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问:大秦末路 > 第173章 未央宫夜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景帝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那是在一次寻常的早朝之上。景帝正就着一份关于减免关中数郡赋税的奏疏,与几位大臣商议,忽然,他剧烈地咳嗽起来。起初,他只是想用手帕掩住口鼻,但那咳嗽却如同无法遏制的风暴,一阵紧似一阵。

群臣惊愕地抬起头,只见景帝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涨红,随即又转为一种骇人的青紫。他痛苦地弯下腰,紧紧捂住胸口,那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十二旒冠冕,也随着他的身体剧烈地摇晃。

“陛下!”

“快传太医!”

朝堂之上,瞬间乱作一团。就在太医院的院使和几名御医连滚带爬地冲上御阶时,景帝猛地喷出一口鲜血,那鲜红的血沫,溅洒在明黄色的龙袍和面前的奏疏上,如同雪地里绽开的红梅,触目惊心。

随后,他双眼一闭,身体一软,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陛下——!”

整个大殿,响彻着臣子们惊恐万状的呼喊。

虽然经过太医们一番针石并用、汤药齐施的紧急抢救,景帝在半个时辰后悠悠转醒,但天子当众咳血、昏厥的消息,却如同插上了翅膀,在短短几个时辰内,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杜衡闻讯,是在观星台的密室中。他当时正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研究那卷金绢上的秘法,试图找到应对“吸星苔藓”的线索。当陈恪面色煞白地冲进来,将这惊天动地的消息告诉他时,杜衡只觉得眼前一黑,体内本已枯竭的巫血,仿佛又被狠狠地抽走了一分。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连夜入宫探视。

未央宫的寝殿内,灯火通明,却弥漫着一股浓郁到化不开的药味和死亡的气息。宫女、太监们跪了一地,个个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小心翼翼。太医院的院使和几位资深御医,则跪在龙榻之侧,额头上全是冷汗,却束手无策。

景帝躺在宽大的龙榻上,身上盖着明黄色的锦被。他面色灰败,嘴唇干裂,气息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仿佛在一夜之间,便苍老了十岁。那曾经英武逼人的面容,此刻只剩下深深的皱纹和深深的疲惫。

他听到脚步声,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是杜衡,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被杜衡快步上前,轻轻按住了肩膀。

“陛下…保重龙体。”杜衡的声音,因为连日的消耗和此刻的忧虑,显得无比干涩。

景帝苦笑着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得如同两片砂纸在摩擦:“杜卿…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杜衡心中一痛,如同被针狠狠扎了一下。他想说些安慰的话,比如“陛下吉人天相”、“龙体定会康复”,但看着景帝那双已经看透生死的眼睛,他一句也说不出口。

景帝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反而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即将出口的宽慰。

“朕召你来,是有要事相托。”景帝的目光,忽然变得锐利起来,那是一种回光返照式的清明,他紧紧抓住杜衡的手,那只曾经挥斥方遒的手,此刻冰冷而枯瘦,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太子(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年幼,性情刚烈,聪慧有余,而沉稳不足…朕去之后,这大阵…这江山…恐生变故。”

他顿了顿,喘息了片刻,继续说道:“杜卿,你乃国之柱石,身负异术,又得阵图真传…朝中诸臣,无人能及你。朕…朕将太子和这大汉的将来,托付给你了…”

他的话语断断续续,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恳切和…一丝帝王在生命尽头,为身后事做出的最后决断。

杜衡感到肩上的担子,仿佛在一瞬间,有千钧之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这不仅仅是守护一个阵法,这是要他一个臣子,去辅佐一个新君,去维系一个帝国的稳定,去对抗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他缓缓地、郑重地跪在榻前,沉声道:“陛下放心,臣…必竭尽全力,护佑太子,稳固大阵,不负陛下所托!”

每一个字,都重如泰山。

景帝似乎松了口气,那双锐利的眼睛缓缓闭上,脸上露出了极致的疲惫。他无力地挥了挥手,示意杜衡可以退下了。

杜衡退出寝殿,心情沉重如铁。殿外的夜风,吹在他身上,让他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景帝的托付,意味着他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归墟威胁,还要在即将到来的、必然充满波谲云诡的权力交接中,确保大阵不被野心家利用或破坏,确保那位年幼而性情刚烈的新帝,能够真正理解并支持这一切。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景帝能撑到太子顺利即位,并且…他自己也能活到那个时候。

他抬起头,看向未央宫上空那依旧璀璨、仿佛永恒不变的星力光柱。在过去,这光芒是希望,是守护。但此刻,在他的眼中,这光芒却显得如此冰冷和…沉重。

它是一座用帝王的生命、用他自己的生命、用整个大汉的国运堆砌而成的,冰冷的纪念碑。而这座纪念碑,还能矗立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