递过一块热乎的玉米饼:“王婶早上特意蒸的,你垫垫肚子,书记和验收干部快到了。”

他目光扫过林薇沾了点灰的蓝布队服,伸手帮她拂掉肩上的水泥屑,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

没过多久,公社书记就带着两个验收干部来了,身后还跟着个不请自来的身影——周建国。

他穿着皱巴巴的蓝工装,手里攥着个本子,眼神阴鸷地扫过病房,显然还没放弃最后搅局的念头。

“王院长,各位同志,咱们开始验收吧。”

书记话音刚落,验收干部就拿出工具,一个用小锤敲墙,一个用水平仪测平整度。

小锤落在砖墙上,发出“咚咚”的清脆声响,没有一点空鼓的闷音;水平仪贴在墙顶,红液线纹丝不动,干部忍不住点头:“墙面平整度误差不到2毫米,比县城施工队的标准还高!”

周建国立马凑过去,指着墙角补过的砖块:“干部同志,这墙有修补痕迹,肯定是用了次品砖,以后容易开裂!”

赵文山立马翻开施工记录,指着照片反驳:“周经理,这三块砖是运输时不小心磕的,我们当时就用高标号水泥补了,还做了强度测试,现在比好砖还结实,记录上有测试数据,您可以看!”

验收干部接过记录,翻到补砖那页,上面不仅有测试数据,还有张大爷的签字确认,忍不住说:“补砖也做得这么规范,可见你们干活细心。”

说着,又走到加固过的承重柱前,用回弹仪一测,读数比设计要求还高,“这柱子加固得好,承载力够了,十年八年都没问题!”

周建国还想再说,王院长却抢先开口:“各位干部,红星基建队不仅活干得好,还特别负责!上次上梁出险情,他们连夜加固,没耽误一天工期,还主动给病房加了防潮层,俺们卫生院太满意了!”

书记看着崭新的病房——雪白的墙面、整齐的砖缝、不晃的门窗,再翻完详细的施工记录,当场拍板:“红星基建队的活,我看行!不仅质量达标,还比预算省了200块,这是实打实的为民办事!”

周建国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攥着本子的手都在抖,想说什么却找不到由头,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转身离开,连句场面话都没说。

队员们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小声欢呼起来,李二哥更是举起水平仪,喊了句:“红星基建,靠谱!”

验收结束后,王院长捧着一面红绸裹着的锦旗走过来,解开一看,上面绣着“匠心筑房 为民解忧”八个金字:“这是俺们卫生院和乡亲们的一点心意,谢谢你们把病房盖得这么好!”

林薇双手接过锦旗,心里暖得发烫。这时,邻村的王队长和几个村长也围了过来,纷纷递上早就写好的需求:“林丫头、陆队长,俺们村想修个蓄水池,你们啥时候有空?”“俺们要补小学的屋顶,就信你们红星队!”

队员们被围在中间,脸上满是自豪,赵文山一边记需求,一边笑着说:“俺们先排个队,保证把每个活都干好!”

夕阳西下时,乡亲们渐渐散去,林薇和陆衍并肩坐在新病房的门槛上,看着手里的锦旗,又看了看远处忙碌的队员们。

突然,林薇的脑海里响起系统的提示音:【红星基建队首单项目(乡卫生院扩建)验收优秀,口碑覆盖周边5村,触发奖励:1 县城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招标资料(含场地测绘图、招标要求);2 乡镇基建资质申报材料模板;3 预制板生产优化图谱(可提升生产效率30%)。提示:县城项目为拓展关键,建议提前调研市场痛点,制定差异化方案。】

林薇把系统提示告诉陆衍,他眼睛一亮,握紧她的手:“县城项目!咱这是要从公社走到县城了!”说着,他从布兜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是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表盘在夕阳下闪着光,“俺攒了三个月工资买的,之前一直没好意思给你……你管工程要记时间,戴着方便。”

林薇接过手表,指尖碰到冰凉的金属,心里却暖得发烫。

她抬起手腕,陆衍小心翼翼地帮她戴好,又轻轻捏了捏她的手:“以后咱一起闯县城,把红星基建的牌子,打得更响。”

晚风拂过新病房的窗户,带来远处稻田的清香。林薇知道,首单的圆满收官,不是终点,而是红星基建队迈向更广阔天地的起点——县城的农贸市场、更复杂的施工项目、新的挑战与机遇,都在前方等着他们。而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匠心与齐心,会陪着他们,一步步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