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山谷,生机勃勃。溪水边,几个半大的少年正围着一簇形态奇异的晶簇争论不休。那晶簇通体湛蓝,内部仿佛有星河流转,是新纪元后自然衍生的产物。
“我阿爷说,这‘星流石’里含着‘宁静’的意,对着它冥想,能让心静下来,读书记得更牢!”一个穿着打补丁布衫的少年信誓旦旦。
“才不是!”另一个稍胖些的男孩反驳,“李铁匠用它打了一把小刀,锋利得很,还带着寒气,说是里面有什么‘锋锐’的法则!”
“你们都错了,”一个一直沉默观察的瘦弱女孩怯生生开口,“我娘用它煮水,喝了之后,夜里睡得特别安稳……她说,这是‘安神’。”
他们争论的,不再是如何引气入体,如何运转周天,如何突破筑基、金丹那套旧日里唯一的、不容置疑的修行体系。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件东西,却因各自的理解、心性和需求的不同,探索出了截然不同的应用方式。
不远处,墨渊正带着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在浅水边用石子垒着小坝。孩子咯咯笑着,小手胡乱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小小的彩虹。墨渊的目光掠过那群争论的少年,又落在岸边一位正对着流淌溪水发呆的老者身上。
那老者曾是某个小宗门的外门弟子,灵力消散后一度消沉。如今,他却日复一日地坐在溪边,并非修炼,只是感受。他感受水流的方向,感受水声的韵律,感受水中那些新生的、蕴含着“净化”与“流动”意味的微弱法则。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水质的变化异常敏感,甚至能隐约引导溪水绕过某些污浊之地。他走的,是一条贴近“水之本性”的路。
山谷的另一头,曾经的魔域边缘,几个形态各异的低阶魔物正围着一片暗紫色的“虚空苔”低声交流。它们不再纯粹依靠吞噬进化,而是在尝试理解这种苔藓与空间裂隙共生的原理。其中一个魔物甚至尝试将一丝微弱的“寂灭”意念融入苔藓,试图催生出一种能短暂稳定小型空间波动的“定空苔”。成功与否尚未可知,但这无疑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属于魔族自己的探索之路。
木屋前,苏瑶将晒干的草药分类收好。她发现,同样的草药,在她怀着纯粹“治愈”心念采摘和处理时,药效似乎比心浮气躁时更好。这并非灵力加持,而是一种心意与草药中蕴含的“生机”法则产生的微妙共鸣。她不再执着于炼制丹药,而是更注重草药的生长环境、采摘时机与处理时的心境,走的是一条亲近自然、调和身心的路。
夕阳西下,墨渊抱着玩累了熟睡的儿子,与苏瑶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看到铁匠家的二小子,”墨渊开口,声音平稳,“他用那节我处理过的竹子,做了把弹弓,打出去的石子,竟能微微拐弯。”
苏瑶微微一笑:“村东头的绣娘,绣花时若是心情愉悦,绣出的图案似乎能引来真正的蝴蝶停留片刻。”
他们交换着这些日子的见闻,语气平静,如同在谈论天气。
这些零零碎碎的发现,看似微不足道,却指向一个明确的事实:曾经那条通往力量巅峰、非此即彼的独木桥,已经彻底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条蜿蜒曲折、通向不同方向的小径。
没有哪一条是绝对的“正道”,也没有哪一条能保证必然的强大。
力量,以千姿百态的方式,融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被不同的心灵,以不同的方式去发现、去理解、去运用。
回到木屋,墨渊将孩子轻轻放在摇篮里。
苏瑶点亮油灯,昏黄的光晕填满小屋。
窗外,星辉漫天,每一颗星辰,似乎都照耀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
这个世界,终于不再只有一条路可走。
万物生灵,终于可以遵循自己的本心,去探寻属于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