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不要过来,我有病 > 第118章 空巢与新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儿子们离开后的颐园,仿佛被抽走了一部分蓬勃的、喧闹的生气,确实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需要时间适应的“安静”之中。这种安静,是物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最初的那段日子,宅邸里充满了各种不适应带来的细微声响和空洞感。莫嘉嘉在准备早餐时,总会下意识地拿出足够十个人份量的食材,然后对着厨房里那五个空了很久的、专属的咖啡杯和早餐盘发愣,良久,才默默地将多余的材料收回冰箱。宫祈烨的书房似乎也变得过于安静了,少了许多与宫曦宸就某个战略推演或战术细节进行的、时而激烈时而深入的讨论声,只剩下他一个人对着地图和文件沉思时,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显得格外清晰和孤独。萧景睿觉得家里“冷清得让人心慌”,甚至开始“不务正业”地频繁去“骚扰”正在工作的女儿们,或者拉着叶寒御下棋,试图用各种方式填满那份突然多出来的、无所适从的时间。就连庭院里,似乎也因为少了萧煜城大声指挥工人调整景观、以及司徒明轩和沐瑾瑜偶尔在草坪上散步讨论的身影,而显得比往日空旷了许多。

然而,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家庭也是如此。这种“空巢”状态,并未持续太久,就催生出了新的动态平衡和生长方向。就像一棵大树,虽然有几根粗壮的枝干伸向了远方,但主干依然稳固,其他的枝叶也在努力汲取阳光,变得更加茂盛。

女儿们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某种心理上的蜕变,变得更加独立、担当,并开始有意识地将她们的影响力向内渗透,填补哥哥们离开后留下的某些空白。

宫玥在出色完成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本职工作之余,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家族内部事务的管理。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牵头建立了一个面向家族所有雇员及其直系亲属的“心理健康支持计划”,提供匿名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她还协助莫嘉嘉,打理家族名下的几个慈善基金会,尤其关注青少年心理教育和战后儿童创伤修复领域,将家族的财富与社会责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她沉静而富有同理心的管理风格,赢得了内部员工的高度赞誉。

萧玥的艺术中心在她的独立运营下,不仅业绩斐然,更成为了城市文化地标之一。她策划的几次展览,既叫好又叫座,展现了出色的商业头脑和艺术品味。她开始尝试将艺术与商业、科技进行跨界融合,策划了名为“数字敦煌”的沉浸式艺术展,引起了巨大轰动。萧景睿看着女儿拿回来的、一份份漂亮的财务报表和媒体报告,虽然嘴上不说,但眼中时常闪过掩饰不住的赞赏与骄傲。

沐璇在法律学院的表现愈发耀眼,几乎囊括了所有重要的奖学金和模拟法庭比赛的冠军。她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论学习,开始主动协助沐泽渊处理一些来自海外的、相对简单的国际法务咨询和文件初审工作。她敏锐的法律嗅觉和严谨的逻辑,常常能给沐泽渊带来新的思路。沐泽渊开始将她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助手和未来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需要呵护的女儿。

叶琳在古籍研究所参与的那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中,凭借其扎实的文献功底和沉静专注的研究态度,成功破解了几个困扰团队许久的断句和释义难题,撰写的研究报告得到了导师和业内泰斗的高度评价,她的名字开始在国内古典文献研究领域的小圈子里悄然传开。她依旧话不多,但那份从故纸堆中淬炼出的沉静与智慧,却让她在家庭讨论中,偶尔提出的一两句见解,都显得分量十足。

司徒静在医学院的成绩一如既往地名列前茅,同时,她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司徒明轩之前搭建的框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为全家人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她不仅录入了所有人的基础健康数据、过敏史、用药记录,还链接了京市几家顶尖医院的实时挂号和新药试验信息通道,甚至设定了定期提醒体检和接种疫苗的功能。这个系统,成了颐园内部另一个无声的、却至关重要的守护网。

父辈们也在悄然调整着他们的生活节奏和重心,逐渐从一线的具体事务中抽身,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略思考、经验传承和享受生活本身上,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半退休”生活。

宫祈烨逐渐减少了日常的军事会议和视察,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对全球安全格局演变、新兴技术对战争形态影响等宏观战略问题的深度研判中。他偶尔会受邀去国防大学给高级军官培训班讲课,将自己毕生的实战经验和战略思考,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年轻的一代。书房里,他与宫曦宸的激烈讨论,变成了越洋视频里父子间对国际局势的冷静分析与信息互换。

叶寒御似乎真正开始享受远离政治漩涡中心的生活。他在颐园的花房里亲手栽种了几株名贵的兰花,每日浇水施肥,乐在其中;兴致来时,会和叶琳在书房里泡上一壶茶,对着某首生僻的唐诗宋词,探讨一下古代的政制与人心。然而,这并非完全的归隐。政坛上某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决策背后,明眼人依然能隐约感受到他那双无形的手在幕后运筹帷幄,只是手段更为超然和隐蔽。

萧景睿做出了一个让业界震惊的决定:他将萧氏商业帝国的绝大部分日常运营和决策权,下放给了由他亲手选拔和培养的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自己只保留董事长职位,专注于周期性的财报审核、重大的战略性投资决策(比如对某些前沿科技和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以及……兑现他多年前对莫嘉嘉的承诺——陪伴。他们开始认真地规划一次长达数月的、环游世界的浪漫之旅,路线图就铺在萧景睿书房的地板上,上面贴满了莫嘉嘉标注的、想去的地方。

司徒逸和司徒明轩虽然分隔两地,但现代通讯技术让他们的科研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他们通过加密的高速数据链路,共享实验数据,实时讨论分析结果,甚至联合申请了一项旨在探索记忆痕迹精准干预技术的国际大型科研基金。父子俩一个经验丰富,一个思维活跃,在学术上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沐泽渊则自然而然地成了沐璇最严格也最用心的导师。他开始系统地指导她处理复杂的跨国并购案和国际商事纠纷,将自己积累了一生的谈判技巧、法律文书起草的精髓、以及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洞察,倾囊相授。同时,他也开始着手整理自己多年的法学笔记和判例分析,计划撰写一部关于《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东方智慧与实践》的专着,为后辈留下一些超越具体案例的思考。

每天晚上,固定的家庭视频时间,成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家庭成员们,重新“团聚”的时刻,也成了颐园一天中最具活力的“闹钟”。书房里那块巨大的高清屏幕会准时亮起,分割成五个窗口,分别连接着A国、硅谷、巴黎、瑞士和海牙。

画面里,背景各异,面孔带着时差造成的些许疲惫,却都洋溢着分享的热情。宫曦宸会穿着作战服,背景是简陋但戒备森严的办公室,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讲述A国各方势力之间微妙的平衡与潜在的冲突点,偶尔也会提及当地奇特的风俗;叶云舟通常是在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或者堆满杂物的办公桌前,一边啃着能量棒,一边吐槽硅谷疯狂到变态的工作节奏,或者分享某个技术难题被攻克时的喜悦;萧煜城的背景最为丰富多变,有时是在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廊工地,灰尘仆仆,有时是在塞纳河边的咖啡馆,他会兴奋地展示分中心的设计图纸,或者吐槽法国官僚体系的效率,以及他遇到的那些性格古怪却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司徒明轩的背景总是整洁明亮的实验室,他会用白板细致地讲解他最新的实验发现,关于某个神经递质在记忆提取中的作用,虽然专业术语很多,但家人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沐瑾瑜则通常是在庄严肃穆的会议厅外,或者他位于日内瓦湖边的临时公寓里,严谨地分析着仲裁会议上各方代表的立场博弈和法律论点交锋,偶尔也会无奈地感叹欧洲各国法律体系的差异带来的沟通成本。

而颐园这边,女儿们和父亲们则会轮流向哥哥们汇报家里的情况——宫玥慈善基金的新进展,萧玥艺术展的盛况,叶琳的研究发现,司徒静医学院的趣事,莫嘉嘉新学的菜式,宫祈烨和叶寒御对时局的点评,萧景睿和莫嘉嘉的旅行计划,司徒逸和沐泽渊的工作近况……琐碎而真实,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分离,带来了绵长的思念和不可避免的担忧,但也催生了更为紧密的情感纽带和更为独立的个人成长。帝国的根基未曾有丝毫动摇,只是守护它、拓展它的力量,已经从颐园这个中心,如同生命的根系和枝叶,坚韧而蓬勃地延伸向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新的故事,正在这个星球的不同经纬度上,由每一个家庭成员,同步奋力书写着。颐园的灯火,依然温暖而明亮,它不再仅仅是物理上的归宿,更升华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彼此看见、相互吸引的引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