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师尊,你拿的是炮灰剧本 > 第292章 第一个学生上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雾尚未散尽,山间小径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墨渊正在屋前劈柴,柴刀落下的节奏稳定而沉浑,仿佛与山间的晨韵融为一体。苏瑶在灶间准备着简单的早饭,炊烟袅袅,混合着米粥的香气。

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出现在小径的尽头,踏着露水,迟疑地向着木屋走来。那是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衣衫陈旧但浆洗得干净,脸上带着山风刻画的痕迹,眼神却清亮,里面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渴望与忐忑。

他走到离木屋尚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便停住了脚步,双手紧张地攥着衣角,目光落在墨渊身上,又飞快地扫过那冒出炊烟的屋顶,嘴唇动了动,似乎想呼喊,却又不敢。

墨渊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柴刀顿在半空,目光平静地看向那少年。苏瑶也从灶间走了出来,用围裙擦着手,站在屋檐下。

少年接触到两人的目光,身体绷得更紧,深吸了一口气,像是鼓足了毕生的勇气,向前又走了几步,在院门外站定,然后对着墨渊和苏瑶的方向,深深地弯下腰,行了一个笨拙却极其郑重的大礼。

“晚辈……晚辈林安,” 他的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发颤,却努力保持着清晰,“家住山下溪北村。冒昧前来,是想……是想请先生、夫人,指点迷津!”

他说完,保持着躬身的姿势,不敢抬头,耳根却悄悄红了。

墨渊与苏瑶对视一眼,并未立刻回应。这并非旧日里寻仙访道、跪求收徒的景象。这少年身上没有灵根,体内也无灵力波动,他口中的“指点迷津”,显然另有所指。

苏瑶缓步走到院门边,声音温和:“你先起来。有什么事,慢慢说。”

少年林安这才直起身,依旧不敢与他们对视,目光落在自己沾满泥点的鞋面上,低声道:“晚辈……晚辈喜欢摆弄石头。村里的‘星流石’,李铁匠能打出锋利的刀,水翁爷爷说它能静心,可……可晚辈觉得,它里面好像不止这些。”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困惑与执着的光芒:“晚辈能感觉到,不同的‘星流石’,里面的‘意’好像不一样,有的沉,有的轻,有的暖,有的凉。晚辈想把它们分清楚,想弄明白为什么不一样,可……可没人能告诉晚辈该怎么做。阿爷说这是不务正业……”

他的话语有些凌乱,却清晰地表达出一种对新事物纯粹的好奇与探索欲,以及无人理解的苦闷。

墨渊放下柴刀,走到苏瑶身边,看着眼前这个因为热爱而鼓起勇气上门的少年,目光中掠过一丝几不可查的波动。他想起了自己最初执剑时,那份对力量本质的探究。

“进来吧。” 墨渊开口,声音依旧平淡,却少了几分往日的冷硬。

林安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

苏瑶微微一笑,侧身让开:“灶上有热粥,边吃边说。”

没有拜师礼,没有敬茶,没有苛刻的入门考验。

只有一碗热粥,一个困惑的少年,和两个愿意倾听、并或许能给予一些方向的……先行者。

林安局促地坐在屋内的矮凳上,双手捧着温热的粥碗,将自己平日里观察、触摸、感受各种石头的心得,以及那些无法验证的猜想,一股脑地说了出来。他说得急切,时而比划,眼神炽热。

墨渊和苏瑶安静地听着,偶尔会问一两个关键的问题,引导他更深入地思考,或者指出他描述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他们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因为在这个新时代,许多问题的答案本身就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只是帮他理清思路,指出可能的方向,分享一些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当林安喝完最后一口粥,带着满脑子的新想法和前所未有的振奋离开时,朝阳已经彻底驱散了山雾。

墨渊看着少年消失在林间的背影,对苏瑶道:“他走的,会是一条‘辨物明理’之路。”

苏瑶颔首,清理着碗筷,轻声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第一个学生上门,叩响的并非仙缘,而是求知之门。

它预示着,新的道统,将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摸索,更将在这样的问询与交流中,逐渐走向明晰,走向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