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乌云像墨汁似的泼满天空,正午的天瞬间暗得像傍晚。林薇刚在砂石路西段铺完最后一车砂石,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噼里啪啦打在帆布帽檐上。

“不好!”陆衍突然拽住她的胳膊往东段跑,“东段路基靠着坡,容易被雨水冲垮!”

两人跌跌撞撞跑到东段时,心一下子沉了——雨水顺着坡地汇成水流,把刚铺好的砂石冲得七零八落,路基边缘已经塌了半米宽,泥水裹着碎石往下滑,再冲一会儿,之前的活就全白费了。

“快!拿沙袋来!”陆衍扯开嗓子喊,雨声里,他的声音带着急劲。

邻村的李二哥扛着铁锹最先冲过来,身后跟着十几个村民,有的拎着麻袋,有的抱着木板:“俺们在坡下搭了挡雨棚,听见动静就赶来了!”

王翠花也冒着雨跑过来,手里攥着捆麻绳:“这绳能捆沙袋,强子跟俺家那口子去村里拉干土了,马上就到!”

林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刚要琢磨怎么加固,脑海里的机械音准时响起:【检测到砂石路东段遭遇“雨水冲刷坍塌”危机,触发紧急支线任务——4小时内完成路基抢修与加固。任务奖励:1. 沙袋分层加固示意图(含坡地防滑角度数据);2. 农产品运输补贴申请通过函(县交通局盖章版);3. 解锁“乡村客运站初步选址线索”。】

她立刻从兜里掏出铅笔,在防水布上画下系统给的示意图:“大伙看!沙袋要按‘之’字形堆,每层留十厘米的排水缝,坡顶挖条盲沟,把雨水引去旁边的渠里!”

张大爷凑过来,眯眼看清图纸,一拍大腿:“这法子靠谱!俺年轻时修水库就这么堆沙袋,能扛住大水冲!”

村民们立刻分工:壮劳力扛沙袋堆坡,妇女和半大孩子在坡顶挖盲沟,王翠花则在临时搭的雨棚里煮姜汤,时不时朝工地喊:“大伙别光顾着干,喝口姜汤暖身子,别冻着!”

雨越下越大,陆衍跳进没过脚踝的泥水里,带头堆沙袋。他的蓝布褂子全湿透了,紧紧贴在背上,却没停下手里的活:“再快些!天黑前必须把盲沟挖通!”林薇也没闲着,拿着水平仪(系统伪装的木盒工具)调整沙袋角度,时不时伸手扶一把差点滑倒的村民:“小心脚下!踩稳了再递沙袋!”

李二哥扛着两袋干土跑过来,裤腿上全是泥:“林丫头,俺们村的干土够不够?不够俺再让大伙去拉!”

林薇笑着摇头:“够了!按这进度,天黑前准能完工!”她看着雨里忙碌的两村人,心里一阵热——没有谁分你我,只有一起扛过难关的默契。

傍晚时分,雨终于小了。坍塌的路基被沙袋牢牢护住,坡顶的盲沟也挖通了,雨水顺着盲沟流进红星渠,再也不往路基上冲。

林薇踩着加固后的路基走了一圈,脚下紧实不打滑,她掏出系统面板,上面显示:【紧急支线任务超额完成!奖励已发放至背包。砂石路工程进度100%,触发“跨村基建典范”成就,额外奖励:公社批文(允许在路边设临时农产品停靠点)。】

“成了!”陆衍抹了把脸上的泥和雨,黝黑的脸上笑出了褶。村民们也欢呼起来,有的坐在沙袋上歇气,有的互相递着姜汤,雨后天边透出的晚霞,把砂石路染成了暖红色。

第二天一早,公社书记带着交通局的干事来了。

看到平整紧实的砂石路,又听李二哥讲了暴雨抢修的事,书记忍不住赞道:“你们两村真是好样的!这路不仅修得快,还能扛住暴雨,比县里修的土路还结实!”

他把手里的批文递给林薇:“这是临时停靠点的批文,以后拉菜的车不用直接去县城,在这就能卸货,省不少事!”

林薇接过批文,心里盘算着系统奖励的“客运站选址线索”——停靠点只是开始,以后还能建个正经的客运站,让村民们出门更方便。

陆衍走过来,悄悄把一块烤红薯塞到她手里:“趁热吃,昨天淋雨了,补补身子。”红薯的温度透过油纸传过来,暖得她心里发甜。

村民们围着砂石路,有的说要拉第一车菜去县城试试,有的说要去邻村串亲戚,不用再走泥路。

王翠花拉着林薇的手,笑得合不拢嘴:“林丫头,以后俺们去县城卖菜,再也不怕雨天陷车了!这路啊,就是咱们的致富路!”

林薇望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又看了看身边的陆衍,突然想起系统之前说的“人类的创造力才是最好的基建工具”。

是啊,这条砂石路,不仅是用砂石和汗水铺成的,更是用两村人的齐心和信任筑成的。

而这条路的尽头,还有更多的可能——客运站、加工厂、更宽的路,都在等着他们用双手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