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的晨光刚把李家庄河边的桥台染成浅灰色,张大爷就拄着拐杖蹲在台旁,手里捏着一根泡好晾干的竹筋——表面的桐油石灰浆已阴干,泛着一层细腻的灰白光泽,他用指甲划了划,浆体牢牢粘在竹筋上,没一点脱落,满意地点头:“泡得好!阴干也到位,嵌进墙里,保准结实。”
小陈赶紧把剩下的19根竹筋搬过来,按粗细分类摆好,每根都标着“晾干第1天”,他笑着说:“张大爷,俺昨天下午两点准时翻了浆,今早又检查了晾干情况,没暴晒、没淋雨,都符合您说的标准。”张大爷点头,又拿起卷尺,在已砌好的桥台基础上量尺寸:“竹筋间距40厘米,从这头开始标,每标一个点,就用红漆画个圈,嵌筋的时候,要对准圈的位置,别偏了。”
李二哥拿着红漆,按张大爷量的点逐一标记,红圈在灰砖上格外显眼,他边画边说:“张大爷,您放心,俺每画一个圈,都再量一遍,误差绝对不超过1厘米。”林薇则在旁边准备砂浆,按1:3的比例拌好,又加了点之前剩下的桐油,搅拌均匀:“嵌筋的砂浆里加少量桐油,能让竹筋和砖粘得更牢,还能再增加点防腐效果,张大爷,您看这样行不?”
张大爷凑过来摸了摸砂浆,稠度刚好,点头道:“想得周到!就按这砂浆来,嵌筋前,先在红圈位置挖个小槽,槽深10厘米、宽5厘米,正好能把竹筋放进去,再填砂浆,压实了,别留空心。”
嵌筋的工作很快展开。李二哥拿起一根竹筋,在砂浆里蘸了蘸,确保竹筋表面裹满砂浆,然后小心放进槽里,用小铁锹把砂浆填进槽缝,再用橡皮锤轻轻敲实竹筋:“每填一点砂浆,就敲一下,把气泡振出来,不然以后会松动。”新队员小吴跟着学,刚把竹筋放进槽里,张大爷就喊:“慢着!竹筋歪了,往左边挪3毫米,你看红圈,要对准竹筋的中心线,不然受力不均,桥台容易裂。”
小吴赶紧调整,再用卷尺量,竹筋正好对准红圈中心线,他不好意思地笑:“张大爷,俺记住了,以后每嵌一根,都先对准红圈,再填砂浆。”张大爷走过去,用手摸了摸槽里的砂浆,确认填实了,才点头:“不错,学东西快,以后多练,就能熟练了。”
陆衍则带着几个村民,往河边运新到的红砖和水泥——马老板今早特意把材料送过来,红砖没裂角,水泥也是新鲜的,陆衍按材料清单逐一核对,确认无误后,让村民们把红砖堆在桥台旁,水泥则放在临时搭的帆布棚里,防止受潮。“大伙搬砖的时候,轻拿轻放,别把砖碰裂了,裂砖留着填地基缝隙,别浪费,”陆衍一边指挥,一边帮村民搬砖,“下午还要铺桥面的预制板,这些砖得够砌完剩下的桥台。”
中午,刘婶和村主任的老伴在临时灶上做了米饭,炒了青菜和土豆丝,还炖了一锅冬瓜排骨汤,香气飘满了河边。张大爷坐在木凳上,手里拿着碗,突然想起昨天的奖金,跟林薇说:“丫头,那50元奖金,你下午抽空去县城,买个新的钢筋截断器,再买两把新的靠尺,之前那把靠尺的红液线有点不准,影响测量。”
林薇点头:“好!下午我跟赵文山去,顺便把施工日志和材料清单整理一下,跟马老板核对下后续预制板的送货时间。”赵文山放下碗,赶紧说:“我把安全打卡表也带上,下午回来给队员们补签,再把李家庄桥的施工记录整理好,放进资料袋,以后验收用。”
饭后歇了会儿,林薇和赵文山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赶,路上,赵文山翻着施工记录,跟林薇说:“李家庄桥的进度比计划快一天,今天嵌完竹筋,砌完剩下的桥台,明天就能铺预制板,后天就能完工,比预期的10天还能提前两天。”林薇笑着说:“都是大伙齐心,村民们也帮忙,进度才快,不过质量不能马虎,张大爷盯着嵌筋,肯定没问题,咱买工具的时候,也挑质量好的,别图便宜,以后用着省心。”
到了县城的五金店,老板见是红星基建队的人,热情地迎上来:“林同志、赵同志,你们来买啥?上次你们买的靠尺,质量咋样?”林薇笑着说:“靠尺挺好,就是有一把有点不准,这次再买两把,还要买一个钢筋截断器,要好用的,能截断8毫米的钢筋。”
老板赶紧拿出钢筋截断器,演示给他们看:“这截断器,省力,能截断10毫米以内的钢筋,质量好,能用好几年,35元一个;靠尺是新到的,红液线准,10元一把,你们买一个截断器、两把靠尺,总共55元,我给你们便宜5元,50元正好!”林薇和赵文山对视一眼,都觉得划算,赵文山赶紧付钱,把工具放进自行车筐里,老板还特意送了一包小钉子,说:“以后买工具,还来俺这,给你们优惠!”
从五金店出来,两人又去了马老板的预制板厂,确认桥面预制板的尺寸——按李家庄桥的跨度,预制板要3米长、0.5米宽,马老板笑着说:“你们放心,预制板已做好了,明天一早就能送过去,平整度绝对达标,误差不到1毫米,不耽误你们铺桥面。”林薇点头,让赵文山在材料清单上记下“7月x日,预制板3块,明天送货”,确认无误后,才往回赶。
回到李家庄河边时,已是下午四点,张大爷带着队员们已嵌完所有竹筋,砌完了剩下的桥台,小陈正拿着新靠尺,测桥台的垂直度:“张大爷,垂直度误差不到1毫米,合格!竹筋也都嵌牢了,没松动!”张大爷走过去,用小锤敲了敲嵌筋的位置,“咚咚”声清脆,满意地点头:“好!质量过关,明天铺预制板,按之前修农贸市场的标准来,每块板之间留5厘米的缝,填防水砂浆,压实了,别漏水。”
林薇把新的钢筋截断器和靠尺拿出来,递给李二哥:“李二哥,这是新的截断器,以后截钢筋不用再费劲了,新靠尺你拿着,测平整度和垂直度,准得很。”李二哥接过截断器,试着截了一根细钢筋,轻轻一压,钢筋就断了,比之前的旧工具省力多了,他高兴地说:“太好了!这工具好用,以后干活效率更高了,张大爷,您这奖金花得值!”
张大爷笑着摆手:“值不值,看干活效率就知道,只要能把活干好、干快,俺这奖金就没白花。”村民们也围过来看新工具,都忍不住称赞:“红星队就是正规,工具都用新的,难怪活干得好!”
夕阳西下时,桥台已全部完工,嵌好的竹筋牢固无松动,新工具整齐地放在帆布棚里,队员们和村民们收拾好工具,笑着告别。林薇看着眼前整齐的桥台,又看了看身边的队员们,心里满是踏实——桥台质量过关,新工具到位,明天铺完预制板,这座桥就能完工,红星队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有力,而这份扎实,正是靠每个人的用心和齐心,一点点积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