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49章 大棚蔬菜之选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队委会的土坯房里,煤油灯的光昏黄摇曳,烟袋锅子的火星明明灭灭。

陆衍把“建温室大棚”的事一说,满屋子的人瞬间炸开了锅,比上次讨论分地时还热闹。

“冬天种蔬菜?这简直是瞎胡闹!”李二哥第一个拍桌子,黝黑的脸膛涨得通红,“去年冬天那么冷,连麦苗都冻死了,你让黄瓜苗在棚里活?

俺看是白瞎力气白占地!”他是队里的壮劳力组长,说话向来直来直去,眼里容不得半点“不切实际”。

旁边的张大爷吧嗒着烟袋,没立刻反驳,却也皱着眉:“李二哥的话不是没道理。

塑料膜这东西,俺们去供销社问过好几次,都说要等开春才有货,就算有膜,棚里的温度咋保?夜里零下好几度,菜苗扛不住。”

他是队里的老长辈,说话有分量,一开口,几个原本犹豫的老人也跟着点头。

王翠花也挤在角落里,抱着胳膊阴阳怪气:“我就说嘛,城里来的媳妇不懂庄稼事,这要是把队里的好地占了,种不出东西来,耽误了春耕,谁负责?依我看,还不如把地留着种麦子,稳当。”

她嘴上说“为队里好”,心里却盘算着:要是大棚真成了,林薇又要在村里出风头,她可不能让这事顺顺利利的。

林薇坐在陆衍旁边,听着满屋子的质疑,没急着辩解,反而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是她昨晚熬夜画的简易大棚图——用铅笔勾出棚架的形状,标注着“塑料膜顶、草帘覆盖、竹筒滴灌”的位置,甚至还画了个小小的温度计。

“大伙先别急,听我说。”她把本子递到桌子中间,“塑料膜的事,我去公社想办法,能弄到特供的;温度方面,白天让棚子晒太阳,温度能到十五六度,晚上盖上草帘,再在棚角放两个装热水的瓦罐,能保温度不低于五度,足够菜苗生长。”

“你咋知道能弄到塑料膜?供销社的人俺们都熟,他们都说没货!”

李二哥还是不信,伸手拨了拨本子上的图纸,觉得那线条画得轻飘飘的,不像能顶用的样子。

“我有办法联系到县供销社的人。”林薇没说系统,只含糊带过,又看向张大爷,“张大爷,您年轻时修过水库,懂保温吧?俺这法子,就跟您以前给水库闸门盖草帘防冻一个理,只是换了个地方用。”

张大爷盯着图纸看了半天,烟袋锅子忘了抽,火星都灭了。

他突然抬头,眼里多了点琢磨的神色:“你说的竹筒滴灌,是咋弄?”

“就是把竹筒劈成两半,里面钻小孔,架在棚里,水顺着孔流到菜根上,既省水,又不会淹了苗。”

林薇解释得简单,“俺们选块向阳的荒坡地,不用占好田,就算种不出东西,也不耽误春耕。”

这话说到了老人们的心坎里——队里的好地都要留着种粮食,荒坡地闲着也是闲着,就算试错了,损失也小。

陆衍这时适时开口:“我跟林薇去看过村东头的那片荒坡,向阳,离水井也近,浇水方便。要不这样,咱们先试建一个大棚,用二十个工分雇人出工,要是成了,再建另外两个;要是不成,损失队里担着,不扣大伙的工分。”

他这话一出口,屋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工分是村民们的命根子,不扣工分,就等于没了后顾之忧。

张大爷把烟袋锅子在鞋底磕了磕,终于点头:“俺看行。荒坡地俺去过,地势高,不积水,适合搭棚。俺可以帮着看看棚架的稳固性,别让风把棚吹塌了。”

有了张大爷的支持,几个老人也松了口,连之前一直反对的李二哥,也闷声说了句:“要是真能弄到塑料膜,俺就带几个后生去搭棚架,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棚塌了,你可别怨俺们没提醒。”

王翠花见大伙都同意了,没再泼冷水,心里却憋着气,想着等林薇弄不到塑料膜,看她怎么收场。

散会时,天已经黑透了,陆衍送林薇回家,路上从怀里掏出个热乎乎的红薯,是他娘煮的,特意让他带给林薇。

“今天多亏你了。”林薇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糯的暖意从嘴里传到心里。

“该谢你才对。”陆衍走在她旁边,脚步放得慢,“要是真能种出反季菜,大伙冬天就能少吃点咸菜了。明天我带你去村东头的荒坡,再量量尺寸,好算用多少材料。”

月光洒在土路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薇摸了摸兜里的小本子,上面的图纸仿佛还带着铅笔的温度。

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弄塑料膜、搭棚架、育菜苗,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有陆衍的支持,有张大爷的帮忙,就算有再多质疑,她也有信心把大棚建起来。

第二天一早,林薇就揣着系统给的“县供销社特供线索”,跟着陆衍去了公社。

她没说破系统的存在,只说是“城里亲戚帮忙联系的”,没想到真的在供销社仓库里找到了积压的塑料膜——是之前给县农场准备的,多出来十卷,正好够建三个大棚。

扛着塑料膜往回走时,陆衍看着林薇轻快的背影,心里突然觉得,这个城里来的媳妇,或许真能给红星队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风里带着荒坡地的泥土味,也带着一丝新鲜的、让人期待的气息——那是属于冬天里,即将破土而出的绿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