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东面,“飞禽”部队主将云鹰,此刻正焦头烂额。
他们除了在坚固的城防和获得了恐怖加成的守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外,毫无进展。
部队士气低落,补给也开始出现困难。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虎牢关主力能迅速突破,或者自己这边能出现什么奇迹。
“报——将军!西面……西面发现大批骑兵!烟尘滚滚,直扑我军侧翼而来!”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地冲进临时帅帐,声音带着惊恐。
“什么?!”云鹰猛地站起,脸色骤变,“西面?难道是……敌人的援军?!有多少人?”
“看不清具体数目,但看烟尘,绝对不下万骑!速度极快!”
云鹰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王城守军本就难啃,如今再有生力军从侧翼夹击,他这支擅长奇袭而非正面攻坚的轻装部队,将陷入绝境!
“快,传令!停止攻城,全军转向,列阵迎敌!快!”云鹰声嘶力竭地吼道,试图在敌军骑兵冲到跟前之前,组织起有效的防御阵型。
然而,“飞禽”部队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还没等混乱的部队完全调整好方向,王城那一直紧闭的城门,突然洞开!吊桥轰然落下!
一身亮银甲、猩红披风的王后婉儿,竟然亲自手持宝剑,屹立在城门之下!
“将士们!我们的援军已到!随本宫出城!歼灭这支孤军!”
“杀!!!”
积蓄了多日怒火和战意的王城守军,如同开闸的猛虎,在婉儿的亲自率领下,从城门中汹涌而出!
“坚城卫” 的重甲步兵如同移动的城墙,“铁林卫” 的长枪如林,紧随其后!
就连那些新转化的士兵也士气高昂,挥舞着武器,呐喊着冲杀出来!
前有坚城出击,侧有铁骑突袭!
红木城的两万精锐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狠狠地撞入了“飞禽”部队仓促间组织的、薄弱不堪的侧翼!
铁蹄践踏,马刀挥舞,瞬间就将“飞禽”部队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而正面,婉儿率领的守军步兵,如同压路机一般,稳步推进,将那些被骑兵冲散的“飞禽”士兵,无情地分割、包围、歼灭!
场面,彻底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飞禽”部队的轻甲,在骑兵的马刀和重步兵的利刃面前,如同纸糊;他们擅长的敏捷,在开阔地带面对集群冲锋的骑兵和严整的步兵方阵时,毫无用武之地!士兵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但两条腿如何跑得过四条腿?整个营地,化作了修罗场!
云鹰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他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儿郎,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成片倒下,心中的绝望和悔恨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
“怎么可能……敌人怎么会还有援军?”云鹰目眦欲裂,他原以为自己是奇袭的利刃,却不料早已成了别人案板上的鱼肉!
最终,一股红木城的骑兵发现了被重重保护的云鹰,发起了冲锋。
乱军之中,一柄锋利的马刀掠过,云鹰 只觉得 脖颈一凉,视线便天旋地转,最后 映入眼帘的,是 那片 被鲜血染红的 天空,以及 王城方向那面高高飘扬的华夏旗帜。
这位擅长千里奔袭的 “飞禽”主将,最终 也未能飞出这片死亡的牢笼。
王城之战,以“飞禽”部队的全军覆没而告终。婉儿以卓越的防守和果断的反击,证明了她的能力,也彻底稳固了华夏的大后方。
数日后,虎牢关,华夏军中军大帐。
气氛热烈而振奋。王城大捷的消息已经传来,全军上下士气如虹。
林御召集了刘伯温、张辽以及一众核心将领,商议下一步的战略——如何攻陷铸锋城这座最后的堡垒。
巨大的沙盘上,代表铸锋城的模型巍然耸立,城墙高大,防御工事密密麻麻。
“主公,”一员性情耿直的将领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如今我军大胜,士气正旺!不如一鼓作气,直接发兵,强攻铸锋城!末将愿为先锋!”
“不可!”另一员老成持重的将领立刻反驳,“铸锋城经营多年,城高池深,守军尚有四万之众!强攻之下,纵然能破城,我军也必然损失惨重,伤及元气!需从长计议。”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干等着?”先锋将领有些急躁。
这时,一直轻摇羽扇、沉默不语的刘伯温,缓缓睁开了微阖的双眼,嘴角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
他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军报,递给了林御。
“主公,各位将军,”刘伯温的声音平和而清晰,“请看此份‘鉴察司’刚刚送来的最新情报。”
林御接过,快速浏览,眼中精光一闪,随即递给众将传阅。
军报上赫然写着:铸锋城后方运送的军械预计一日后即可抵达原虎牢关前线大营位置。
帐内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这军报……似乎没什么特别啊?
刘伯温 呵呵一笑,羽扇轻点沙盘上 代表军械运输路线的 位置,语气从容:“诸位,此乃天赐良机也。这份军报,便是我们攻破铸锋城的第一块敲门砖。”
张辽 若有所思,试探着问道:“军师的意思是……我们半路截了这批军械?”
刘伯温 摇了摇头,笑容更加意味深长:“非也非也。截获军械,固然能削弱敌人,加强己方,但也会打草惊蛇,让铸锋城严防死守。我们既要军械,也要……”他顿了顿,羽扇在空中划了一个圈,最终点在了 铸锋城的模型之上:“轻松拿下此城!”
帐内 顿时 安静下来,所有将领 都 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刘伯温。轻松拿下防御坚固的铸锋城?这可能吗?
林御 眼中 闪过 了然的光芒,他似乎 已经捕捉到了刘伯温的思路,笑着接口道:“先生莫非是想……借这军械运输队,做一篇大文章?”
“主公英明!”刘伯温抚掌笑道,“正是要借力打力,让这送上门来的‘信使’,替我们传递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