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玉佩求生之路 > 第191章 英雄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阳刚走进临时帐篷,就察觉到三方代表的紧绷——大顺信使的手始终按在腰间的短刀上,明军参将频频瞟向帐篷外的清军扈从,清军牛录章京更是直接用满语低声呵斥着身边的白甲兵,显然,三方同处一室,只会让对峙的火药味更浓,稍有不慎就会当场火并。

“三位稍等,”宋阳突然开口,对着三人拱了拱手,“方才思虑不周,这帐篷狭小,容不下三方雄师的气度,也怕扰了三位议事的心思。我已让人在庄外东侧、西侧和南侧,各搭了一顶一模一样的帐篷,每顶帐篷里的茶水、点心、桌椅都是同一规格,三位可各入一顶,我依次登门拜访,既显尊重,也能好好听三位的高见,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三人闻言都是一愣,随即眼神各异——大顺信使松了按刀的手,明军参将微微点头,清军牛录章京也停下了呵斥,显然这个提议正中他们下怀:既不用和“敌对阵营”共处一室,又能单独和宋阳谈条件,还能避免被另外两方偷听。

“宋庄主考虑周全,便依你所言。”明军参将率先应下,他本就不愿和清军、大顺军同处,单独议事正好能凸显明军的“正统”;大顺信使和清军牛录章京也相继点头,三方扈从各自跟着自家代表,朝着宋阳指的三个帐篷走去,护庄队员则分成三队,分别守在每顶帐篷外十步远的地方,名义上是“保护各位安全,防止闲杂人等靠近”,实则是彻底切断三方私下接触的可能——帐篷之间相隔五十步,中间由护庄队员巡逻,任何一方想靠近另一方的帐篷,都会被立刻拦下。

宋阳先去了西侧的大顺军帐篷。帐篷里的布置简单却规整:一张四方木桌,两把梨花木椅,桌上摆着一壶热茶、两碟粗粮点心(一碟炒黄豆,一碟蒸红薯干),都是庄里能拿出的最好吃食。大顺信使正坐在椅上喝茶,见宋阳进来,立刻起身相迎。

“李信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宋阳主动拱手,姿态放得极低,“我宋阳就是个乡野鄙人,守着这一方庄子,只求庄民能安稳度日,论身份、论见识,都比不上李信使这样跟着闯王打天下的仁义之师,今日能得李信使亲临,是宋家庄的荣幸。”

这番话让大顺信使的脸色缓和了不少,他原本以为宋阳会对大顺军心存戒备,没想到对方如此“识趣”。“宋庄主客气了,”大顺信使笑着摆手,“闯王率仁义之师,意在驱逐鞑虏,恢复汉人江山,宋庄主能守着庄子抵抗清军,这份气节,闯王也颇为赞赏。”

离开大顺军帐篷,宋阳又去了南侧的明军帐篷。明军参将正站在帐篷里,打量着桌上的点心,见宋阳进来,立刻摆出官威,微微颔首。

“王参将身为朝廷命官,上国天兵的将领,肯屈尊来我这小庄子,真是让宋家庄蓬荜生辉。”宋阳依旧躬身行礼,语气带着恭敬,“我就是个普通庄头,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朝廷是正统,王参将带的是保家卫国的天兵,能得王参将指点,是我和庄民的福气。”

明军参将本就看重“正统”身份,宋阳的话正好说到他心坎里,之前的戒备消减了大半,指着椅子道:“宋庄主不必多礼,坐吧。本将此次来,也是为了帮你守住庄子,助朝廷抗清,这是为国为民的大事。”

最后,宋阳去了东侧的清军帐篷。清军牛录章京正翘着腿坐在椅上,见宋阳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态度傲慢。

“章京大人带的是大清雄师,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我这小庄子能得章京大人亲临,是三生有幸。”宋阳依旧躬身,语气却不卑不亢,“我就是个守庄的庄头,没什么大志向,只求庄民能活命,章京大人要是有什么吩咐,只要不害庄民,我都愿意听一听。”

清军牛录章京原本以为宋阳会对清军敌意满满,没想到对方姿态放得这么低,脸色也缓和了些,用生硬的汉语道:“宋庄主识时务,只要归顺大清,保你庄民无事。”

三个帐篷走下来,宋阳始终保持着“乡野庄头”的低姿态,把大顺军捧为“仁义之师”,明军尊为“上国天兵”,清军称为“大清雄师”,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又让每一方都觉得自己被尊重。而护庄队的隔离,让三方无法私下沟通,只能各自等着宋阳的“答复”,原本一触即发的火并危机,暂时被压了下去。

回到庄内,王二柱连忙迎上来:“小哥,你这么捧他们,会不会让他们觉得咱们好欺负?”

宋阳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冷静:“现在不是硬刚的时候,三方都想拉拢咱们,也都想吞了咱们,放低姿态是为了稳住他们,不让他们立刻动手。等摸清他们的底细,再找机会分而治之——这帐篷里的‘宴席’,不是鸿门宴,也不是英雄宴,是咱们争取时间的‘缓冲宴’。”

庄外的三个帐篷里,三方代表都在等着宋阳的答复,却不知道,他们早已落入宋阳“分而治之”的布局中。而宋家庄的护庄队员,正趁着这短暂的平静,抓紧时间修补墙头、补充弩箭、救治伤员——宋阳清楚,这平静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