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空白当铺 > 第246章 念渡冰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生的不是根,是能跨过冰原的念。

---------------------------------------------------------------------------------------------------------------------------------------------------------------------------------------------------

互助站的藤结出第三颗念珠时,苏夜发现了异常——珠子里映的不是灶房的饼香,是片陌生的冰原:雪地里埋着半块木雕兔子,耳朵缺了角,和时间尽头根须上挂的那只一模一样。“它在指方向。”林舟摸了摸念珠,镜面碎片里的淡绿藤丝,正往冰原深处飘,“有别的念,在等被接回来。”

老张头把饼模擦得发亮,塞进布包:“我跟你们去,这模子能凑个暖。”他没说破,模子底那点阿木粘的干面团,早成了他的念想锚点——走夜路时摸一摸,就像少年还在旁边说“张叔,饼快糊了”。

小石头攥着断笔芯,笔杆上的“阿木哥”刻痕亮得显眼:“我也去!我能教别人修铅笔,让他们的念也不丢。”他把写好的信叠成小方块,塞进笔帽——信上画着互助站的藤,旁边歪歪扭扭写着“阿木哥,我们去帮别人了”。

冰原的风裹着雪,刮在脸上像小刀子。走了半天,远处出现个小聚落,却静得反常——门口挂着的破布帘冻成了硬壳,里面没一点烟火气。苏夜刚要掀帘,藤丝突然缠上她的手腕,往东边拉:雪堆里,埋着个小女孩,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娃娃,娃娃的布腿上,绣着朵歪歪扭扭的花。

“她还有气!”老张头赶紧把布包铺在雪地上,掏出饼模当小灶,捡了点干柴生火。火刚点着,饼模的缺口就泛出暖光,小女孩的睫毛颤了颤,小声哭起来:“我的念……要散了……”她摊开手,掌心里躺着半片绣线,“妈妈说,绣完这朵花,就来接我,可她没回来……”

小石头蹲下来,把断笔芯递过去:“用这个,把念写在纸上,就不会散了。”他教小女孩握笔,像阿木当年教他那样:“笔要握稳,字才不歪——你看,我写‘阿木哥’,他就一直在。”小女孩的眼泪掉在纸上,晕开的墨水里,竟映出个模糊的影子:女人坐在灯下,手里拿着另一半绣线,正在绣同样的花。

“是藤在传画面!”苏夜指着小女孩的手,藤丝正缠着那半片绣线,往念珠里拉——珠子里的画面越来越清:女人被困在西边的废弃互助站,怀里抱着个布娃娃,和小女孩的一模一样。“我们去找她!”

废弃互助站的门被雪堵了大半,推开门时,一股霉味混着雪气涌出来。角落里,女人靠在墙上,已经没了力气,怀里的布娃娃却还攥得紧。藤丝飘过去,缠上她手里的绣线,两半绣线突然飞起来,拼在一起,绣出朵完整的花。

“囡囡!”女人猛地睁开眼,念珠里映出小女孩的脸,正举着断笔芯笑,“妈妈,我学会写字了,我们的念没散!”

回程时,聚落里的人都出来了——有人抱着缺角的瓷碗,说那是奶奶留下的;有人攥着旧怀表,说里面有爷爷的声音。老张头把饼模架在火上,烤起随身带的干饼:“来,都尝尝,这饼能暖念——吃了它,记着的人就不会走。”

小石头教孩子们修铅笔,断笔芯在他手里转来转去:“你们看,断了也能写,就像念,分开了也能接回来。”孩子们的笑声裹着雪,飘在冰原上,藤丝把这些声音缠成小珠子,挂在互助站的藤上——珠子里,有小女孩和妈妈的拥抱,有老人们捧着瓷碗的笑,还有小石头教写字的认真。

回到互助站时,月亮已经升得很高。苏夜把小女孩的绣线,系在槐树枝的布条旁;老张头把饼模放回灶边,模子底的干面团,好像又亮了点;小石头把新写的信,贴在念珠上——信上画着冰原的聚落,旁边写着“阿木哥,我们帮了好多人,你的念,也帮了好多人”。

风里飘着饼香、绣线的棉味、铅笔的墨味,藤上的念珠亮得像小灯笼。苏夜摸着槐树上的布条,忽然明白:念生根,不是守着一块地方,是带着记着的人,去帮更多人接回他们的念——让冰原上的每个角落,都有能暖着心的物,都有没被遗忘的名字。

那些藏在饼模、断笔芯、绣线里的念,早跨过了冰原,把散在各处的人,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