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362章 大厦将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赈灾队伍到来的消息,比想象中晚了一些。

秦真一行四月二十得到单正的消息,当看到赈灾队伍出现在清河城外的时候,已是五月二十一。清河州位于鲁地,与汴京的距离,根本不需要一月的行程。

万万没想到,明明四月底秦真和乔峰在汴梁城内开了杀戒,已经将大灾的幕后黑手处理了大半,结果朝廷的赈灾队伍还是来得如此迟钝。

这一日,清河城的派粥队伍,破天荒地在日出之后就已出现,且都是实打实的干粮,让一众灾民们狠狠地饱餐一顿。

吃饱喝足后,众人坐在地上,开始消食,顺便议论这一突发情况。

秦真几人坐在一起,周围人的视线扫过,却不再是贪婪,而是无声的恐惧。

……

时间回到五月十二。

夜,乌云蔽月,星光微闪。

距离秦真摘走城中通判和马军指挥使的头颅,已经过了三日。

这几日,城内外的局势,维持着诡异的平静。

城内照常向城外的灾民发放足够的赈灾粮,秦真也保持默契,每夜进城一游。却强行按住心中的杀意,不为偷粮食,只为了震慑城内的人心。

此时,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在黑暗中坐起,蹑手蹑脚地向着秦真所在的方位靠近。

黑夜中,大部分灾民都在享受难得的安逸。即使偶有人起夜,发现这鬼祟的几人,也选择了默不作声。

“大哥,你确定那个人,就是祂么?”

“绝对是!我们这些乡亲们是怎么样的面貌,你也清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死寂、沉默寡言,都是我们的代名词。”

为首的黑影边前进,边向小弟解释:“这几天有了吃的,我走遍了城东区域,仔细看过每个人的面貌。从那个人脏乱但整齐的衣着和从容不迫的气质来看,即使不是祂,也一定有关。”

小弟还是有些害怕。

“可大哥,据我们统计,祂每天都能从城里带出来万斤粮食,还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每个乡亲们都发一份。而且刚开始那几天,祂甚至能维持夜晚没有人失去生机。何况,知府大人的头颅,都被挂在城头。”

“有这样的能力,即使不是鬼神,也非常人。凭我们几个,恐怕无能为力吧。”又一小弟冷静分析道。

“城里发的悬赏你们也看了,只要提供祂的线索,就能得到五百两银子。要是能提供证据,更能直接进官府做事。”老大畅想未来,“到时我们都是官老爷,再也不会遇到这种身不由己的危难。”

“可是老大,官府办事,什么时候要过证据?不都是官字两张口,全看钱和利。”

面对小弟们的畏惧,老大也只好努力安抚。“你们说得没错,若祂是神,我绝不敢起心思。可祂每天偷出来的粮食都是定量的,后来甚至没有精力去维持老幼的生机。由此我推测,祂是人。只不过,是传说中江湖上那些高来高去的人。”

“最重要的是,祂是一个好人。为了我们,敢偷官粮!还敢杀官!!我们先试试能不能拿下他,万一失败了,也能得到线索。”

老大都发话了,自有小弟上前捧哏。

“没错,祂是一个人。有好多人都说在夜里看到一个人影在那些老弱病残背后坐着,似乎在灌输什么东西。只是大家都在私下里流传,没人愿意说破。”

“就是,那人既然为了我们不惜杀官造反,到时候也不会拿我们怎么样。大不了我们卖个惨,哭一哭。”

见事到临头,小弟们还是想打退堂鼓,老大自然尽力安抚。

反正他想好了,这些小弟不过是在大水之后临时收拢的炮灰,要是能借他们的手,探出神秘人的底细,那往后的日子,不是简单的飞黄腾达可以描述。

若是小弟们不幸身故,更是铁打的证据。只要是人,在朝廷的围剿下,就没有存活的可能。

只可惜,他们几个为了方便,都聚集在秦真三十丈之内,一有风吹草动,就被秦真发觉。此时他们的对话,都在秦真耳中呈现。

“哦?是吗?你说他是好人?我怎么不知道?”

“你当然不知道了。看一个人的性情,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话,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事。”

“敢偷官粮、杀官造反的,都是狠人。你凭什么说他是好人?”

“就凭他偷官粮不是拿去卖,而且一分不少地分给了所有人。尤其是人多了之后,他依旧只能偷出那些粮食,却还是冒着被灾民们埋怨的风险,给每个人平均分配。”

老大的声音有些狂热,“这样的人,他不是好人,谁是好人?”

“所以这个好人,就活该被你拿去领悬赏。成全你的功业么?”

“是啊。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为我的功业添砖加瓦,是他的荣幸。”

这时,老大突然觉得不对劲,自己平日很谨慎,怎么会把心里话和盘托出。

举目四望,前无异动,左顾,小弟神情惊恐,右盼,小弟疯狂眨眼。正要转身,一只大手倏然按住了他的头颅。

后面的事,不需赘言。

总之,次日一早,数万的灾民中失踪了几个人,不过是家常便饭,无人问津。

秦真思绪翻飞。

那一夜后,每天都有不自量力的糊涂蛋,为了领取那遥不可及的悬赏,成为一缕孤魂。

五月十五,秦真再次杀入城中,在官绅分赃宴会上,参会者眼花耳热之际,当着所有人的面,击杀了哄抬粮价的商人领头羊,以及侵吞官粮的大户之首。

然后,躁动的清河城,再一次安定下来,直到赈灾队伍到达城下。

……

未时,一支绵延数里的队伍,从城外缓缓而来。

这支队伍,前有军容严整的士卒开道,随后数十位身穿华丽官服、昂首挺胸的青年才俊,骄傲地看着四周行注目礼的灾民。

再后面,是数百辆装得满满当当的大车,车上全是粮袋。行进之后,在地上留下清晰的车辙。

每辆大车周围,都有六位士卒全神贯注的守护,神色严肃、目光炯炯地盯着各个方向。

“果真是精兵强将啊。”老李点点头,叹息道。“看来,这就是本朝禁军了。”

“是啊。看起来军容严整,比地方军强了不是一星半点,有当世强军之相。”老王也感叹道。

秦真冷笑。“嘿嘿,禁军是禁军,可当世强军,那就说不定了。”

“李大爷,依你看,赈灾队伍既然已经到达,会不会明天就开始发放赈灾粮,恢复生产?”

“不好说。”老李摇摇头。

老王问道:“为什么?”

“因为我把城内官员杀得胆战心惊。赈灾队伍首领如果觉得朝廷的威严重于灾民们的性命,就会暂缓赈灾,先行揪出我这个叛贼。”秦真对这些官员的尿性,从不怀疑。

“不错,就是这个道理。”老李点头,“这一切,就看他们如何选择了。”

事情很快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第一日,没有赈灾,没有鼓舞人心。灾民们相信赈灾官需要休息,接风洗尘,忍了。

第二日,城内依旧没有丝毫动静。就连原本在见血后正常发放的赈灾粮,也不见踪影。

第三日,饿了两天的灾民,鼓噪起来,要求给个说法。却得到一句“赈灾钦差病了,暂缓发放粮食”的答复。

往后几日,灾民的活力越来越低,城内的借口,却是多种多样。

从钦差生病,到重建清河城官员体系,从恢复城内秩序,到查清粮食失窃案。总之是能拖就拖,就是不发放赈灾粮。

“果然不出所料。”秦真冷笑,杀意凛然。

老李沉默不语。

老王一拍大腿,厉声道:“看来这些家伙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果然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秦小子,放心大胆地干吧。大不了就捅破天,换一片人间。”

“王大爷,你怎么?”

“小子,从你的作风来看,你以前一定是无法无天的人物。老头子知道你是怕牵连我们,这才有所收敛,是我们拖了你的后腿。”

“如今,也没什么好怕的。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官员,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