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3月,春寒料峭,林枫提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省委党校的大门。

青灰色的苏式建筑庄严肃穆,参天的古木尚未吐露新芽,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这里是全省干部的摇篮,也是林枫人生新阶段的起点。

“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干部进修班,汇聚了全省各地市、省直机关三十岁以下的精英。五十名学员,个个履历光鲜,不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是已有多年基层领导经验的实干派。林枫作为少数来自县级层面的学员,而且是破格提拔的正科级,在其中并不算特别突出。

宿舍是标准的双人间,他的室友叫李哲,来自省城团市委,热情健谈,眼神里透着精明。

“林枫?青泉开发区的主任?我听说过你!”李哲一边整理床铺一边说,“省报登过你们园区的事儿,搞得不赖!”

“还在摸索阶段。”林枫谦和地笑笑,动手收拾自己的书桌。他将带来的几本经济管理着作和那本边角已经磨毛的《邓小平文选》整齐码好,又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工整地写下“学思践悟”四个字。

开学典礼上,省委组织部和党校的领导相继讲话,阐述了这期培训班的重要意义,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林枫坐在台下,认真记录,他能感受到,这次培训,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对党性、能力和意志的一次全面淬炼。

课程安排得紧张而充实,涵盖了很多理论学习,宏观经济管理、法律法规、领导科学等多个方面。授课的老师有党校的资深教授,也有来自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甚至还有从北京请来的专家。

课堂上,林枫并不是发言最踊跃的那个。他习惯于先倾听,深思熟虑后再开口。但每次发言,他都能引证青泉开发区的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言之有物,逻辑清晰,几次下来,便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沉稳、务实”的深刻印象。

他尤其珍惜与来自不同领域同学的交流。课余时间,他经常与来自省计委的同学讨论产业政策,与来自财政厅的同学请教预算管理,与来自地区的同学交流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他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培训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在支部委员和班委选举前,林枫并没有主动竞选,而是默默做了许多工作——帮助年纪稍长的同学熟悉电脑操作,在小组讨论中主动承担记录和整理工作,甚至默默修理好公共活动室里一个损坏的插座。

他的踏实和可靠,被老师和同学们看在眼里。

选举那天,在推选学习委员时,好几个小组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林枫的名字。

“林枫同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强,笔记做得特别认真,乐于分享,我认为他非常适合担任学习委员。”来自省社科院的学员,一位戴眼镜的女同志首先提议。

“我同意!林枫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小组讨论都能抓住要害,总结提升得特别好。”李哲也积极附和。

最终,林枫以高票当选为进修班的学习委员。

当选后,他没有发表什么豪言壮语,而是立即着手履行责任。他牵头成立了“理论学习互助小组”,针对一些难懂的理论着作,组织大家集体研读、交流心得;他定期整理课堂笔记和参考资料,复印后分发给有需要的同学;他还利用周末,邀请在省直经济部门工作的同学,为大家做小型专题讲座,解读最新政策。

他的付出,真诚而无私,逐渐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尊重和信任。他的人格魅力,并非来自夸夸其谈,而是源于身体力行的担当和默默无闻的奉献。

一天晚上,林枫正在宿舍整理一天的学习心得,李哲凑过来,神秘地说:“枫哥,听说了吗?下周的‘县域经济案例研讨’,可能要分析你们青泉开发区呢。”

林枫笔尖一顿,抬起头:“哦?消息可靠?”

“八成是真的。教导员让我提前准备一下青泉的材料,估计是要你做主要陈述人。”李哲压低声音,“这可是露脸的好机会,也是压力啊。全班同学,还有校领导都会听,提问肯定很尖锐。”

林枫点点头,神色平静:“是该好好准备一下。成绩是过去的,问题和不足更需要正视。”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更加忙碌。他重新梳理了青泉开发区从规划、申报省重点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不仅总结成功经验,更深刻反思了其中的教训,特别是那起安全生产事故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和后续的整改提升。他准备了一份详实而坦诚的汇报材料。

案例研讨课那天,教室被布置成了研讨会的形式。果然,青泉开发区被作为“后发地区产业集聚路径探索”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林枫站在讲台前,沉着冷静,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清晰地阐述了青泉开发区的定位、举措和成效。当谈到安全事故时,他没有丝毫回避,详细分析了原因、教训以及如何“化危为机”推动制度化建设。他的坦诚,反而赢得了在场师生的赞许。

自由提问环节,质疑和挑战接踵而来。

“林学员,你强调政府服务,但过度服务是否会形成新的干预,影响市场主体的自主性?”一位来自体改委的同学提问。

“这个问题很好。”林枫从容应答,“我们认为的‘服务’,核心是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筑巢引凤’,而不是代替企业‘飞翔’。比如我们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是为所有企业提供普惠的、开放的研发检测支持,并不介入企业自身的经营决策。”

“你们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农机配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如何应对未来的产业升级压力和市场竞争?”另一位同学问道。

“这正是我们建设公共技术中心的初衷。”林枫回应,“我们正在从简单的配件加工,向基于本地主机厂需求的定制化、模块化供应升级,下一步目标是涉足智能控制领域。产业升级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一步步夯实基础,逐步攀登。”

他的回答,既有现实考量,又有长远谋划,既展现了成绩,也不讳言挑战,展现了一名年轻干部难得的清醒和务实。

下课後,教导员特意留下林枫,赞赏地说:“林枫同志,今天的案例分析非常成功。不虚美,不隐恶,有思考,有担当。继续保持这种作风。”

“谢谢老师,我会的。”林枫谦逊地回答。

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春风吹拂,林枫的心境如同这日渐温暖的天气。他知道,在党校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视野的开拓、思维的训练和党性的锤炼。他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赢得了认可,但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路,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走下去。他期待着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未来实践中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