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89章 旧木翻新解困局 胶香满院暖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章 旧木翻新解困局 胶香满院暖人心

1983年二月初五的清晨,露水还凝在校舍工地的竹架上,一摸冰凉。

李二哥扛着把卷尺,围着刚挖好的地基转了三圈,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最后干脆蹲在地上,用卷尺头戳着泥土,冲不远处的林薇喊:“林丫头!坏菜了!木料不够用,还差老鼻子了!”

林薇刚帮着妇女们把分拣好的鹅卵石归拢到筐里,手上还沾着泥,听见这话赶紧走过去:“咋回事?不是说队部仓库里有旧木料吗?”

“有是有,可都是些‘歪瓜裂枣’!”

李二哥拽着林薇往仓库走,推开门,一股潮湿的木头味扑面而来。角落里堆着几根木料,有的歪歪扭扭,有的表面坑坑洼洼,还爬着不少虫眼,最粗的一根松木,中间都空了个小洞。

“你瞅瞅,这四根房梁得要碗口粗的直木,咱这儿就三根细的,还都朽了皮;椽子更别提,差三十根,去县城买,一根就得三块钱,光椽子就九十块,预算早超了!”

跟过来的赵文山蹲下身,用手指抠了抠木料上的虫眼,眉头也皱了起来:“这些木料表皮都糟了,虫眼还深,就算锯断了用,也扛不住重量,房梁要是断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本《木工手册》,翻了两页,“要么咱再跟教育局申请点拨款?不然这房子没法盖。”

“申请拨款?”王翠花挎着菜篮路过,一听这话就摆手,“别逗了!俺家那口子去公社办事,听见干事说,教育局的拨款都紧着公社中学用,咱村小排不上号,等申请下来,娃们都该放暑假了!”

陆衍刚从东风队送完修水渠的工具回来,裤脚沾着草屑,听见大伙的议论,当即说:“俺去邻村问问,说不定谁家有多余的木料,咱借点或者买点,先把房梁凑齐了。”

“别去了!”张大爷叼着烟袋锅子,慢悠悠走进仓库,烟袋锅里的火星子亮了亮,“开春家家都要盖房、修栅栏,谁家能有多余的木料?俺看这些旧木,不是不能用,就是得好好‘拾掇拾掇’。”

他说着,用烟袋锅子敲了敲那根有空洞的松木,“咚”的一声闷响,不是朽木的虚声。

“你们看,这木料看着糟,其实芯子还结实,小虫子就啃了表皮,把朽皮刨掉,里面的实木还能用。短的咱接成长的,细的咱拼成粗的,再刷上桐油防腐,比新木料还抗造——俺年轻时帮人盖房,就这么干过,十年都没坏。”

林薇眼睛一亮,蹲下来仔细看木料,果然,刨掉一点朽皮,里面露出红褐色的实木,纹理清晰,敲着邦邦响。

“对!咱用‘拼木法’!”她捡起根树枝,在地上画草图,“比如这根短松木,刨掉朽皮后,用两块木板夹在两边,中间涂胶,再钉上铁钉,缠上细铁丝,就能当房梁的撑子;细木料拼粗的,就像编竹筐似的,错开拼接,受力均匀,肯定结实。”

赵文山凑过来看草图,手指点在拼接处:“这法子可行,但拼接处得粘牢,不然受力时容易裂开。书里说要用木工胶,可咱这儿没有,用米汤粘,干了就脆,不顶用。”

“木工胶算啥?俺有招!”王翠花突然拍了下大腿,菜篮里的黄瓜条都晃了晃,“俺们妇女做木盆、编竹篮,都用猪皮熬胶,粘得比啥都牢!俺家灶房还藏着块老猪皮,是过年杀年猪留的,今晚俺就熬出来,保证粘完的木料,掰都掰不开!”

说干就干,张大爷带着两个会木工的老伙计,搬来刨子、凿子,坐在仓库门口的空地上刨木料。

刨子推过去,朽掉的表皮一层层卷下来,像卷花似的,落在地上堆了一小堆;实木芯露出来,泛着温润的光,李二哥凑过去闻了闻,笑着说:“这木头芯子还香呢,比新木料还结实!”

王翠花则拎着猪皮回了灶房,架起铁锅,添了柴火,把猪皮切成小块扔进去,再加些水,慢慢熬。

没过多久,一股浓郁的胶质香味就飘了出来,连隔壁的娃们都闻着味跑过来,扒着灶房门口喊:“王婶!熬的啥呀?这么香!”

“傻娃,这是熬胶盖房子的,不是吃的!”

王翠花笑着拍了拍最前面的丫丫,“等校舍盖好了,婶给你们煮红薯吃!”

陆衍和壮劳力们则负责拼接木料。

先把刨好的木料摆整齐,王翠花端来滚烫的猪皮胶,用刷子往拼接处涂满,胶香更浓了。

陆衍小心翼翼地把两块木料拼在一起,用铁钉固定,再用细铁丝一圈圈缠紧,缠得比捆柴火还结实。

林薇在一旁帮忙递铁丝,偶尔伸手扶一下木料,陆衍怕她被胶烫着,特意提醒:“小心点,胶刚熬好,烫得很。”说着,还顺手帮她擦掉了手上沾的一点胶渍,动作自然又温柔。

赵文山也没闲着,拿着个小本子,蹲在旁边记录。

一会儿记“房梁拼接用胶3两”,一会儿记“椽子缠铁丝2圈”,时不时还提醒:“这根椽子的拼接处得再涂些胶,受力大,别省胶。”

有一次,他看见李二哥缠铁丝时没拉紧,还主动走过去,帮着拽了拽:“你这铁丝松了,干了容易滑,得拉紧点。”

李二哥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行啊赵老师,你这细活也会干,以前没看出来啊!”

赵文山的耳尖红了红,挠挠头:“小时候跟着我爹学过两天木工,不算啥本事,就是懂点皮毛。”

两天后,翻新的木料终于晾干了。四根拼接好的房梁立在地基旁,笔直结实,刷上桐油后,泛着油亮的光泽,根本看不出是旧木料拼的;三十根椽子码得整整齐齐,每一根都缠得紧实,敲着咚咚响。李二哥扛起一根房梁,试了试重量,惊喜地喊:“好家伙!真沉实!比新木料还稳当,这下省了一百多块,能多买五十斤水泥,把墙面抹得厚点,更抗风!”

王翠花端来一大盆煮好的红薯,分给大伙:“快尝尝,甜得很!俺这胶没白熬,木料也没白拼,咱这校舍,准能盖得结结实实!”

林薇接过一块红薯,咬了一口,甜意从舌尖漫到心里。

她看着眼前的木料,看着围着红薯说笑的大伙,又看了看身边的陆衍——他正帮着张大爷检查房梁,阳光洒在他身上,侧脸格外柔和。

“累不累?”陆衍走过来,递给她一张干净的帕子,“手上的胶擦干净了吗?猪皮胶粘得紧,得用温水泡。”

“不累,”林薇接过帕子,擦了擦手,“没想到旧木料能翻新得这么好,多亏了张大爷和赵老师。”

“主要是你想得周到,”陆衍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认可,“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就想着去借钱买新木料了,哪能想到这么省的法子。”

林薇的耳尖微微发烫,刚想说话,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木料短缺问题解决,创新“旧木翻新+拼木法”施工方案!系统升级为“资源优化型”,新增“材料损耗率精准测算”功能(当前损耗率4.2%,低于行业标准);奖励“全套木工工具(含刨子、凿子、墨斗)”+“木料防虫药剂配方”(艾草+花椒煮水,天然无副作用);解锁“预算精准控制”权限,可实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超支。】

暖融融的阳光洒在工地上,桐油的香味混着红薯的甜香,还有偶尔传来的刨木声,凑成了最踏实的烟火气。

林薇知道,这栋校舍,不仅是用木料和水泥搭建的,更是用大伙的齐心和智慧,一点点堆起来的——每一根翻新的木料,每一滴熬煮的胶,都藏着对娃们的期盼,也藏着红星队越来越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