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93章 学校的屋顶和窗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83年二月初十的风,少了前些天的凛冽,吹在脸上带着点初春的暖意。

红星队校舍工地上,青灰色的瓦片已经堆到了屋脊旁,像给屋顶镶了道齐整的边,东侧抹好的墙面在阳光下泛着均匀的米白色,连墙角的缝隙都填得严丝合缝,看着格外清爽。

林薇刚走到工地,就见李二哥蹲在屋脊旁,手里攥着瓦刀,正跟屋顶上的壮劳力们较劲。

他踮着脚,试图把最后一片“脊瓦”往屋脊中间放,身子晃得像棵被风吹动的玉米秆,嘴里还嘟囔:“差一点!再往左挪挪,别歪了!俺说过要铺得滴水不漏,这脊瓦要是歪了,下雨准从缝里渗水!”

“李二哥,你慢着点,别往下蹦!”陆衍站在地面上,手里扶着梯子,眼神紧紧盯着他,“实在够不着就下来,换俺上去——你那肚子挡着,连手都伸不开,逞啥能?”

李二哥回头瞪了他一眼,却还是放慢了动作:“俺这是讲究‘仪式感’!屋脊合瓦是盖房的大事,得俺来,图个结实吉利!”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调整了姿势,让身边的壮劳力扶着自己的腰,小心翼翼地把脊瓦放在屋脊中间,用瓦刀抹上厚厚的灰浆,又轻轻敲了敲,直到确认稳当了才松口气,“成了!这脊瓦一合,咱这校舍的顶子就稳了!”

地面上的人都凑过来看,王翠花拎着刚和好的灰浆走过来,抬头扫了眼屋脊,笑着说:“算你有点本事,没把脊瓦摔下来。不过话说回来,这脊瓦铺得倒是平,比俺家屋顶的齐整多了——俺家那屋顶,一到下雨就往屋里渗水,去年冬天的被子都潮得能拧出水。”

“那是你家男人手艺差!”李二哥从屋顶上爬下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得意地说,“等咱这校舍盖好了,你要是想修屋顶,跟俺说,俺免费帮你铺瓦,保证一滴水都漏不进来!”

“真的?”王翠花眼睛一亮,随即又撇了撇嘴,“别是嘴上说得好听,到时候找你,你又说忙着给娃们修教室,没空吧?”

“俺李二哥说话算话!”李二哥拍着胸脯保证,大伙都被他逗得笑了起来,工地上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林薇没凑着说笑,而是拿出系统解锁的“校舍内部布局设计模板”,蹲在地上仔细看。

模板上标着课桌的摆放位置、黑板的尺寸,还有窗户的高度——“窗台距地面90厘米,窗户宽120厘米,保证采光充足”,旁边还备注着“每两张课桌之间留60厘米过道,方便学生走动”。

“在看啥呢?”赵文山背着帆布包走过来,凑到她身边,目光落在模板上,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

“校舍内部的布局模板,”林薇把模板递给他,“想看看窗户的尺寸合不合适,还有课桌怎么摆,能让娃们坐得舒服点。”

赵文山接过模板,仔细翻看着,手指在“窗台高度”那一行顿了顿:“这个尺寸很合理,跟县城小学的教室差不多。娃们坐着上课,眼睛不会离黑板太远,也不会因为窗台太低,上课总想着往外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之前在县城小学代课的时候,留意过他们的教室布局,黑板要离第一排课桌至少三米远,不然娃们看久了眼睛会累,这个模板上也标了,很专业。”

林薇愣了愣,没想到他观察得这么细致,忍不住说:“您要是有想法,也可以改改,毕竟您天天跟娃们打交道,知道他们需要啥样的教室。”

赵文山的耳尖微微发红,从帆布包里掏出支铅笔,在模板上轻轻画了两笔:“我觉得可以在教室后面留一块空地,做‘图书角’,娃们下课了能看看书;还有,窗户旁边可以装个小架子,让娃们放自己的水杯,免得上课的时候水杯倒了洒一地水。”

林薇看着他画的小标记,笑着点头:“这个主意好!图书角既能让娃们多看书,又能培养他们的习惯;水杯架也实用,省得娃们把水杯放在课桌上,影响写字。就按您说的改,等墙面干了,咱就着手弄。”

赵文山听到“您”字,眼神柔和了些,收起铅笔,把模板递还给她:“都是为了娃们,应该的。对了,窗台的木条我已经找好了,是队部仓库里的旧松木,我昨天刨平了,还刷了桐油,现在放在阴凉处晾干,明天就能装了。”

“这么快?”林薇有些惊喜,“谢谢您,赵老师,您想得太周到了。”

“不用谢,”赵文山摇摇头,转身往仓库方向走,“我去看看木条晾干了没,别耽误了明天装窗台。”看着他的背影,林薇突然觉得,赵文山其实也不是故意挑刺,只是习惯了用书本里的标准衡量事情,如今愿意主动为校舍操心,倒是真的把娃们的事放在了心上。

这边聊完布局,陆衍已经带着壮劳力们开始量窗台的尺寸了。

他手里拿着卷尺,蹲在窗边,仔细量着窗框的宽度和高度,嘴里还念着数字:“东边第一个窗户,宽122厘米,高150厘米,比模板上宽了2厘米,得锯掉点木条,不然装不上。”

李二哥凑过来,看着卷尺上的数字,挠了挠头:“咋还宽了2厘米?俺昨天量的时候还是120厘米呢,难道是窗框变形了?”

“不是变形了,是你昨天量的时候没拉直卷尺,”陆衍笑着拍了他一下,“量尺寸得仔细,差一厘米都不行,窗台木条装不上是小事,要是窗户歪了,下雨渗水就麻烦了——你忘了你说过要铺得滴水不漏?窗户要是漏了,你还得把瓦片吃了?”

李二哥的脸一红,赶紧说:“俺知道了!俺这就去拿锯子,把木条锯掉2厘米,保证跟窗框严丝合缝!”说着就转身去拿工具,脚步都比平时快了些。

王翠花带着妇女们,正忙着给西侧的墙面洒水保湿——刚抹好的墙面不能暴晒,得定时洒水,不然容易开裂。

她拿着个葫芦瓢,舀起水,轻轻洒在墙面上,水珠顺着墙面慢慢往下流,滋润着灰浆,“林丫头,你看这墙面,洒了水之后是不是更平整了?俺跟姐妹们说好了,每半个时辰洒一次水,保证墙面干了之后,连一点裂缝都没有。”

林薇走过去,用手摸了摸墙面,湿润又光滑,没有一点凸起的地方,忍不住夸道:“王婶,您这手艺真没的说!这墙面抹得比城里的师傅还平整,干了之后肯定结实。”

“那是!”王翠花得意地笑了,“俺以前给俺家盖鸡窝,抹墙面的手艺就练出来了,现在盖校舍,俺更得用心——这可是娃们读书的地方,不能马虎。”

夕阳西下时,屋脊的脊瓦已经全部铺好,西侧墙面的洒水保湿也完成了,窗台的木条也晾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明天装窗台。

娃们放学路过,都挤在工地外围,扒着石头往里瞅,丫丫举着个刚折的柳枝,蹦蹦跳跳地喊:“林阿姨!屋顶好漂亮!明天是不是就能装窗户了?装了窗户,新教室就更亮堂了!”

林薇蹲下来,摸了摸丫丫的头:“对,明天装窗户,装了窗户之后,再抹完剩下的墙面,新教室就差不多成型了,过不了多久,你们就能进来上课了。”

“太好了!”丫丫高兴地跳起来,拉着身边的小伙伴,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在新教室里做什么,有的说要在图书角看故事书,有的说要在窗台边种小花,笑声飘得老远,落在工地上,落在新校舍的屋顶和墙面上,透着满满的期待。

就在这时,林薇的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屋顶脊瓦铺设完成(合格率100%),墙面保湿养护达标,窗台前期准备就绪!系统升级为“细节优化型”,新增“校舍内部布局三维预览”功能(可直观查看课桌、图书角、水杯架摆放效果,便于调整);奖励“实木课桌图纸(含尺寸标注、拼接方法)”+“黑板制作材料清单(松木边框+水泥黑板面)”+“儿童安全门把手10个”,助力内部装修细节优化;解锁“校舍验收标准对照表”,提前规避验收风险。】

陆衍走过来,递给林薇一瓶温水:“累了吧?歇会儿,今天把屋顶的活收尾了,明天装窗台、抹剩下的墙面,进度比预想的快多了。”

林薇接过水,喝了一口,看着眼前的新校舍——青灰色的屋顶,

米白色的墙面,屋脊的脊瓦齐整又结实,窗户的框架透着敞亮,心里满是踏实。

她抬头看向陆衍,笑着说:“是啊,没想到这么顺利,多亏了大伙齐心。等内部装修好了,娃们就能在这儿安心上课了。”

“嗯,”陆衍点点头,眼神温柔地看着她,“等娃们开学了,俺们再一起在新教室里,给他们上第一节课——你教他们认蔬菜,俺教他们修农具,咋样?”

林薇看着他眼里的笑意,轻轻“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