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斗战万界 > 第354章 风平浪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起来也是幸运。

在知晓那两位开启汉家天子“北受”的罪魁祸首可能出世的情报,秦真果断进宫,给当今天子调养了一波身体。

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不可能。

但让人重振雄风、以一敌二,还是可以尝试。

竞争对手基数够大的情况下,或许可以阻止那位的上台。

当然,这不过是秦真随手而为。对于改变靖康年间那件大事的概率,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微乎其微。

据逍遥派事后得知的消息,两万禁军将少林掘地三尺,武学秘籍统统收入武库,逍遥派得到了秘籍副本。大理和吐蕃两方,也得到了一些隐秘的利益交换。

真正的大头,是从少林发掘而出的五千万两白银,一千万两黄金,无数铜钱。

真真正正的无数。

堆积如山的铜钱,即使两万禁军,也没能在短时间内数点清。只能装箱打包带走。光是铜钱,就运送了近万辆马车。

至于禁军将士有没有收获,谁知道呢。

反正朝堂诸公,看到被禁军带回的三座佛像,就不再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三座佛像,两佛祖一菩萨。

第一座,纯铜浇铸而成,高三丈、宽一丈,是为大慈大悲观音大士,其身下的莲花底座,亦是纯铜所铸。

第二座,内金外铜,宽高各两丈。内以纯金浇铸,外覆一寸铜膜,正是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佛。

第三座,纯金所铸,高三丈三尺、宽一丈一尺,上应三十三天,下应方寸天地。正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世尊如来佛祖。

朝堂上下,皆称祥瑞。将三座佛像分别迎入太庙、后宫珍宝阁、京城大相国寺,以为祈福。

收缴而来的无数铜钱,在进入国库之前,忽然就有了确切的数字。无论是大太监,还是户部和刑部官员,乃至禁军统领,都统一口径,铜钱二十亿枚,即两百万贯。

这两百万贯,作为补充边军的军费。

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秦真面无表情,毫不意外。

乔峰沉默不语,只是演练降龙掌法的时候,将擂鼓山上一片绵延数里的山林夷为平地,为逍遥派未来数年的柴火来源,节省大批花费。

至于少林名下的数百万顷土地,也被地方政府处理。大部分收归官有,依旧是原来的那些佃户耕种,只是上交赋税的对象换了一批。

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许是短时间内,嵩山方圆数百里的佃户们,不需要再担心会无缘无故被少林僧侣来家中降妖伏魔。

少林寺一战,千年古刹跌落神坛,连带各地的佛寺,也迎来了各地官员和地方军的轮番搜查。

说穿了,有少林寺作为一个借口,大家都想从佛门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就连灵鹫宫的势力,也不得不暂时收缩。

不知是谁进言,朝廷突然对各地武林势力起了忌惮之心,开始调动军队,收编各方武林势力。

其中,尤以丐帮目标最大。

丐帮数万弟子,遍布南北,既是情报机构,又是合格的兵源,自然引人注目。

面对禁军的围追堵截,大量丐帮弟子被充入军中,奔赴北方边境,抵御辽军南下。

十一月,灵鹫宫弟子精锐尽出,将姑苏燕子坞还施水阁中,慕容一族数代积累的武学秘籍,统统打包带回擂鼓山。

以逍遥派本身的积累,加上少林一役的收获,擂鼓山逍遥派驻地,已经取代少林寺,成为仅次于皇家武库、新的武学圣地。

十二月,闲来无事,山中修行。

这一次,李秋水活得好好的,自然没有西夏公主招亲一事。

原本的命运线中,西夏皇室定海神针李秋水身死,一品堂渐至失控。无论是为了增强皇室的武力支撑,还是将一品堂的继承人西夏公主李青露送走,招亲都是最好的选择。

新年三月,边境突遭噩耗,辽军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大举南下。

西夏举兵十万,兵锋直指关中。

大“送”上下,匆匆调集军队应战。

百万禁军留下一半守卫京师,一半北上,联合边军抗辽。

至于西夏,朝堂文武料定其只是策应,只需固守,待到辽军退却,西夏军自退。

消息传到擂鼓山,乔峰忧心忡忡,有心前往边境战场。

更有丐帮残余弟子汇聚擂鼓山下,请求乔帮主出山,重建丐帮。

对于这些人,乔峰没有理会。只是将降龙掌和打狗棒法传下,了却因果。

此时的乔峰,正坐在秦真的对面,抱着酒坛痛饮。

“你想去?”

“嗯。我想去。”

“你去,能做什么?”

“我想,阻止战争。”

“以你的实力,不能说在百万大军中纵横无敌,也算是来去自如。”

秦真幽幽地问道:“可你这一去,该以什么身份,什么立场,去阻止这一场大战?”

“唉…”乔峰无言,又是一坛美酒下肚。

“我又何尝不知?可多年的道义,让我不能袖手旁观。”

“可你这一去,只会两边都不是人。”

“不至于吧。”

“也罢,我这长老,司职传功和护法,今日就给你上一课。”

“第一问,辽军为何南下?”

“第二问,辽宋一战,谁胜谁负?”

“第三问,对于朝堂的大人物而言,胜败有何区别?”

若是杏子林之前,乔峰可以拍着胸脯,坚定地给出答案。

辽人南下是野性难驯,宋军胜算不大。朝堂上的大人物当然想赢。

但走遍各国,担任逍遥派掌门数年的乔峰,对于人世间,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辽军南下,是为了转移国内越发尖锐的矛盾。”

“而宋军,胜算不大。但对于朝堂上的大人物而言,胜败不重要。只要能平息战争,付出一点岁币,就能换来和平。毫无疑问,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虽然因为血脉和思想的冲突,乔峰还没有决定未来的路。但跳出大宋侠义道的思想框架,看出大宋的战争方略,还是不成问题。

“没错,大宋军队敢战、能战。”秦真先是对大宋军队保持赞扬,话锋一转,跳到重文轻武的国策。

“但军中以文统武,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岂有不败之理?”

“军中大将,虽然未必有你我这般的武力。可若是军中没有高手,我是万万不信的。”

“那乔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乔峰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在逍遥派,有学识渊博的无崖子,有高居西夏太妃之位的李秋水,加上思路清奇的秦真。无论是哪一个,都足以让乔峰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质上他还是那个侠肝义胆的北乔峰,心底深处,对于世界、对于天道、对于人世的认知,却越发透彻。

“还能为什么,权力迷人眼啊。”

“当年太祖皇帝一杆盘龙棍,一手七十二路长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以无上武力聚合军队,建立大宋。”

“太祖皇帝离奇身故之后,继任的太宗皇帝没有无上武力,高粱河一战又大败而归,害怕军中武将重演太祖旧事,于是大力推行儒道,以文压武。”

“经过百多年的压制,军中实力大跌,朝廷对于战争的态势,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不求胜利,只求统治安稳。”

“在这样的方针下,宋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重拳出击,镇压农民起义;唯唯诺诺,艰辛守卫边境。”

说着,乔峰猛灌一坛美酒,昏昏睡去。也不知是酒水,还是泪水,顺着脸颊而下,滴落在地。

看着趴在桌上昏睡的乔峰,秦真微微一叹。将其一把扔在床上,转身离去。

五月,宋辽再次议和。以少林搜出的财物三分之一,也就是三百万两黄金,两千万两白银的价格,换取辽国退兵。

据说,谈判之时,宋军有意加开关市,增加岁币,哪知辽帝耶律洪基亲征,咬死了需要少林那一批财物。碍于辽军兵锋正盛,宋廷再次选择妥协。

据说事后,西夏也榨出了一成的财宝。

消息传来,乔峰又是大醉三天,心神失守。

秦真感慨,或许这就是——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