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地理位置。首先,在起步阶段,这个地方要易守难攻,或便于隐藏。而在发展阶段,此地还能作为最后的退路。”
“第三,周围的势力。作为一方初起步的势力,根据地周围的势力,不能太强,容易被吞并。也不能太弱,因为没有发展潜力。最好是势力众多,龙蛇混杂,却没有统一之地。”
“第四,发展方向。选择自立和选择称霸一方,甚至逐鹿中原,需要的前置条件,是不一样的。”
常遇春听得有些迷惑,见秦真听得入神,也不忍打断。等刘伯温的讲述,告一段落,才开口问道:
“先生,前面的,我都能听懂个七七八八。唯独这个发展潜力,我有些不解。”
“没事。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以历史借鉴,蜀地,最适合偏安一隅。诸葛丞相终其一生,都被困在蜀地,北伐无力。前宋软弱无能,也是在蜀地被破后,才失去长江天险,走向灭亡。”
“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大秦和大唐的发家之地,占据关中,进可以图谋天下,退可以坐山观虎斗。此时元廷兵力强大,当前,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再来是中原,四战之地,强则四面出击,弱则四面合围。风险最大,收益也最大。”
“江淮一带,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不宜作为单独根据地。”
“江南,以前宋旧例,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常遇春在默默的消化这些往日闻所未闻的知识。秦真则趁机提出自己的疑问。
“先生,元廷势大,尤善骑兵,可谓当世无敌。若要逐鹿中原,以江南之地作为后盾,再取蜀地封锁长江天险。而后在江淮一带与元廷对峙,消耗元廷兵力。待时机成熟,先取关中,获取战马资源。再北上中原,徐徐推进。是否可行?”
“嗯?”
刘伯温有些狐疑。难不成,这小子深藏不露,这次来,不是让我指点,而是来招揽老夫的。那也不对啊,就他们这大小猫三两只,应该不至于如此不智啊。
面对刘伯温的注视,秦真脸上,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其实,刘伯温高估秦真了。在已知明太祖以南统北的情况下,秦真从结果倒推过程。明末的混战,大概就形势明朗了。各路义军,有的消耗元廷军力,有的蛰伏待机,有的在义军和元廷之间,反复横跳。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吸收了所有人的战果。
否则,这段历史就应该和秦末时期一样。看似六国后裔纷纷复国,实则就是楚军作为盟主,单方面扛起了和秦军的大战。其余五国后裔,前期被秦军章邯横扫,后期被韩信圈踢。
“可以。你可以这么准备,但是世间之事,没有十全十美。还需要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人而变。”
斟酌片刻,刘伯温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也就是说,我们初起步,根据地最好选在山区,便于隐藏。”常遇春对未来的预测,并不在意。反而迅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是的。”
对于这一点,刘伯温没有犹豫,表示认可。
秦真也知道落草为寇是不得已的选择,问题是哪里的山,就很有讲究。
小青山离周子旺麾下的义军势力太近了,不适合一股独立的势力发展。
“天下名山,适合作为一方势力的基本盘的,本就不多。”
“北有太行,为东汉末年,黑山军盘踞之处,号称可纳百万青壮。缺点是距离大都过近。”
“中原有邙山,为汉高祖起事之初,藏匿之地。缺点是山外以平原为主,难以抵挡元军兵锋。”
“关中有秦岭、终南山,东有函谷关、潼关等险关,北有长城,南有蜀道,唯独西域之地,无险可守。更重要的是,经历千年的岁月变迁,关中之地,土地根基损坏,粮食产量大减,需要花费大力气休养生息。在争分夺秒的争霸事业中,不具有优越性。”
“蜀地优缺点,不必多言,难进难出。祸福难料。”
“西南行省,山高水远,各族混居,难以整合。”
“岭南之地,物产丰富,人烟不足。”
“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处中原,人口密集,四通八达。利于出击,也利于元军大军出动。”
“江浙一带,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兵家必争。”
“大别山区,分处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江右行省交界。弱小之时,可以统一山区内部各路人马,积蓄底蕴。且可从三大行省分别出击,示敌以弱。适合度过前期的发育期,在后期的发展,也有诸多选择,不会受限。”
到这,常遇春已经服了。秦真也服了。
不仅因为刘伯温分析了选择各处根据地作为起点的优缺点,更因为,他看出了秦真的身份,将最合适的选择,放到最后。
二人起身,齐齐躬身行礼,表示歉意、与敬意。
“在先生面前隐藏身份,是在下无礼。还请先生海涵。”
秦真出声,坦诚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在高人面前不该有所隐瞒。
“无妨。老夫年轻的时候,和武当掌门有过几面之缘。大家不算外人。”
犹豫一瞬,刘伯温还是问出了自己的不解之处。
“秦小兄弟,难不成,你们武当,也要亲自下场,逐鹿天下么。”
既然身份已经说开了,秦真也不隐瞒,直言只是自己决定入局,武当上下,并无此意。
“这样也好。秦小兄弟,武当确实不宜在明面上入局。”
“哦,还请先生赐教。”秦真确实不解,这有什么禁忌不成。
“武当张真人,号称在世真仙。他要是支持哪路人马,确实有利于凝聚天命。可是,也会使之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张真人威压江湖近百年,以少林为首的势力,在这大厦将倾,重新分割利益的关头,一定会集体对抗张真人,再不济,也会想办法拖住张真人的脚步。”
“所以,你自己入局可以,武当暗中支持也可以。但你切记,在大势未成之时,武当绝对不可暴露。”
这些问题,秦真何尝不知。
原本的时间线上,百岁寿宴、光明顶,每一次大事件都是少林作为主导,偏偏受创的势力,武当和少林争夺正道魁首之位,明教支持义军、以信仰扎根大众,加上阳顶天将三渡打伤,死讯没暴露之时,这三个老和尚都不敢出世。
两个分别从高手和底层群众的层面,动摇少林根基的势力,齐齐受到重创。很难说没有什么猫腻。
甚至,秦真有时抬头看天,会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在为自家祖师降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