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三十六日

辰时(07:00-09:00)。

且说武信军节度使潘璧坚与嘉王王宗寿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率领着残余部队四五万人,仓促而慌乱地绕过渝州城的防线,一路向西南奔逃。

他们马不停蹄地疾行了整整三十里路程,直到确认暂时脱离了敌军的追击范围,这才终于放缓了脚步,选择了一处远离江边的相对安全的地方停下。

事实也的确如此,渝州的钟鹏举陆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追剿他们,但不排除夔州、忠州和万州地区钟林倍的一万一千陆军会不会倾巢而出凭借强大的火力包围他们。

在这里,他们迅速地重新集结打散的队伍,整顿兵马,以便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并试图重新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以期扭转当前的被动局面。

惊魂未定的嘉王王宗寿和武信军节度使潘璧坚未等心情平复,连忙召开军事会议,就突围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展开讨论。

突围的目的与原则。

战略目标是什么?

上策:战略转移,保存实力,扭转战局。突围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跳到外线,与友军会合,或攻击敌人薄弱环节,重新获得主动权。

中策:撤退至安全区域,重整旗鼓。向蜀地腹地的核心堡垒撤退,如成都。

下策:分散突围,各自求生。这是最坏打算,意味着有生力量将损失惨重,军队建制被打散。

突围基本原则:

出其不意,选择敌人预料不到的方向。

避实击虚,攻击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

地利优势,利用复杂地形阻碍敌军追击。

有所依托,向有友军或险要关隘的方向突围。

潘璧坚和王宗寿详细拆解每个突围方向的利弊:

方向一:向北突围→果州(南充)、阆州(阆中)。

路线:从渝州北面的陆路,经现在的合川、武胜方向,前往果州(今南充)或更北的阆中。

理由:

汇合武泰军:这是最直接的战略目标。武泰军节度使的六万大军和武信军节度使的两万五千援军正在此方向,一旦会师,总兵力十三余将远超钟鹏举,可立即组织反击。

靠近政治中心:此方向是通往成都的北路,能得到中央更直接的支援。

风险:

意料之中:钟鹏举只要不傻,必定会在北面布置重兵,防止两支蜀军会师。突围将变成硬碰硬的攻坚战。

地形:虽为陆路,但仍有山川阻隔,并非一马平川。

方向二:向西突围→沿涪水而上,至合州(今天的重庆市合川区)、梓州(三台)

路线:依靠武信军和武泰军水军或沿涪江河谷西进,前往合州(今合川),再溯江而上至梓州(今三台)。

理由:

富庶腹地:梓州是蜀中重镇,经济发达,便于获得补给和兵员。

战略迂回:跳出了钟鹏举的正面包围,可以绕到其侧翼或后方。

风险:

水道控制权:钟鹏举的水军强大,控制了长江和涪江下游,西进的水路将成为死亡航线。

速度:陆军沿河谷行军速度较慢,若被敌军骑兵追击或截断,十分危险。

方向三:向南突围→进入黔州(彭水)山区。

路线:向南渡过长江,进入贵州北部、重庆东南部的武陵山区。

理由:

出其不意:这是最不可能的方向。因为向南是山区,偏离蜀地核心区,看似是死路。

化整为零:复杂的山地地形非常适合摆脱追兵,进行游击战。

风险:

偏离主战场:进入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补给困难,长期来看可能被“困死”。

失去战略意义:如果最终目标是保卫蜀国核心区,向南突围就显得消极。

方向四:向东\/东南突围→看似绝路,实则奇谋。

路线:反向而行,顺长江东下,或向东南方向陆路穿插。

理由:

攻其必救:钟鹏举倾巢而出进攻渝州,其桥头堡(如夔州、归州)必然空虚。若能一举端掉其根据地,将迫使其回援,渝州之围自解。这是“围魏救赵”的极致体现。

最大的意外:所有人都想往西、往北跑,偏偏往东打,能达成最大的战术突然性。

风险:

孤军深入:这是一步险棋,一旦攻击夔州、归州不顺利,或将陷入前有坚城、后有追兵的绝境。

政治风险:可能被朝廷误解为畏战逃跑,甚至叛变。

综合各方建议。

最符合逻辑的选择:主攻方向为“向北”,但伴攻“向西”或“向南”。

嘉王与潘璧坚可以公开宣称要誓死向西突围,甚至派出一支偏师大张旗鼓地向东南佯动,吸引钟鹏举的主力。而真正的精锐主力,则于深夜向北直扑渝州方向,与西方邺留守渝州城内山地的数千人马里应外合收复渝州。这将是一场精彩的声东击西之战。

最具英雄气概的选择:向东突击,直捣黄龙。

嘉王可以留下潘璧坚坚守武信军节度使治所遂州(今四川遂宁),保证兵员和粮草供给,他自己亲率最精锐的禁军骑兵,不向西逃,反而向东猛冲,做出要与钟鹏举决一死战的姿态。在突破一两道防线后,突然转向东南,直扑敌人空虚的后方夔州、忠州、万州和归州。这能极大展现主角的胆略和智慧。

最悲壮的选择:分散突围,约定会师。

若局势已无法挽回,可以分兵多路:一路向北为主力,一路向西为疑兵,一路保护重要人物向南进入山区。

最终,选择哪个方向?嘉王王宗寿和武信军节度使潘璧坚是稳扎稳打的统帅,还是剑走偏锋的奇才?是成功的战略转移,还是悲壮的求生之路?这个抉择他们两个暂时未能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