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诏残魂 > 第108章 异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拂晓前的黑暗最是浓重,寒气刺骨。太和城西侧一道极其隐秘的暗门悄然开启,于赠一马当先,身后是八百余名虽然疲惫却眼神决绝的浪穹骑兵。人衔枚,马裹蹄,如同沉默的幽灵,迅速没入城外尚未散尽的夜雾之中。

皮逻阁站在望楼之上,目送着这支承载着最后希望的骑队消失在黑暗中,拳头不由自主地攥紧。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城内,守军抓紧这短暂的喘息之机,拼命修补城墙,搬运箭矢滚木,救治伤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宁静,仿佛暴风雨前最后的死寂。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东方的天际渐渐泛起鱼肚白。

联军大营开始响起集结的号角,新一日的进攻即将开始。

就在这时——

联军大营的侧后方,突然爆发起震天的喊杀声和冲天的火光!

于赠成功了!他如同精准的匕首,绕过了联军的正面防线,狠狠刺入了其相对空虚的后营区域!目标直指蒙舍诏的粮草堆放地和逻盛炎的王帐所在!

混乱瞬间如同瘟疫般在联军后营蔓延开来!

“敌袭!后营遇袭!”

“保护诏主!保护粮草!”

正在前线准备进攻的联军队伍顿时一阵骚动,攻势为之一滞。

论莽热脸色一变,但他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宿将,并未慌乱,立刻分出一部分预备队向后营支援,同时严令前线部队继续保持对太和城的压力,甚至加强了攻势,试图让城内守军无法喘息!

太和城面临的压力不减反增!更多的云梯架了上来,更多的吐蕃精锐开始攀城!

“顶住!于赠将军得手了!援军马上就到!”城头军官声嘶力竭地鼓舞着士气,但面对潮水般涌上的敌人,防线依旧岌岌可危。

皮逻阁心如铁石,他知道这是论莽热的围魏救赵之计,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硬扛!

惨烈的攻防战再次进入白热化。每一寸城墙都变成了血肉磨坊。

于赠在联军后营左冲右突,四处纵火,制造着巨大的混乱。他们一度甚至冲到了距离逻盛炎王帐不足百步的地方,逻盛炎吓得面无人色,在亲卫拼死保护下向后逃窜。

然而,联军毕竟人多势众。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后,论莽热派来的援军赶到,开始对于赠部进行反包围。于赠部陷入苦战,虽然骁勇,但人数劣势越来越大,伤亡急剧增加。

“将军!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亲兵对着杀红了眼的于赠大喊。

于赠看着周围不断倒下的弟兄,又望了望远处依旧巍然却烽火连天的太和城,发出一声不甘的怒吼,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骑兵队抛下火海和混乱,如同来时一般,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向着来时的方向溃围而出。联军骑兵在后紧追不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异变再生!

联军大营的东北方向,突然烟尘大作,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打着大唐的旗号,出现在地平线上!

为首一员唐将,高声喝道:“大唐剑南节度使麾下,奉旨巡边!尔等为何在此厮杀,惊扰天朝边境?!”

这支唐军的出现,如同投入沸腾油锅里的一瓢冷水,瞬间让整个战场都为之一顿!

追击于赠的联军骑兵迟疑地放缓了速度。论莽热和惊魂未定的逻盛炎也愣住了,摸不清这支唐军的真实意图和实力。是真是假?是来调停还是参战?

就这片刻的迟疑,为于赠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残存的浪穹骑兵得以摆脱追兵,一头扎回西面的山林之中,消失不见。

而那支“唐军”也并未逼近,只是在远处列阵观望,仿佛真的只是来“巡边”路过。

论莽热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怀疑这是皮逻阁的诡计,但又不敢贸然攻击打着大唐旗号的军队,生怕给吐蕃惹来更大的麻烦。

前线的攻势,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得不再次放缓。

太和城头,压力骤减。守军们看着城外戏剧性的一幕,既茫然又庆幸。

皮逻阁在望楼上,远远望着那支打着唐旗的军队,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神色。他认得那为首将领的旗号,确实是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的部下。是李宓的计策生效了?还是…大唐终于决定以更直接的方式介入?

无论如何,这支唐军的出现,如同一根恰到好处的杠杆,暂时撬动了几乎要将太和城压垮的巨石。

于赠的突袭,虽然未能彻底摧毁联军后勤,但烧毁了部分粮草,更重要的是极大打击了联军的士气,尤其是让逻盛炎成了惊弓之鸟。

而唐军的“适时”出现,更是给联军将领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论莽热不得不下令暂停全面进攻,收缩兵力,重新评估局势。连日的猛攻和这场后营遇袭,让联军同样疲惫不堪,伤亡不小。

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平静。

皮逻阁立刻抓住这宝贵的时机,全力加固城防,抢救伤员,补充物资。

傍晚时分,于赠带着仅存不到五百、人人带伤的骑兵,从密道返回城中。他见到皮逻阁,单膝跪地,满脸血污与愧疚:“末将无能,未能尽全功…”

皮逻阁亲自扶起他:“你们烧了粮草,乱了敌后,更牵制了敌军,给城池争取了时间,已是奇功!下去好生休整!”

是夜,联军大营灯火通明,争论不休。逻盛炎惊魂未定,强烈要求撤军休整。论莽热则主张继续围困,认为唐军虚张声势的可能性更大,但也不得不考虑军心士气和后勤问题。

而在太和城内,皮逻阁却收到了一个来自那支“唐军”的秘密信使。

信使带来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信中只有寥寥数语:“惊蛰已至,雷声渐闻。望君好自为之,莫负天恩。”

皮逻阁看着这封语焉不详、却又意味深长的密信,心中波涛汹涌。

大唐的态度,依旧暧昧不明。是警告?是提醒?还是某种暗示?

但无论如何,他清楚,最危险的时刻暂时过去了。

联军的锐气已挫,内部的矛盾(逻盛炎与论莽热之间)开始显现。而太和城,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依然屹立。

惊蛰的雷声,确实响起了。

但它并未带来毁灭,反而带来了一线生机,和更加复杂莫测的未来。

皮逻阁走出王帐,望着星空下连绵的敌营灯火。

他知道,这场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接下来,将是意志、耐心和权谋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