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474章 形式再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日后,李世民麾下这一支由四万扩充至十万的大军交接完毕。

除去在巨鹿城与单雄信对峙的裴元庆麾下五万大军,裴仁基手上大军已从出发时的十万人,扩充至三十五万。

即使刨去各城池的驻军,此时的河间城下,依旧有过二十五万大军。

城内,伍云召所部义军,已不足五万。

双方实力可谓相差悬殊。

但奇怪的是,裴仁基却没有发起毁灭性进攻,转而四面合围,借残酷的攻城战练兵。

短短数日,全军尽皆轮换上阵杀敌。经历过死亡危机,全军军容严整,士气一肃,却在裴仁基的命令下,等待朝廷诏命。

李元霸双锤无敌,但每次出阵,必定万箭齐发迎面而来,举步维艰。

而李世民无所事事,就地在军中参研裴仁基的用兵之道。

但——战局的变化,往往发生在不起眼之处,出乎所有人预料。

灞州城内,窦建德和刘黑闼皆是一时俊杰,意识到罗成统领的北平军没有破城的意思,瞬间明了其意在保存实力。

二人每日出城挑战,又日日败退,却从未受到大举追击。军中伤亡人数连日保持在堪堪进入两位数,还有一半是跑得太慢,被落在城外,沦为俘虏。

六月底,登州水军攻下津州,兵锋直指北平府。

然,罗成依旧不为所动。

北平军近些年少有战事,又不敢大肆扩军引来朝廷忌惮,全军始终保持在十万上下,骑兵大半。

如今一分为二,罗成带四万骑兵和两万步兵围攻灞州城。罗艺在北平府,麾下骑兵三万,步兵一万,亦丝毫不惧区区三万、且不善攻城的登州水军。

河间城下,裴仁基借军队调度为由,不声不响地将全军精简至十二万,却战力不减。

同时,河间城也岌岌可危。

若是从足够高的位置俯瞰大地,就会发现河北大地,遍地烽烟。

视线往南,一支大军悄然出现在聊州境内。

为首的却不是任何一名隋军大将,而是隋帝杨广御驾亲征。

在天下人的目光集中在河北之地时,谁也没想到,隋帝杨广会孤注一掷,调动所有力量,直扑聊州。

不到七日,聊州各县守军节节败退,汇入聊州城。

四万聊州守军,跟随单雄信北上的就有一万五千,虽有巨鹿送回的俘虏补充,加上各县守军回撤,如今人数依旧维持在四万之众,但战力远远不如巅峰状态。

更奇怪的是,隋帝以洛阳的十万大军为基,整编裴仁基源源不断送回的十二万大军和叛军青壮,全军近三十万,聊州城弹指可破,却停留城下,围而不攻。

济州后方,魏征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立即召开会议。

不到一刻钟,秦真、王伯当、徐茂公、李蓉蓉、房玄龄,先后踏空而来。

讲述完战况,众人视线交汇,达成共识。

魏征神情肃穆,道:“形势果然向着最坏的情况发展了,大隋要借机和我军掀起决战。如今,聊州四万大军被困,我军不得不救,此战势在必行。”

众人神色凝重,却并无退却。

徐茂公轻咳两声,挂着淡然的微笑。

“长话短说,前次会议之后,针对此种状况,已有所应对。下面,我来布置任务。”

“魏兄,此番我和伯当尽去前线,后方就交给你了。非常时期,胆敢作乱者,杀!”

“放心,我懂。有玄龄和蓉蓉相助,问题不大。”

“伯当,济州和博州共有驻军五万,最多抽调三万五,不能再多了。散会后你即刻去点齐兵马,三日后分批出发,在聊州边境会合。”

“军师放心!伯当心中有数。”

“另外,稍后我会派出斥候,让叔宝劝服罗成。若是有北平军相助,此战定会轻松不少。”

闻言,李蓉蓉起身,出言阻止。

“军师,此事恐怕不易。依近些年的书信来往推算,罗成还好,对大隋未必忠心。但罗艺此人,很难放下北平王的位置。而且我军的政策,势必不能给罗艺比异姓王更高的待遇。”

徐茂公沉吟数息,轻叹道:“那就让叔宝自决。若是事不可为,立刻回师南下,自行寻找战机。”

“还有,我料裴仁基必定会设法阻止雄信和咬金他们回援。因此我想让雄信反其道而行,不必回援,而是设法与伍云召取得联系,缠住裴仁基。大家以为如何?”

见无人出声,王伯当朗声大笑道:“甚好!裴仁基不可小视,此举可让二哥专心应敌,避免操之过急而露出破绽。”

然而,大家心中都有数。单雄信无法南归,率军前往聊州的王伯当势必压力大增。

“扬州方向,亦不可不防。我意,令樊虎自枣州主动出击,联合江淮义军杜伏威,将战火南移。”

无人反对,通过。

“魏兄,战事一开,宁州孔家不可不防。沿海六州的兵力调动,以及后续招募兵员,还要请你自行决定。”

“放心,我明白。”

“那......最后,秦兄!这一次,又要靠你出手了。”

秦真轻笑一声,“正好!我也想看看,隋帝给我布下何等杀局。”

“诸位,我现在就出发,在聊州等你们。”

五人齐齐躬身。“谢秦兄(小叔\/先生)。”

“都是自家人,我去也!”

声音还在耳边回荡,背影早已不见。

王伯当率先离去,点兵,交接手头事务,可谓分秒必争。

李蓉蓉和房玄龄紧随其后。

魏征和徐茂公走在最后。

“徐老道,你有把握么?”

“实话说,不足一成。”

“那你还敢分兵?开辟三处战场?”

“我在赌!四明山一战,早已证明大隋无力号令天下。如今的决战,无非是夸大我军威胁,促成各方短暂合力。可时间一长,这种松散的利益联盟必定崩塌。”

“问题是,那可是三十万大军,伯当带领的军队或许连战场都进不去。你怎么破局?”

“对方人多势众,围点打援,确实很难。但破局之法并非没有。无外乎五个字,擒贼...先擒王。”

“你是想...让秦兄刺王杀驾?”

“不错。”

魏征默然。

“可你应该知道,秦兄若行此事,敌人也可以。此事若成,秦兄势必沦为各方公敌。以秦兄的强大,自然不惧。事后,我军最容易下手的可就是你我二人。”

“我知道。可我等所行之事,早已注定此劫。就算秦兄不行刺王杀驾之举,未来,那些势力被逼到绝路,也会下手拿走你我的性命。”

“行!我说不过你。这次去聊州,可别死在那里。”

魏征走了,留下沉重的背影。

徐茂公一人站在生民堂的匾额之下,看向聊州,又看向南方,最后,视线落在北方。

“叔宝,雄信,若是......未来,就...看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