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弈 > 第132章 借来的东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电话那头的沉默只持续了数秒,但在我感觉中却无比漫长。何助理平稳的呼吸声,像是一种无声的催促。

团队低迷的士气、赵劲松期盼的眼神、项目被打回时那份屈辱感……这些画面在我脑中飞速闪过。我知道,拒绝意味着可能再次错失良机,在韩志军编织的密不透风的网中继续窒息。而接受,则意味着我必须踏上陈宇铺设的这条危险捷径。

“感谢陈总的好意,以及对天州制造业的关心。”我最终开口,语气平静,措辞谨慎,“产业园的发展,确实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客观、专业的媒体报道,我们欢迎。”

我没有说“需要”,而是说“欢迎”;没有承诺任何东西,只是对“客观报道”表示开放态度。这是我能在当前局面下,为自己保留的最大限度的底线。

何助理显然听懂了我的弦外之音,但他并不在意,语气依旧热情:“太好了,林市长!陈先生也是这个意思,让事实说话。我这边会尽快联系几家权威财经媒体,安排资深记者过来做深度调研和采访。届时还需要市政府,特别是您和赵劲松市长这边给予必要的配合。”

“可以。具体对接事宜,请与市政府办公室联系,我们会按程序办理。”我公事公办地回应。

“明白。那就不打扰林市长了。”

挂断电话,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这借来的东风,固然可能吹开眼前的迷雾,但风源却掌握在陈宇手中。他能让风吹向我,未来也能让风转向,甚至掀起更大的风浪。

几天后,果然如约而至。国内两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的记者团队,以“调研区域经济发展”的名义抵达天州。他们手持着宇驰集团助理开具的介绍信,但采访请求直接发到了市政府办公室。

我指示李伟,按照接待媒体采访的正常流程办理,不搞特殊化,但要求赵劲松和工信局、相关企业务必做好充分准备,实事求是地展示项目的优势、进展和面临的困难。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记者们显然做足了功课,问题提得相当专业和深入,不仅关注技术和发展前景,也敏锐地触及到了项目在本地推进中遇到的一些“非技术性障碍”。赵劲松在回答时,虽然措辞委婉,但也客观陈述了在土地、配套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实际情况。

我知道,有些话,通过我的口说出来是“抱怨”,通过赵劲松的口说出来是“反映情况”,而通过这些有分量的财经媒体之口报道出去,就可能成为需要上级关注的“问题”。

采访结束后不久,一篇题为《天州制造业转型样本调查:高端产业园在“战略”夹缝中求生》的深度报道,率先在一家知名财经周刊的网站上刊发。文章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高度评价了产业园项目的产业价值和务实风格,同时也不点名地指出了其面临的地方资源倾斜不足、审批流程冗长等困境。

这篇文章像一块巨石投入湖中,立刻在省内的经济圈和政界引起了不小的涟漪。虽然本地媒体在韩志军的掌控下集体失声,但网络和省级层面的关注却无法被完全屏蔽。

我很快就感受到了变化。

先是省工信厅的那位老领导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带着几分欣慰:“林别啊,看到那篇报道了!写得很好嘛,有理有据!你们坚持的方向是对的,省里很多领导也注意到了。要顶住压力,把好的项目做实!”

接着,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一位省委副秘书长的秘书,也私下向我表达了“关注”,并暗示观摩会的项目名单“可能还会有调整优化的空间”。

就连市委大院里,一些之前态度暧昧的中层干部,看我的眼神也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打招呼时多了几分真诚的敬意。

赵劲松更是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之前一直推诿扯皮的规划局和临港区,主动联系他,表示产业园拓展区的规划“可以再研究”,土地平整工作“会尽快排上日程”。

“市长,这阵东风,真是来得太及时了!”他脸上多日不见的阴霾一扫而空。

我看着他那重新燃起斗志的样子,心里却五味杂陈。这阵东风确实吹散了一些迷雾,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它来自陈宇。我利用了这风,却也欠下了一笔更重、更难以偿还的“人情”。

韩志军那边出奇地沉默,没有就这篇报道发表任何公开评论,但我知道,他绝不会善罢甘休。暂时的退让,往往是为了更猛烈的反扑。

借来的东风,能助我航行多远?而最终,我需要付出的代价又会是什么?这些问题,像幽灵一样盘旋在我心头,无法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