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舆论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赵伯涛阵营迅速调整策略,将斗争引向更能直接影响北阳发展和林枫施政的领域——人事安排与项目审批。这是一招“釜底抽薪”,意图从根本上削弱林枫的执行力和政策延续性。

第一把火,烧向了干部队伍。省委组织部突然对北阳市的干部队伍建设表现出“高度关心”,提出要对北阳部分关键岗位的干部进行“异地交流任职”,理由是“优化结构,激发活力,防止‘平台依赖’”。拟交流的名单上,赫然包括了“民声呼应”平台的核心运营负责人、几位在开发区整合中表现突出的区委书记,以及林枫颇为倚重的市政府秘书长。

这分明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剪除羽翼”行动。一旦得逞,林枫在北阳的经营将大打折扣,许多正在推进的改革措施可能因执行者变更而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林枫接到初步沟通意见时,内心震怒,但表面依然冷静。他深知,在干部调动问题上,省委组织部有着程序上的权威,硬顶是不明智的。

他亲自赶往省委,分别拜访了省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在组织部,他据理力争:“部长,‘民声呼应’平台和开发区整合工作,正处于深化和攻坚的关键时期。这些同志身处一线,熟悉情况,是确保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核心力量。在这个时候进行大规模调整,恐怕会影响工作大局,甚至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震荡。”

组织部长是位老成持重的干部,他打着官腔:“林枫同志,你的担心组织上理解。但是,干部交流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防止出现‘山头主义’、保持干部队伍‘一池活水’的必要措施。省里是从全局考虑,优化干部资源配置。”

“部长,北阳的实践表明,稳定的干部队伍对于推动复杂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林枫毫不退让,“如果省里认为这些同志需要锻炼,是否可以等当前这几项重点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再考虑?或者,能否缩小交流范围,保留核心骨干?”

与此同时,林枫指示北阳市委组织部,迅速整理这些拟交流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形成详尽的报告,直接报送省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用事实来证明这些干部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另一条战线上,项目的“梗阻”更加明显。北阳申报的“城市智慧大脑升级项目”(这是“民声呼应”平台的技术支撑和演进方向)在省发改委的评审会上被无限期“搁置再议”,理由是“技术路线有待论证,投资效益存在不确定性”。而另一个由林枫大力推动、旨在打通北阳与周边城市快速交通网络的“北阳综合交通枢纽二期工程”,也在省交通厅的环节被卡住,需要“补充大量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估材料”,这些要求远超常规。

更令人警觉的是,省审计厅突然宣布,将对北阳市“民声呼应”平台及相关信息化项目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例行审计”。虽然名义上是“例行”,但其时机和针对性,不言而喻。

一时间,北阳的改革发展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干部人心浮动,项目推进受阻,上级监督压力骤增。

面对这全方位的“釜底抽薪”,林枫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和政治智慧。他一方面继续在省委层面据理力争,寻求支持;另一方面,在北阳内部,他更加倚重那些忠诚可靠的干部,稳定军心。

他亲自找那些被列入交流名单的干部谈心,肯定他们的成绩,要求他们“站好最后一班岗”,无论去留,都要把当前负责的工作做实做细,不出纰漏,这就是对改革最大的支持。

对于被卡住的项目,他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哪怕过程繁琐,也要把补充材料做得扎实、漂亮,无懈可击。“他们想挑刺,我们就让他们找不到刺!”林枫在项目协调会上如是说。

至于审计,林枫的态度更是坦荡。他指示全市各级部门,全力配合审计工作,提供一切所需资料,“不仅要让审计组看清楚每笔钱的去向,更要让他们看清楚这些钱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治理效能的提升!”

这场“釜底抽薪”与“固本培元”的较量,陷入了僵持。赵伯涛方面虽然给林枫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但未能一举击垮北阳的改革进程和林枫的执政基础。然而,林枫也清楚,对方的资源和政治能量依然雄厚,持续的被动的防御并非长久之计。他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或者说挑战,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