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玉佩求生之路 > 第54章 高产“奇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空间里的莹光刚泛起暖金色,宋阳就直奔种植区的土豆垄。

翠绿的土豆藤蔓爬得满地都是,叶片肥厚,边缘泛着健康的油光。他蹲下身,手指顺着藤蔓摸到根部,轻轻一刨——“噗”的一声,一颗黄皮、椭圆的土豆从黑土里滚了出来,沾着湿润的泥土,足有拳头大小。

心一动,他索性拿起木铲,顺着垄沟挖下去。

一颗、两颗、三颗……黄澄澄的土豆挤在土里,大的如拳头,小的似鸡蛋,密密麻麻,把土都撑得裂开了缝。不过半米长的垄沟,竟挖出了满满一筐土豆,足有三十多斤!

“好家伙……”宋阳看着堆在脚边的土豆山,激动得手心冒汗。他种了不过两平米的土豆,按这产量算,一平米就能收三百斤,换算成外界亩数,一亩地轻松过千斤!这比他知道的高产土豆品种还厉害,显然是空间黑土地和灵泉水加持的结果。

他顾不上擦汗,一口气把所有土豆都收了出来。不大的种植区一角,很快堆起了一座黄澄澄的小山,足有两百多斤。土豆表皮光滑,没有虫眼,切开后肉质雪白,带着淡淡的清香——这品相,这产量,足以让任何饥寒交迫的人疯狂。

“都来看看!”

第二天一早,宋阳抱着一筐最大的土豆,走进院子,扬声喊道。正在收拾农具的王二柱、择菜的张寡妇、编草绳的李氏等人,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这是……啥东西?”王二柱盯着筐里黄皮椭圆的“疙瘩”,挠着头问,“看着像芋头,又比芋头圆……能吃?”

“不仅能吃,还好吃得很。”宋阳拿起一颗土豆,在衣角蹭掉泥土,“这叫土豆,是我从一本旧书上看到的‘番邦奇种’,产量高,耐活,埋在土里就能长。”

他把土豆放在石桌上,拿起刀切开,雪白的截面露出来:“你们看,这肉能煮、能烤、能炖,磨成粉还能做糊糊,顶饿得很。”

“埋在土里就能长?”陈老实眼睛瞪得溜圆,“那岂不是不用费心管?”

“差不多。”宋阳笑着点头,“而且它产量惊人——就这么一小块地(他指的是空间里的种植区),收了这么多(他拍了拍筐)。要是种上一亩,收的粮食能抵咱们现在种的十亩谷子!”

“啥?”王二柱手里的锄头“哐当”掉在地上,几步冲到筐边,拿起一颗土豆掂了掂,又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抵十亩谷子?宋小哥,你没哄俺吧?”

别说王二柱,连最沉稳的张寡妇都睁大了眼睛。十亩谷子的收成,够他们十一口人吃大半年了,这“土豆”一亩就能顶十亩,那岂不是种上两亩,就能安安稳稳过一年?

“哄你们干啥。”宋阳拿起几颗土豆,走到火堆边,“我烤几个给你们尝尝。”

他把土豆埋进火堆的余烬里,又用柴灰盖住。不多时,一股焦香混着清甜的气息飘了出来。他扒开柴灰,拿出烤得焦黑的土豆,用手一掰,里面的肉质软绵金黄,热气腾腾,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

“铁蛋,尝尝。”宋阳递过一小块。

铁蛋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甜的!面面的!比烤红薯还香!”

二丫也抢着尝了一口,含混不清地喊:“好吃!娘,我还要!”

王二柱也拿了一块,烫得直搓手,吹凉了塞进嘴里,嚼了两口,猛地一拍大腿:“娘的!这玩意儿比谷子强多了!宋小哥,这‘奇种’咱得多种!”

说干就干。

宋阳把大部分土豆都留作种子,按芽眼切成小块(每块保证有一个芽),用草木灰拌了拌(防止腐烂)。

“空间里的种植区,再种上五平米,争取尽快多收几茬。”他在心里盘算,又对王二柱说,“村东头那两亩最好的地(被灵泉水改良得最肥沃的那块),先种上半亩试试。你和石头把地翻松,起垄,我来种。”

王二柱哪敢耽搁,扛起锄头就往地里冲,嘴里还喊着:“石头!快来!咱种‘十亩谷子顶’去!”

张寡妇和陈春则跟着宋阳学种土豆:“记住,芽眼朝上,埋深两寸,间距一尺……”宋阳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两人学得认真,很快就上手了。

种完土豆,宋阳又掀开了屋里的苗床——之前培育的玉米种苗,已经长到半尺高,叶片翠绿,茎秆粗壮,比普通玉米苗壮实一倍。

“这是另一种‘奇种’,叫玉米。”宋阳指着玉米苗,“能煮着吃,能磨成面,杆子还能当饲料。等长高点,就移栽到地里,产量也比谷子高得多。”

看着壮实的玉米苗,再想想刚才那筐高产的土豆,院子里的气氛彻底变了。王二柱翻地的劲头更足了,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张寡妇择菜时,嘴角总带着笑;李氏甚至开始盘算,秋天收了土豆和玉米,要给孩子们做顿“全薯宴”。

“宋小哥,你咋啥都知道?”夜里,王二柱蹲在火堆边,给宋阳递了块烤土豆,眼里满是佩服,“这‘奇种’,这本事,俺们跟着你,真是走对了路。”

张寡妇也点点头,轻声说:“以前总怕冬天饿肚子,现在看这土豆、玉米,心里踏实多了。”

宋阳接过土豆,咬了一口,暖意从胃里散开。他知道,这些高产作物带来的不只是粮食,更是信心——一种“咱们能活下去,还能活得好”的底气。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心里清楚:土豆和玉米,只是开始。有空间这个“聚宝盆”在,他还能拿出更多“奇种”,开辟更多田地,让这个小小的废村,真正变成能遮风挡雨、丰衣足食的家园。

火堆噼啪作响,映着每个人脸上的希望。春耕的号角已经吹响,而这高产的“奇种”,就是他们打赢这场仗的最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