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59章 棚内凝露与通风破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章 棚内凝露与通风破霉

清晨的阳光刚透过棚膜,就在泥土上织出细碎的光斑。

林薇掀开大棚门帘时,一股湿热气扑面而来,带着点闷味儿——膜内侧挂满了水珠,像缀了层碎玻璃,顺着竹竿往下滴,连刚移栽的幼苗叶子上都挂着水,有的叶尖还沾了层淡灰色的霉点,看着蔫蔫的。

“哎哟!这叶子咋发灰了?”刘婶提着喷壶跟进来,一眼就瞅见了不对劲,声音都发颤,“昨儿移栽时还好好的,咋一夜就变样了?别是要烂了吧!”

她蹲下来想碰叶子,又怕碰坏了,手悬在半空直哆嗦。

林薇也蹲下身,指尖轻轻蹭过带霉的叶尖,触感发黏——是高湿闷出来的霜霉病初期!

昨天移栽后光顾着保温度,没及时通风,膜里的水汽散不出去,才捂出了毛病。

正琢磨对策,脑海里的系统机械音准时响起:【检测到棚内湿度85%,引发霜霉病风险,建议:1. 距地面60cm开设30cm见方侧通风口,配竹篾框防冷风直吹;2. 苗行间撒草木灰,吸湿同时补充钾肥,可使湿度降低30%。】

“别慌!能治!”林薇站起身,对着棚外喊,“李二哥,你家有锯子没?来帮着在棚两侧开通风口!张大爷,麻烦您带几个后生去搬草木灰,撒在苗行间!”

“哎!这就来!”李二哥的大嗓门从外面传来,没一会儿就扛着锯子跑进来,粗手粗脚地摸着棚柱:“通风口开多大?俺看开两尺见方的,既能透气又不跑太多热气!”

“正好!”林薇点头,又补充,“再用竹篾编个框子挡在口上,别让冷风直吹苗,不然刚缓过来的苗又要冻着。”

张大爷这时也带着后生们扛着草木灰来了,袋子一打开,干燥的草木灰带着烟火气,撒在湿润的土里,瞬间就吸走了表面的潮气,土色都亮了些。

王翠花不知啥时候也凑了过来,手里攥着个旧笸箩,没等招呼就蹲下来帮着撒灰:“俺昨儿听张大爷说,草木灰能防烂根,俺家柴房还有两袋,等会儿再扛来!”

她撒灰的动作比之前藏竹竿时认真多了,顺着苗行间走,一点不碰苗叶,连笸箩边蹭到藤蔓都赶紧调整姿势。

陆衍这时扛着个木盒子走进来,额角还沾着汗,盒子里是个自制的湿度计——墨水瓶里装着酒精,插着根吸管,瓶身还刻了刻度。“你昨天说想测湿度,俺连夜做的,你看看能用不?”

他把盒子递过来,耳朵有点红,又从兜里掏出块粗布巾,“刚看你裤脚沾了泥,擦一擦。”

林薇接过湿度计,放在棚角,没一会儿吸管里的酒精柱就降了些,显示湿度降到了65%。

“能用!比估摸着准多了!”她抬头笑,阳光落在陆衍脸上,他赶紧移开视线,蹲下来帮李二哥编竹篾框,手指却忍不住往林薇那边瞟。

正忙得热火朝天,棚门口突然传来一声冷笑:“这是瞎折腾啥?开这么多口子,热气都跑光了,苗冻坏了谁负责?还有这草木灰,撒得满地都是,污了苗根咋整?”

是赵文山,手里还拿着那本泛黄的农书,皱着眉站在门口,眼神里满是不屑。

他昨天听说移栽完了,今天特意来看看,就盼着林薇出岔子。

李二哥手里的锯子停都没停,粗声怼回去:“赵老师懂啥?林丫头说这能防病害,昨儿没通风都闷出霉了,再不管苗才真要坏!你要是不帮忙,就别在这说风凉话!”

张大爷也放下手里的草木灰袋,磕了磕烟袋锅子:“赵老师,俺种了四十年地,高湿就得通风,这是老理儿。草木灰还是好肥,咋会污了根?你那农树也不是啥都对。”

赵文山被噎了一下,又翻着农书辩解:“书上写的‘冬棚宜密不宜疏’,你们这倒好,又开口又撒灰,简直是胡闹!”

林薇走过去,把湿度计递到他面前:“赵老师您看,现在湿度60%,正好适合苗生长。要是不通风,湿度再升上去,霜霉病扩散,您负责?”

她又指着那些刚撒完灰的苗,“您看这苗,撒完灰没一会儿就挺实了,哪有污根的迹象?”

赵文山盯着湿度计里的酒精柱,又瞅了瞅苗叶上的霉点淡了些,没话说了,只好悻悻地哼了一声,转身走了,走之前还偷偷瞟了眼长势渐好的幼苗,脸色更沉了。

傍晚收工时,棚内的湿度已经降到了55%,带霉的叶子都恢复了翠绿,连新抽的叶芽都舒展了不少。

林薇蹲在棚角,看着幼苗在微风里轻轻晃,心里踏实了不少。

系统面板这时弹出提示:【高湿问题解决,霜霉病风险消除,奖励“藤蔓牵引竹篾”(提前备好,供后续爬藤用),解锁“藤蔓管理”支线任务(苗高30cm时搭建牵引架)。】

陆衍递过来一个热乎乎的菜窝窝,里面夹了点咸菜,是他娘特意蒸的:“快吃点,忙活一天了。这通风口开得好,明天俺再过来看看温度,别让风大了冻着苗。”

林薇接过窝窝,咬了一口,咸香的味道裹着暖意。

王翠花扛着最后一袋草木灰走过,笑着说:“林丫头,明儿俺还来撒灰,等苗爬藤了,俺再帮着绑竹竿!”

风从通风口钻进来,带着草木灰的清香,吹得藤蔓轻轻晃动,像是在点头。

林薇望着那些绿油油的幼苗,知道只要大伙齐心,再难的坎也能过去,离结黄瓜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