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露水滴在渠沟边的草叶上,还没等晒干,红星村的村民就扛着锄头、铁锹聚到了施工地。

陆衍骑着二八大杠从公社回来,车后座绑着两袋水泥,车把上还挂着个布包,里面是给林薇带的玉米饼和咸菜:“公社书记说了,剩下的水泥后天送过来,让咱们先开工。”

林薇接过玉米饼,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她指着刚挖了半里地的渠沟:“咱们今天先把这段渠底夯实,再铺竹筋,等水泥来了就抹渠壁。”说着就拿起锄头,跟着村民一起挖渠底的浮土。

可刚挖了没多久,强子突然喊起来:“林姐!衍哥!这里的土不对劲!一挖就塌!”大家围过去一看,渠底的土竟是松散的流沙层,一锄头下去,周围的土就往下陷,还带着泥水,根本没法夯实。

张大爷拄着锄头凑过来,眉头又皱了起来:“我就说不行吧?这破地连土都站不住,还怎么修渠?”旁边几个老人也跟着附和:“要不别修了,还是去挑水吧,虽然累点,至少不会白费力气。”

林薇没慌,蹲下身摸了摸流沙层的土,突然想起系统奖励的“混凝土配比改良方案”——方案里提过“用草木灰+石灰+黏土混合,可增强土壤稳固性”。

她立刻站起来:“大家别慌,我有办法!强子,你带几个人去砍些芦苇,再收集点草木灰;李婶,麻烦你组织妇女们去村里收点石灰,就说修渠用,以后分粮时多算工分!”

陆衍立刻明白了她的想法,跟着补充:“我去河边挖黏土,黏土黏性大,混合草木灰和石灰,肯定能把流沙层稳住。”说着就扛着铁锹往河边跑,军绿色褂子被风掀起,动作麻利得像在部队执行任务。

大家分头行动,不到一个时辰,芦苇、草木灰、石灰和黏土就都集齐了。

林薇把材料按比例混合:“草木灰三份、石灰一份、黏土五份,再加点水,搅拌成糊状,铺在流沙层上,再铺上芦苇和竹筋,这样渠底就不会塌了。”

她边说边示范,把混合好的“改良土”铺在渠底,用锄头压实,原本松散的流沙层果然稳住了。

张大爷看得眼睛直发亮,忍不住凑过去摸了摸压实的“改良土”,硬邦邦的,比普通夯土结实多了:“林丫头,你这法子真行!以前公社修渠遇到流沙层,都没辙,你居然能想出办法!”林薇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想的办法,没有你们帮忙收集材料,也不行。”

王翠花也悄悄来了,她没去挖渠,而是帮着妇女们搅拌“改良土”,动作不算快,却没偷懒。林薇看在眼里,递过去一瓶水:“王婶,歇会儿再干,别累着。”王翠花接过水,小声说了句“知道了”,就转身继续搅拌,耳根却有点红——这是她第一次没跟林薇抬杠,还主动帮忙。

中午吃饭时,大家坐在渠边啃玉米饼,陆衍把自己饼里的鸡蛋挑给林薇:“你上午教大家拌土,肯定累了,多吃点。”林薇又把鸡蛋分了一半给强子:“强子今天砍芦苇辛苦了,也得补补。”强子接过鸡蛋,笑得合不拢嘴:“谢谢林姐!我以后一定更卖力!”

下午,大家干劲更足了,不仅把流沙层的问题解决了,还多挖了半里地的渠沟,铺好了竹筋。夕阳西下时,林薇让陆衍挑了两桶水,倒进渠沟里试了试——水顺着渠沟流得平稳,渠底和渠壁都没漏水,也没坍塌。

村民们都欢呼起来,张大爷拍着大腿说:“太好了!这样下去,不出二十天,渠肯定能修好!”李桂香也笑着说:“等渠修好了,我家的稻子就有救了,再也不用挑水浇地了!”

林薇和陆衍站在渠边,看着夕阳下的渠沟,心里满是踏实。系统面板弹出提示:【成功解决流沙层问题,灌溉渠施工进度+15%,奖励“竹筋加固技巧手册”x1,积分200。】林薇看着提示,对陆衍笑了笑:“咱们的渠,肯定能修得又结实又好用。”

陆衍伸手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泥土的温度:“嗯,有你在,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晚风拂过,带着渠边青草的香气,远处的稻田虽然还蔫着,却因为这条正在修建的灌溉渠,有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