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483章 罗艺退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实上,在隋帝杨广亲征聊州的消息未曾传入北平时,秦叔宝已经潜入北平王府,尝试劝服姑父一家反隋。

奈何,罗艺闭关突破失败后,将北平府一应事宜尽数交托给罗成,秦叔宝这个时候劝说,在罗艺看来,无疑是在否定他一生打拼的基业。

若不是怀着对秦真的三分畏惧,以及对夫人秦胜珠的四分在意,罗艺早就调重兵前来,围杀秦叔宝了。

住了八日,秦叔宝始终无法劝服罗艺。他还不知,灞州城下罗成保留实力的做法,都是自行领悟,而非罗艺授意。

突破失败的罗艺,又知晓姜松任骁果军副将、封麟德侯,备受皇帝器重。为防姜松报复,打算以北平王府十万大军,作为罗家的筹码。

他唯一没算到的,就是如日中天的大隋会轰然倒塌。

在罗艺看来,如今的局势大隋虽有波折,但所谓义军,不过疥癣之疾。

何况凭他的身份,等到大隋倒了,再投向生民军,亦为时不晚。

他的忠臣之名,不容亵渎。

罗艺甚至想好了。待大隋破灭,他就隐居避世。让罗成去归降生民军,一举两得。

而秦胜珠心疼嫂子和侄儿,也更担心儿子的未来。

在这件事上,她没有阻止秦叔宝进入罗府,已经算是对得起秦家血脉。

说到底,罗成虽然接过了北平府大权,但罗家的掌舵人,依旧是罗艺。

毕竟,这是一个注重孝道的世界。

姜松快马加鞭,赶到北平之时,恰好聊州被围的消息传到北平。

收到消息,深知情况危急,在最后一次苦劝无果后,秦叔宝决意离开。

姜松在暗中,亲眼见证秦叔宝告别之时的场景。

那是七月初七的凌晨,天光昏暗。

北平王府后门,秦胜珠细细打量着短暂相聚又决然离去的侄儿,不禁泪眼婆娑。

“叔宝,别怪你姑父。他也是为了罗家。”

秦叔宝展颜一笑,“姑母放心,我都懂。这一别,还请姑母保重。切记不要放弃武学。”

这一笑,秦胜珠仿佛又回到当初,兄长送自己出嫁之时,亦是如此叮嘱。

两张相似的面容,跨越数十年的岁月,再次于眼前合一。

“叔宝,若是小弟有暇,你们二人可以尝试一同去劝劝成儿。我和你姑父毕竟老了,罗家的未来,还是寄托在成儿身上。”

“多谢......姑母。请姑母放心,以小叔和侄儿的武功,无论如何都足以保住一家人性命,不会有事。”

明知道这是安慰,秦胜珠依旧逼迫选择相信。

“叔宝...走吧。千万别学你父亲。切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侄儿,拜别姑母。”

秦叔宝借着幽光,跪地三个响头,作为拜别之礼。

终究,还是和父亲秦彝,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运起轻功的秦叔宝,身影很快隐入黑暗,消失无踪。

罗艺从阴影中走出,重重抱住哭成泪人的夫人,心中长叹。

“大哥,对不起。当年没能为你报仇,今日,又没能襄助侄儿。等我死后,你不要怪夫人。要怪,就怪我罗艺没有勇气。”

......

秦叔宝一出城,就感知到身后窥视的目光愈发放肆。

寻了一处偏僻之所,猛然停下脚步,厉声喝道:

“何方高人在此?为何跟在某家身后?”

风声响起,轻盈的脚步声毫不掩饰,来人出现在秦叔宝身后,正是姜松。

转身,对视。

二人皆是一袭劲装,背负长枪。不同的是,秦叔宝身着天蓝色,长枪为虎头錾金枪。不速之客姜松则一身纯黑,背负银纹麒麟枪。

甫一照面,猛将之间的危机感知频频示警,皆在告知对面是高手。

“来者何人?为何跟在某身后?”

“聊州外有三十万大军,秦先生孤身救援,行刺皇驾。你现在南下,不过杯水车薪。不如回济州带上家眷,遁入海外。或是北上,有罗艺庇护,相信可保一时太平。”

秦叔宝大怒,正要发作之际。心底闪过银纹麒麟枪的信息,以及罗家旧事,顿时心领神会,收回杀意。

“你是姜松姜永年,姜家枪法当代传人吧。”

虽是猜测,语气却极为笃定。

姜松见身份被识破,也收起战意。

“既然你清楚我的身份,就该知道我的来意。”

“小叔怎么和你说的?”

“你凭何确定我与秦先生有交集?”

“一来,方才你说到聊州战事。二来,你身为骁果军副将,此时出现在此地,很不合理。小叔让你来北平府,想来是预料到我无法劝服姑父。所以让你前来解决此事。”

“秦叔宝,果然不差!也罢!我就明说了,秦先生要我不伤秦家血脉。你的意思呢?”

“小叔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对了,小叔有没有告诉你,破局之法?”

“当然...没有!他又不知道我会遇上你。”

“也对。还请姜兄,对那个人,也...手下留情。”

“放心!待我解决此事,会去济州找你。”

“期待与永年兄并肩作战的那一天。”

“告辞。”

“告辞。”

......

两人背对离去。

谁也没有多说,此事之后如何面对罗成。

秦叔宝一路疾驰,当夜赶到津州渡口。传令全军,沿海岸线南下,驰援主力。同时飞鸽传书,告知济州徐茂公,劝降计划失败,不日将南下另行寻找战机。

单说姜松,回到北平城后,沐浴焚香三日,祭告先祖。待到午时三刻,阳气正盛之时,方才提起长枪,一路疾行,恰好站在北平王府门前。

抬手一枪劈出,北平王府的匾额掉落,被其单手接住,扛在肩上。旋转一圈,恰好砸晕上前的门卫。

一脚踹出,两扇朱漆大门倒飞而出,恰好砸在正门后的演武场。

王府守卫来得快,去得更快。

只因演武场上的,正是姜松寻找的目标,北平王——罗艺。

挥退守卫,又下令王府所有人闭门不出。

罗艺在前,几个起落之间,就来到另一处演武场上,二人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待到秦胜珠赶来,北平王府的牌匾早已碎成两半,无力地躺在地上。

一老一青两道持枪身影,已然战作一团。

相比三年前的一战,罗艺突破失败,心态虽平和些许,但战力下滑,是不争的事实。

而姜松在三年间加入骁果军,背靠朝廷,法、侣、财、地样样不缺,武艺早已更进一步,超越罗艺良多。

这一次,罗艺败得更快。

七十二路罗家枪法还未使完,就被姜松的银纹麒麟枪抵住喉咙,手中长枪无力滑落。

罗艺仰天,在大日的灼烧下,眼角渗出两行浊泪。

不知是感伤自己的失败,还是后悔当年所为。

正应那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