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 > 第56章 对大秦的规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海关外的风,裹挟着草原的凛冽与中原的温润,拂过连绵的旌旗。大秦迁都的队伍如一条黑色巨龙,在驿道上缓缓蠕动,每一步都踏得沉稳而坚定。数万黑龙铁骑甲胄森然,日光倾泻在冰冷的金属上,折射出慑人的寒芒,护着中央那辆黑金龙辇,宛如拱卫着世间唯一的尊荣。

龙辇内,孙宇指尖轻叩案几,发出规律的轻响,与车外车轮碾地的沉音交相呼应。他微微掀起车帘一角,目光掠过窗外流转的景致——关外的苍茫旷野渐渐被阡陌纵横的田畴取代,低矮的土坯房化作青砖黛瓦的村落,偶有孩童追着队伍奔跑,惊起几声犬吠,带着烟火气的繁华正一点点铺展开来。

“迁都北平,不仅是将都城置于更中枢的位置,更是向天下宣告,这万里江山,已入我大秦彀中。”孙宇心中暗道。北方草原上,曹勇的征北大将军府旌旗始终挺立如峰,蒙古诸部在铁骑的雷霆威慑下,早已敛去了昔日的桀骜,连牧马都不敢越过划定的疆界;后金故地尽数划入大秦版图,皇太极带着残部北窜,试图寻得豪格的踪迹,却如丧家之犬,在茫茫雪原中销声匿迹;而东方的多尔衮,在朝鲜的所作所为虽惨烈到让听闻者咋舌——那片半岛上,除了零星躲进深山老林的幸存者,几乎被他率领的军队吞噬殆尽,可这份近乎疯狂的狠戾,也确实以最彻底的方式肃清了东方的隐患,让大秦的东侧再无威胁。

“天下初定,可百废待兴之事,却如繁星满天啊。”孙宇放下车帘,低声自语,指尖的叩击渐渐停了。

大秦迁都北平的消息,如长了翅膀般传遍天下,所到之处,无不起着轩然大波。北平城内外早已被黑龙铁骑彻底肃清,街道上彻底的士兵步伐整齐,目光锐利,百姓们虽仍带着对新朝的敬畏,不敢肆意喧哗,却也忍不住从门缝、窗隙中探出头来,打量着这支带来变革的队伍,眼神里藏着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而千里之外的南京,长江边,崇祯帝身披略显陈旧的龙袍,独自伫立在码头上。江风掀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也吹乱了他鬓边的发丝。眼前,是浩浩荡荡的船队,大小船只连绵数里,帆樯林立,如同一片浮动的陆地。几日前,黑龙铁骑护送龙辇北上的消息传到南京,那一刻,崇祯便知,大明的气数,是真的尽了。

江南的官员士子们,大多是识时务的俊杰,如今都看清了天下大势,知道大秦一统已成定局,纷纷作壁上观,谁也不愿轻易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愿意随他南迁东番的,不过是些骨子里刻着大明印记的死忠,人数寥寥,望着这稀稀拉拉的队伍,崇祯心中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苦涩。

“走吧。”他最后望了一眼北岸那片承载了朱家数百年兴衰的土地,眼中闪过无尽的怅惘,最终还是毅然转身,踏上了旗舰的踏板。随着一声悠长的号角,数万艘船次第扬帆,破开江面的晨雾,向着茫茫大海驶去,将故国的轮廓越抛越远。海风吹在脸上,带着咸腥的湿意,也带着刺骨的寒凉,崇祯立在船头,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竟不知前路是万丈深渊,还是一线生机。

崇祯一走,南方各省便如断了主心骨的巨人,再无半分抵抗之力。大秦军队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接管了一座座城池,城门处换上了大秦的玄黑旗帜,城楼上的守军也换成了身着统一甲胄的士兵。各地的地主豪绅们,早已听闻大秦铁骑的威名,更怕被清算旧账,纷纷抢在军队入城前,主动开仓捐粮,献出家产土地,只求能在新朝之下保全宗族性命。

半月后,北平紫禁城。

孙宇立于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宫墙外渐渐恢复热闹的市井。街道上已有小贩挑着担子叫卖,行人往来穿梭,虽不如盛世时那般喧嚣,却也透着一股复苏的活力。然而,他的眉头却微微蹙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

如何处置那些前明旧吏?是尽数罢免,还是择其可用者留用?新的官制该如何建立,才能既高效运转,又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如今各地虽靠军管维持着秩序,但军队终究是利刃,用于征战杀伐尚可,长此以往掌管民政,难免会失之刚猛,非长治久安之道,终究要归于文治。

“来人。”孙宇扬声道。

“属下在!”一名黑龙铁骑应声推门而入,步伐沉稳,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利落的声响,不带半分拖泥带水。

孙宇转过身,目光落在他身上,缓缓开口:“你可会治理城镇?”

铁骑抬起头,面容刚毅,声音沉稳如钟:“回主公,属下能治理好城池。”

孙宇微微一怔,有些意外:“你懂民生庶务?如赋税、水利、教化这些?”他忽然想起黑龙铁骑的特殊来历——他们并非寻常士兵,而是经秘法培育而成,遂又追问,“是你一人有此能,还是所有铁骑皆有涉猎?”

“回主公,我等皆有涉猎。论及经史子集、民生治理之术,不逊于科举状元之才。”铁骑的回答依旧简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孙宇心中了然,果然是培育秘法的功效,不仅强化了他们的武力,更赋予了他们远超常人的学识。他沉吟片刻,一个念头在脑海中渐渐清晰:“既如此,今后大秦的官员,便先从你们之中选拔。”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也需给天下人一个机会——凡欲入仕为官者,修为最低需达炼骨境。”

以武道门槛筛选官吏,既能保证官员拥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处理政务,更能凭借他们的修为确保忠诚度——毕竟,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任何小动作都难以施行。同时,这也能倒逼天下人崇尚武道,提升整个大秦的国民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但很快,他又想到一层疏漏:“你们虽有才干,通晓典籍,却对地方的风土民情、宗族纠葛未必熟悉。这样,每到一地任职,需先寻访当地有声望的乡绅耆老,邀请他们辅佐政务,待熟悉当地水土人情后,再全权接管。”

“属下遵命!”铁骑沉声领命,叩首后起身退下,动作依旧利落。

御书房内重归寂静,孙宇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指尖缓缓划过北平的位置。迁都、登基、建制……这一路走来,大秦的根基正如同老树盘根,一点点在这片土地上扎得更深、更稳。但他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北方雪原上,皇太极仍在潜逃,犹如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暗雷;东方海外,多尔衮手握重兵,其心性难测,今日的忠诚难保不是他日的隐患;还有远遁东番的大明余脉,未必没有卷土重来之心;更不用说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古老势力,或许正窥伺着这天下变局。

窗外,夕阳正缓缓沉落,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一片辉煌的金红,光芒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孙宇的目光越过宫墙,望向遥远的天际,深邃如渊。

属于大秦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将是这场大戏唯一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