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糊涂县令贾清廉 > 第434章 红姑“建”暗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4章 红姑“建”暗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平安县暂得喘息,然城外三十里处赵光弼大营的炊烟仍如悬顶之剑,城内每一丝风声都绷紧着众人的神经。红姑独坐密室,烛火摇曳映着她冷峭的侧脸,面前摊开一张墨迹未干的《周边州县舆情略图》。杜明远离去前那句“信息优势,可抵千军万马”的告诫,在她心头反复叩击。昔日暗卫虽精,然活动范围多限于本县,于外界动向如隔纱观火。赵光弼退兵前的屡次试探、邻县突然严苛的盘查、乃至市井间关于“京中欲彻底清算”的流言,皆警示她:平安县如井底之蛙,需将触角伸向更远、更深之处。构建一张超越县境、渗透周边乃至省城的暗网,已成燃眉之急。

“甲一,”红姑唤来暗卫首领,指尖点向地图上省城方位,“往日我等如穴中鼠,只窥洞口方寸。今后,需做遨游四海之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她定下方略:暗网建设,首重“渗透”与“隐匿”。借鉴昔日隐蔽战线“通过交朋友,通过往来谈话做工作;要建立据点,建立关系,深入社会”之策,红姑将手下暗卫分作三路:一路“扎根”,扮作行商、脚夫、伶人,携平安县特产织布、药材,融入邻州县市井,于茶楼酒肆、码头驿站建立落脚点,结交胥吏、商贾乃至泼皮,从闲谈碎语中筛选有用信息;一路“连线”,利用平安商会初辟的商道,在货运车队、镖局押运中安插耳目,传递消息;最险者乃一路“攀高”,目标直指省城官署、军营外围,试图接触低阶官吏、营兵家眷,乃至贿赂门房、厨役,窥探上层动向。红姑亲自操练这批精锐,要求他们不仅精于武艺潜伏,更需掌握方言、熟记官场礼节、通晓市井百态,真正做到“化身为水,汇入江河”。

暗网初成,成效立显。一日,扮作绸缎商赴省城采买的“甲三”传回急报:省库再度告急,布政使司正密议加征“剿匪饷”,且已草拟名单,平安县赫然在列,数额尤巨。几乎同时,潜伏邻县的“甲七”通过结交的驿丞之子得知,赵光弼部近日频繁接收省城运来的火器弹药,似有异动。两相印证,红姑惊出一身冷汗,火速报于石磐。石磐得讯,即刻调整策略,一边命小丫通过商会渠道散播“平安县遭围困,民生凋敝,税源枯竭”之消息,一边让狗蛋撰文渲染“苛政逼反良民”之险,舆论先行。未几,省城清流御史风闻此事,上本质疑加征,朝廷迫于物议,剿匪饷之事竟暂缓。暗网首次发力,便为平安县化解一场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

然扩展之路,步步惊心。一名代号“乙九”的暗卫,在渗透省城某参将府邸时,因打听军械调配过于急切,引起管家怀疑,险些被捕。虽凭借机敏脱身,但该线就此中断。红姑据此反思,强化“单线联系、互不知情”的纪律,并创新联络之法。她受启发于昔日情报工作中“把胭脂盒变成微型发报机,将绣花绷架改装成密码本”的智慧,命暗卫利用一切日常之物传递信息:账册数字可藏货品标价之中,地图轨迹可绣于衣襟夹层,紧要讯息则以特制药水写于家书背面,遇火方显。更在关键节点设立“死信箱”,或为荒寺残碑下的暗格,或为渡口老槐树的树洞,取放信号皆依特定暗号,如“墙角划三道浅痕示警,窗台置花盆为安全”。

最大考验来自对赵光弼大营的渗透。此营戒备森严,外人难近。红姑辗转寻得一名原在营中炊事营帮佣、因伤退役的老兵,其子恰在平安县织坊做工。红姑施以恩惠,晓以大义,说服其重返军营附近,以售卖酒食为名,接近底层士卒。从军卒醉后牢骚、采买物资清单的细微变化中,红姑竟拼凑出赵光弼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乃至其与省城上司往来奏疏的梗概!一次,老兵冒死传来密信:赵光弼已得密令,若平安县秋税未能足额上缴,便可“相机进剿”!石磐得此预警,立即筹措税银,甚至不惜动用小丫商会暗藏的金银,抢在期限前将税银解送省库,使赵光弼失去了立即动兵的借口。

暗网如蛛丝,悄无声息地蔓延,将平安县与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联结起来。红姑每日对镜易容,时而为憔悴村妇,时而为精明商贾,亲身潜入险地,督导网络运行。她深知,每一份及时送达的情报,都可能挽救无数性命;每一次成功的渗透,都在为平安县争取多一分的生机。然而,暗网愈是庞大,风险愈高。一旦核心人物暴露,或关键链条断裂,整个网络可能瞬间崩塌,甚至引来反噬。信息优势,确能决定生死,但这优势如同行走于刀尖,须臾不得松懈。此刻,网已撒出,能否在风暴来临前捕得生机,仍属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