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第406章 反攻马楚之螺山立体伏击战(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6章 反攻马楚之螺山立体伏击战(下)

初击:炮火覆盖,秩序崩坏。

首先降临的,是那从螺山高地倾泻而下的毁灭性炮火。

这些炮火中,包括了重达25斤的炸药包,也就是依靠冲击波造成大面积杀伤的俗称“没良心炮”的轰天炮弹,以及能够在空中爆炸、依靠弹片造成大面积杀伤的开花弹。

它们如同密集的雨点一般,无情地砸向那些拥挤在狭窄航道里的楚军舰队。

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火光瞬间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山下灰暗的河道。木屑、破碎的船板以及士兵的血肉在空中四处飞溅,形成了一幅惨烈的战场景象。

尤其是那些领头和压阵的船只,更是成为了敌方炮火的重点打击目标,它们或是被直接击沉,或是被烈火吞噬,瞬间就让原本就狭窄的航道变得更加堵塞。

在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势下,许德勋所率领的舰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整个舰队乱作一团,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战斗秩序。

船上的精锐步兵“静江军”、“武顺军”,以及擅长水网地带作战的“蛮兵”,在船上却如同旱鸭子一般,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继击:火攻突袭,炼狱降临。

就在楚军陷入混乱之际,螺山下游骤然响起震天动地的战鼓声,仿佛要将整个江面都震裂开来。

陈伟端亲自率领着二十艘破浪级、斩潮级战斗舰以及三十条坚固敏捷的钢壳快船,如同离弦之箭般迅猛地冲向那些已经被打得措手不及、陷入懵状态的敌人。

他们并没有选择传统的接舷战方式,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自身舰船的速度优势,在极近距离内对密集排列的敌船展开猛烈攻击。

只见他们迅速发射出燃烧弹和火箭(船上的火箭阵列),同时不断投掷火油罐和火药桶,形成了一道道致命的火网。

顷刻之间,整个江面被熊熊烈火吞噬,化作了一片炽热的火海。爆炸声此起彼伏,惨叫声撕心裂肺,船只燃烧时发出的爆裂声更是不绝于耳,交织成一幅末日般的景象。

火势在风力的助长下,迅速蔓延开来,犹如一条条火龙在江面上肆虐。楚军舰队在这突如其来的炼狱之火中,彻底陷入了无法逃脱的灭顶之灾,整个战场瞬间陷入了绝望与混乱之中。

结局:全军覆没,名将被俘。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前方的江面上布满了隐秘的水下障碍,使得船只难以通行;前面还有拦截的五艘海鲸级和海鹘级战舰的船炮迎头痛击。

后方则有敌军的火船迅猛截击,形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火墙。

头顶上,敌军的炮弹如暴雨般不断倾泻而下,箭矢如飞蝗般密集射来,形成了一片死亡的笼罩。即便是勇猛无比、素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许德勋,面对如此绝境,也已无力回天,无法扭转败局。

他的两万大军在这场战斗中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士兵们要么在熊熊烈火中惨遭吞噬,葬身火海;要么在绝望中跳水逃生,最终溺亡于波涛汹涌的江水之中;更有甚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放下武器,向敌军投降。整个战场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长江的水面被鲜血染成了触目惊心的红色,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与悲壮。

浓烈的烟雾遮天蔽日,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使得原本明亮的天空变得一片昏暗,仿佛末日降临。这场战斗的惨痛结局,成为了许德勋及其将士们心中永远的痛。

左冲右突的许德勋最后在船上束手就擒。

作为“素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名将,许德勋的军事世界观建立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之上。他熟悉长江水情,精通当时所有的水战战术(火攻、拦截、弓弩)。

在回援岳州的路上,他一直在警惕伏兵,但他想象中的伏击,无非是传统的船只拦截、箭矢覆盖、火船冲锋。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指挥能力和将士的勇猛,即便遭遇伏击,也完全有能力一战甚至反杀。这种基于过往经验的认知自信,是他踏入死亡陷阱的第一个心理基础。

当钟鹏举舰队的“火炮之威”首次展现时,许德勋的心理遭到了第一波重击:

未知的恐惧。他听到的是从未听过的雷霆巨响,看到的是远超弓弩射程的毁灭性打击。炮弹不仅能摧毁船只,更能震慑人心。

这种超越时代的降维打击,瞬间使他毕生所学的军事知识变得苍白无力。他无法理解这种武器的原理、射程和威力,指挥系统陷入混乱。

控制感的丧失。一位名将的权威建立在“知己知彼”和“运筹帷幄”上。而火炮让他在物理上无法接近敌人,在信息上无法判断敌情。他的船队成了被动挨打的活靶子,他从棋手瞬间变成了棋子,这种失控感是名将最大的噩梦。

当“前方的水下障碍”和“后方的火攻截击”同时发生时,许德勋的绝望达到了顶峰。

他意识到:

这不仅是新武器,更是全新的战术体系:敌人不仅拥有火炮,更精心设计了一个现代化的“火力包围圈”。水下障碍和前面拦截的巨型海鲸战舰阻止了前进,火船堵死了退路,火炮则从正面和头顶进行立体杀伤。他陷入了“打不过、走不掉、躲不了”的绝境。

对部下惨状的无力与愧疚。看着士兵们“在烈火中吞噬”、“溺水而亡”、“被迫投降”,作为主帅,他肩负着所有人的生命。但这种前所未有的战况,让他的一切指挥都失效了。

他的勇武(“万夫不当之勇”)在钢铁和火焰面前毫无意义。这种救不了部下的巨大愧疚感和无力感,比死亡本身更令他绝望。

最后,当长江被染红,天空被烟雾遮蔽,许德勋的内心世界也彻底崩塌了。

他明白,这不仅可能是他人生的终点,更象征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他和他所代表的勇将时代,在钟鹏举这种技术型、体系化的新军事力量面前,被彻底碾碎了。

他的绝望,混合着对败局的承认、对将士的哀悼,以及对自身军事信仰幻灭的悲凉。

战术层面分析:一场经典的“降维打击”。

这场战役完美诠释了军事革命的本质:

技术代差:火炮vs冷兵器。火炮决定了战斗可以在视距外发起,改变了战争的基本规则。

信息不对称:许德勋对钟鹏举的舰队一无所知,而钟鹏举则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设下埋伏。

立体作战:结合了水下(障碍)、水面(火船、战舰)、空中(抛物线弹道)的多维度打击,让习惯了二维平面水战的许德勋根本无法应对。

心理战:火炮的声光效果和巨大杀伤力,在心理上摧毁了敌军的士气,使其未战先溃。

总的来说,许德勋其核心悲剧性不在于许德勋个人的失败,而在于一个时代的英雄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时的无力与悲壮。他的绝望心理,正是旧世界在面对新世界冲击时,那种困惑、挣扎与最终覆灭的生动写照。

此战,林积容不仅完美地实现了“打援”的战略目标,更以一场经典的江河伏击战,彻底打断了楚军的脊梁,为最终平定荆湖地区和快速攻下潭州奠定了胜局。而螺山这个地名,也必将随着这场辉煌的胜利,被牢牢刻在战争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