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69章 首车送瓜与邻村求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章 首车送瓜与邻村求帮

1982年腊月廿八的清晨,天还没亮透,红星队的大棚外就亮起了马灯。

李二哥踩着露水,把修好的板车停在棚门口,车板上垫了三层旧麻袋,边角还用布条缝了包边,怕蹭坏黄瓜皮:“俺昨儿特意去村头铁匠铺把车轮轴紧了,再垫了些干草在车底,路上颠簸也不怕磕着瓜!”

棚里早已忙得热火朝天。王翠花戴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头巾,手里攥着个小本子,蹲在分级筐前记账:“一级瓜32筐,每筐25斤,共800斤;二级瓜18筐,每筐20斤,共360斤——林丫头,你瞅瞅对不对?”她的字虽然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记得清楚,比之前藏竹竿时的散漫模样,多了几分干练。

林薇凑过去核对,指尖划过账本:“没错!二婶,你这账记得比队里会计还细。等会儿送完瓜,咱们把货款算清楚,过年就能给大伙分红了。”

赵文山这时也来了,手里拿着个自制的“糖度仪”——是用玻璃片和糖水对比卡做的,虽然简陋,却能大致测出黄瓜甜度。

他从一级瓜筐里挑了根最壮的,切开后蘸了点汁液,对照着卡片看了看:“糖度9.2,比上次测的还高,国营店肯定满意。”他说话时,眼神里没了往日的挑剔,多了几分对成果的珍视。

陆衍扛着麻绳走过来,帮着李二哥把瓜筐固定在板车上:“俺跟国营店的刘经理约好了,早上九点到,咱们七点就出发,路上能走慢点,稳当。”他还特意在车把上挂了个水壶和两袋玉米馍,“路上饿了,咱们就停下来吃点,别赶得太急。”

七点整,李二哥架起板车,陆衍在旁边扶着车把,林薇则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账本和验收单,三人往县城方向走。板车轱辘压在结了霜的土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筐里的黄瓜透着清甜味,随着车身晃动,偶尔传来轻微的碰撞声。

走了约莫一个钟头,路过东风队的村口时,板车突然“咔嗒”一声,李二哥赶紧停住:“坏了!车轮轴好像松了!”他蹲下来一看,果然是轴上的铁销子掉了,车轮歪在一边,再走下去怕是要散架。

“俺去村里找找有没有铁匠铺!”李二哥刚要起身,东风队的王大壮就带着两个后生跑了过来——他们早上在村口遛弯,正好看到这边出了状况。“陆兄弟,林丫头,你们这是去送瓜?”王大壮蹲下来帮着看车轮,“俺们村有个老铁匠,俺这就去叫他来修,保证不耽误你们的事!”

没一会儿,老铁匠就扛着工具箱赶来,手里还拿着备用的铁销子。他蹲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敲了半个钟头,终于把车轮修好了。“不收钱!”老铁匠摆摆手,看着板车上的黄瓜笑,“你们红星队的大棚技术好,俺们队还等着你们帮忙建棚呢,这点小事不算啥!”

林薇心里一暖,从布包里掏出两根黄瓜递过去:“大叔,谢谢您!这黄瓜您尝尝,等开春俺们就来帮你们队规划大棚。”

重新上路时,李二哥感慨道:“以前俺们跟东风队还为荒地吵过架,现在他们还主动帮咱们修板车,这都是大棚的功劳啊!”陆衍点头:“以后多帮着邻村搞副业,大伙一起富,比啥都强。”

九点整,三人准时赶到县城国营蔬菜店。刘经理早已在门口等着,看到板车上的黄瓜,赶紧让人搬下来验收:“这黄瓜长得真精神!一级瓜每斤八毛五,二级瓜七毛五,我给你们算整数,一共1058块,怎么样?”

“没问题!”林薇拿出账本,跟刘经理核对清楚后,接过了厚厚的一沓现金——这是红星队靠大棚赚的第一笔钱,崭新的纸币上还带着油墨香。李二哥凑过来看,眼睛都亮了:“这么多钱!够俺们队每人分三十多块,比种一年玉米还多!”

回程的路上,三人脚步都轻快了不少。路过西坡队时,队长张建国正带着几个村民在村口等,看到他们就迎上来:“林丫头,陆兄弟,俺们队也想建大棚,你们能不能抽空来帮俺们看看地?俺们愿意出工出料,还能给你们队送十袋玉米当干谢!”

林薇笑着答应:“张队长,过完年俺们就来!到时候带图纸和种子,保证帮你们把棚建好。”

夕阳西下时,三人终于回到村。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着,看到板车上的空筐和林薇手里的钱,都围了上来。王翠花接过钱,当场就开始算账:“扣除买种子、煤炉的成本,还剩980块,全队32口人,每人能分30块5毛!”

“真能分30块?”有个老人激动得声音都发颤,“俺这辈子还没在冬天分到过这么多钱!”孩子们则围着空筐,吵着要吃腌黄瓜条,王翠花笑着答应:“明天就给你们腌,让你们吃个够!”

赵文山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张图纸:“林丫头,俺琢磨着,咱们可以建个专门的育苗棚,这样开春帮邻村建棚时,就能直接提供菜苗,省得他们再去买种子。”图纸上画着简易的育苗棚结构,标注着温湿度控制的细节,比之前的记录更专业了。

林薇接过图纸,心里满是感动——这个曾经的“反对派”,如今成了大棚技术的核心成员。她抬头看向陆衍,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对未来的期待。

夜里,林薇的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首笔大棚收益达成,解锁“规模化育苗技术”图谱,奖励县农资站全年优先供货资格,触发支线任务“帮助3个邻村建成反季大棚”】。她知道,红星队的基建事业,早已从解决自家温饱,走向了带动邻村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窗外的月光洒在大棚上,映着里面翠绿的藤蔓。林薇坐在灯下,开始绘制帮邻村建棚的图纸,笔尖划过纸张,仿佛在勾勒一个更红火的未来——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只要肯干、肯创新,农民的日子,就能像棚里的黄瓜一样,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