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 > 第152章 曹营震动 孟德暂避锋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曹营震动 孟德暂避锋芒

刘备亲率五万幽州铁骑抵达徐州前线,与张珩、赵云部会师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徐州战场,更如同一声惊雷,重重砸在了曹军大营的上空。

曹操的中军大帐内,原本因长期围城而略显沉闷的气氛,瞬间被一股凝重和隐隐的躁动所取代。曹操端坐在主位之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他那张惯常带着威严与自信的脸上,此刻阴云密布,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帐下,郭嘉、程昱、荀攸等谋士,以及夏侯惇、夏侯渊、许褚、曹仁、乐进等一众猛将分列两旁,皆屏息凝神,等待着主帅的决断。

“刘备……刘玄德……”曹操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语气复杂,既有几分意料之中,又有几分难以言喻的忌惮。“他终究还是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决绝!五万幽州铁骑……好大的手笔!”

谋士程昱率先开口,声音低沉:“主公,刘备此来,绝非仅仅为了救援陶谦。其志不小,意在徐州!观其麾下,关、张、赵皆万人敌,更有‘霸王子’张珩,勇武更在吕布之上,其锋正锐,不可小觑。”

夏侯惇独眼圆睁,猛地出列,声若洪钟:“主公何须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军连战连捷,士气正盛!那刘备不过一织席贩履之辈,侥幸得了幽州,便敢来捋虎须?末将愿请精兵一支,趁其立足未稳,夜袭其营,定叫他知道我青州兵的厉害!”

“元让将军所言极是!”许褚瓮声瓮气地附和,蒲扇般的大手按在腰刀上,虎目圆瞪,“那黑脸张飞,俺早就想会会他!还有那什么‘霸王子’,吹得神乎其神,俺倒要看看,是他的戟重,还是俺的刀利!主公,末将愿与夏侯将军同往,必斩刘备首级献于帐下!”

帐内一众武将大多主战,群情激愤,求战之声不绝于耳。他们随曹操征战四方,战必胜,攻必取,早已养成了骄悍之气,岂会将远道而来的刘备放在眼里?

曹操没有立刻表态,他的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只是静静观察着沙盘的郭嘉。“奉孝,依你之见如何?”

郭嘉轻轻放下手中的一枚代表刘备军的红色小旗,抬起头,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洞悉全局的睿智光芒。他先是对着激愤的夏侯惇、许褚等人微微颔首,以示理解其勇,随即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

“元让、仲康二位将军勇猛可嘉,我军士气可用,此乃我军优势。然,嘉以为,此刻与刘备决战,并非上策。”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郯城和刘备军营地:“原因有三。”

“其一,刘备军乃生力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昂,且皆为骑兵,来去如风,战力强悍。我军围攻郯城数月,士卒疲敝,久战思归,锐气已不如初。此消彼长,硬碰之下,胜负难料。”

“其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郭嘉的手指在郯城与刘备军之间划了一条线,“我军目前处于郯城与刘备军之间!若陶谦见援军已至,开城出击,与刘备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我军腹背受敌,局势危矣!刘备麾下谋士戏志才,非是庸才,必会力主此策。”

“其三,”郭嘉的目光扫过众人,“刘备此番举的是‘仁义’之旗,斥主公暴虐。我军若在此时与其血战,即便胜,亦是惨胜,且坐实了‘不仁’之名,于主公未来招揽天下贤才,大为不利。”

郭嘉的分析条理分明,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部分将领的冲动之火。夏侯惇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郭嘉所言确实在理,尤其是内外夹击的可能性,让他那颗因战意沸腾而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些许。

曹操抚须沉吟,郭嘉的话句句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何尝不想一鼓作气连刘备一起收拾了?但他是枭雄,更是理智的统帅。他深知,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勇力,更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战略态势。

“奉孝之意是……暂避其锋?”曹操目光锐利地看向郭嘉。

“正是。”郭嘉从容道,“嘉建议,我军可主动后撤三十里,至泗水以西有利地形重新立营。此举,一可拉开与郯城的距离,避免被内外夹击之险;二可使刘备军与郯城守军无法轻易合流,我军仍握有战场主动权;三可示敌以弱,骄其心志。刘备若见我军后撤,或会以为我军怯战,其军心难免松懈。而我军则可借此机会休整士卒,巩固营垒,静观其变。若刘备与陶谦按捺不住,主动来攻,我军则以逸待劳,凭借泗水天险,可稳操胜券!若其不来,待其粮草不济,或内部生变,再图进取不迟。”

“后退?这岂不是示弱于人?!”许褚梗着脖子,满脸不情愿。

夏侯惇也闷声道:“奉孝先生,这一退,军心士气恐受影响啊!”

曹操猛地抬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他站起身,在帐内踱了几步,目光扫过沙盘上敌我态势,又看了看麾下谋臣武将,最终,枭雄的理智压过了瞬间的意气。

“奉孝之策,老成谋国!”曹操斩钉截铁地说道,“岂不闻‘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一时的退让,是为了更稳妥的胜利!我军后撤,非是惧战,而是为了更好的战机!”

他看向夏侯惇和许褚,语气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元让,仲康,尔等勇武,乃我军栋梁,他日决战,还需尔等冲锋陷阵!此刻暂且忍耐,待刘备露出破绽,必令尔等杀个痛快!”

见曹操决心已定,且言辞恳切,夏侯惇和许褚虽心有不甘,也只能抱拳领命:“末将遵命!”

“传令三军!”曹操声音转厉,“即刻起,偃旗息鼓,多设疑兵,各部依序后撤三十里,于泗水西岸择险要处立营!沿途务必保持阵型严整,不得自乱阵脚!若有敢言退而乱军心者,斩!”

“遵命!”帐内众将齐声应诺。

随着曹操军令下达,庞大的曹军阵营开始如同退潮般,井然有序地向西移动。尽管许多底层士卒和将领对此次后撤感到不解甚至憋屈,但在严酷的军纪约束下,并未出现大的混乱。

当曹军后撤的消息传到刘备军大营时,营中顿时一片欢腾。许多将领,包括张飞在内,都认为曹操是畏惧幽州军威,不敢接战。

“大哥!曹操那厮跑了!咱们追上去,杀他个片甲不留!”张飞兴奋地请战。

然而,刘备、张珩、戏志才等人却并未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

戏志才轻摇羽扇,对刘备道:“主公,曹操非是怯战之人,此举必是郭奉孝之谋。主动后撤,拉长我军补给,避免夹击,乃老辣之策。我军初来,不可冒进。”

张珩也点头赞同:“志才所言极是。曹操后退,并非惧我,而是以退为进,等待时机。我军当稳扎营垒,与郯城取得联系,从长计议。”

刘备望着西方曹军远去扬起的尘土,目光深邃:“曹操用兵,果然不凡。传令下去,各营严加戒备,没有我的将令,不得擅自出击!同时,派人设法与郯城内的陶使君取得联系!”

徐州战场的形势,因曹操这一主动的后撤,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双方如同对弈的高手,都在小心翼翼地落子,寻找着一击制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