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玉佩求生之路 > 第214章 厚积薄发,静候风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厚积薄发,静候风来

秋收时节的宋家庄,像被撒上了一层金粉。庄外的田地里,金黄的小麦穗压弯了麦秆,红薯藤蔓下藏着饱满的块茎,土豆从土里刨出来,堆成一座座小山。庄民们戴着草帽,挥舞着镰刀,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田埂上的牛车一趟趟往庄里运粮食,车辙印里都沾着麦粒。

宋阳站在晒谷场边,看着庄民们把粮食摊开晾晒,金黄的麦粒在阳光下泛着光,空气里满是谷物的清香。赵老蔫拄着锄头走过来,手里攥着一把麦穗,笑着递到宋阳面前:“小哥,你看这麦穗,每穗都有二十多粒!今年小麦收了两百石,红薯收了三百石,土豆收了两百五十石,加上之前的存粮,就算大顺军每月要五十石,也够咱们撑两年的!”

宋阳接过麦穗,轻轻搓了搓,麦粒从指缝间滑落,饱满而坚实。他抬头望向庄外的田地——那里的红薯和土豆还在陆续收获,新翻的土地已经准备好种冬小麦。“赵叔,留足庄民的口粮和明年的种子,剩下的粮食都存进地窖,分三个地窖放,别都堆在一处。”

“放心吧!早就安排好了!”赵老蔫点头,脸上的笑容藏不住,“现在庄里的粮食够吃,孩子们能上学,壮丁们能训练,连生病的人都少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宋阳跟着笑,目光却掠过晒谷场,望向了工坊的方向——那里的烟囱还在冒烟,打铁声和搅拌火药的声音隐约传来。秋收前,李铁锤已经造出了五十把改进版突火枪,吴硝石的火药工坊囤积了足够造两百枚震天雷的火药,护庄队也从五十人扩到了一百人,队员们穿着新打造的皮甲,手持长枪和突火枪,训练时的喊杀声能传到二里外。

“小哥,工坊那边来报,突火枪的铅弹不够了,问能不能用今年的粮食换些铅块。”石头跑过来禀报,他脸上沾着麦灰,却眼神明亮——这半年来,他跟着宋阳跑东跑西,不仅个子长高了,做事也越来越稳重。

“去账房支二十石粮食,让他去镇上的铁匠铺换铅块。”宋阳点头,又补充道,“顺便去打听一下南边的消息,看看清军和大顺军打得怎么样了。”

石头应声而去。宋阳走到学堂门口,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比之前更响亮了——学堂已经扩大了一倍,不仅有四十多个孩子上课,还办起了夜校,每天晚上,庄里的壮丁和工匠都会来学认字算术,连赵老蔫都跟着学写自己的名字。

他推开学堂门,正好赶上孩子们在学“军”字。宋阳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教书的庄民正指着黑板上的字说:“‘军’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车’,意思是军队要像车一样稳固,才能保护家园。”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其中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先生,我长大了要当护庄队的队员,用突火枪保护庄子!”

其他孩子也跟着喊:“我也要!我也要!”

宋阳笑着退出门外,心里满是欣慰。这半年的黄金发展期,宋家庄像是被春雨滋润的幼苗,悄无声息地长壮了——粮食满仓,火器充足,人才渐长,庄民体质提升,再也不是之前那个需要靠虚与委蛇才能活下去的小庄子了。

傍晚时分,石头从镇上回来,带来了南边的消息:“小哥,镇上的说,清军把大顺军赶到了长江以南,现在正忙着过江追击,大顺军的粮饷也开始往南边调,咱们这边的粮官,听说要换新人了。”

宋阳心里一动——清军和大顺军的战事南移,意味着周边的压力暂时减轻,可大顺军换粮官,说不定会改变之前的粮饷索要方式,是加粮还是减粮,现在还说不准。他沉吟片刻,对着石头道:“让护庄队加强巡逻,尤其是庄西的山道,密切注意大顺军的动向。另外,让账房准备好下个月的粮饷,不管换什么粮官,先按之前的数送,看看对方的反应。”

石头应声而去。宋阳走到庄墙上,望着南边的方向——那里的天空泛着淡淡的晚霞,却藏着未知的战事。他知道,这段黄金发展期不会一直持续,清军若真的打败大顺军,迟早会回头清理这一带;大顺军若被逼急了,也可能来抢粮食补充兵力。可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如今的宋家庄,有满仓的粮食,有锋利的火器,有强壮的护庄队,还有团结的庄民,就算再遇战事,也有足够的底气应对。

夕阳落在庄墙上,映着护庄队员巡逻的身影,他们穿着皮甲,手持突火枪,步伐坚定。庄里的晒谷场上,庄民们还在忙着收粮食,孩子们围着粮食堆追逐打闹,妇女们坐在旁边缝补,炊烟从庄里的烟囱里升起,混着饭菜的香气,飘在金黄的暮色里。

宋阳站在庄墙上,望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半年的厚积薄发,不是为了永远安稳,而是为了在风暴来临时,能稳稳地站住脚跟。不管将来是清军回头,还是大顺军来犯,不管是新的粮官加码粮饷,还是周边势力再起纷争,宋家庄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准备用满仓的粮食当后盾,用锋利的火器当威慑,用团结的庄民当根基,在乱世里,守住这一方来之不易的安稳,守住这烟火气十足的家园。

晚风拂过,庄西哨塔上的“顺”字旗还在轻轻摇曳,却再也不是宋家庄唯一的挡箭牌。真正的挡箭牌,是田地里的粮食,是工坊里的火器,是学堂里的书声,是庄民们强壮的臂膀,是他们心里那股在乱世里活下去的韧劲。宋阳知道,只要这些还在,宋家庄就能在任何风暴里,稳稳地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