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弈 > 第128章 无形的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路线之争的号角吹响后,韩志军的策略从宏观定调迅速下沉到微观执行层面。一道无形的墙,开始在我与各区县、各部门之间悄然筑起。

最先感受到这堵墙的是赵劲松。他按计划带队前往天州市下辖的临港区,协调解决高端制造产业园拓展区的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临港区区委书记吴爱国,是位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过去与市政府配合还算顺畅。

然而这次,赵劲松明显感觉到了不同。

会议室里,吴爱国依旧热情地接待,茶水点心一应俱全。但每当赵劲松切入正题,提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资金分摊方案时,吴爱国就开始打太极。

“劲松市长,不是我们不支持市里的项目啊。”吴爱国一脸为难,“您是知道的,我们临港区现在重心全都扑在生态科技走廊的配套建设上,韩书记亲自抓,三天一调度,五天一汇报,人力、物力、精力都绷得紧紧的。您说的这个拓展区,我们肯定全力配合,但具体时间上,恐怕……得等我们先把走廊那边的硬骨头啃下来。”

“吴书记,产业园拓展区是去年就定下的规划,几家重点企业等着落地投产,关系到几千人的就业和后续几十亿的产值,耽搁不起啊。”赵劲松试图施加压力。

“我懂,我懂!”吴爱国连连点头,表情诚恳,“可是劲松市长,您也得体谅我们的难处。韩书记强调了多少次,全市一盘棋,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大事’就是生态科技走廊,我们要是分散力量去干别的,到时候耽误了走廊建设,这个责任……我可担待不起啊。”

他巧妙地把韩志军的“统一思想”和“集中资源”搬了出来,把自己放在了忠实执行市委决策的位置上,让赵劲松的所有催促都显得像是在破坏“大局”。

类似的场景,在其他几个区县和关键部门接连上演。规划局说,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按照“市委最新战略意图”进行修编,原有的一些工业区块规划存在“优化调整”的可能,建议产业园项目“稍安勿躁”。环保局对产业园新入驻项目的环评审批,也变得格外“严谨”和“细致”,流程无形中拉长了许多。

更让人憋闷的是,你明明知道对方是在故意拖延、设置障碍,却抓不到任何把柄。所有理由都冠冕堂皇,所有程序都看似合规。他们只是在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只是在“认真履行职责”。

这堵墙,是用“政治正确”和“组织原则”砌成的,柔软却坚韧,让你无处着力。

我亲自给两个区的书记打了电话,他们的态度恭敬无比,满口答应“尽快研究”、“全力推进”,但放下电话,一切照旧。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我这个市长的指示,但他们更不敢冒着得罪市委书记、被扣上“不顾大局”帽子的风险。

“市长,这样下去不行啊。”赵劲松从下面跑了一圈回来,累得嗓子都有些沙哑,“下面的人现在都学精了,不说不行,就是拖着不办。咱们有劲没处使!”

周海也提供了更深入的信息:“我私下了解过,韩志军前段时间分别找这几个区县和部门的一把手谈过话,具体内容不清楚,但谈话之后,他们的态度就明显转变了。估计是给了压力,也或许……许了承诺。”

我站在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城市的脉络。一条条道路,一栋栋建筑,看似清晰,但其间运行的规则和力量,却已悄然改变。韩志军不需要罢免我的职位,他只需要让我指挥不动这支队伍,让我推动的政策出不了这间办公室,我就成了一个被架空的市长。

这种被无形之力束缚的感觉,比面对徐振坤时的正面冲突,更让人感到窒息。

“我们不能被他们拖垮。”我转过身,对赵劲松和周海说,“他们筑墙,我们就想办法绕过去,或者,在墙上开一扇窗。”

“怎么绕?”赵劲松问。

“他们卡的是政府资源和审批流程。”我思路逐渐清晰,“那我们就在市场和企业端想办法。劲松,你梳理一下,除了金源银行,还有哪些金融机构可能对我们的产业项目感兴趣?另外,看看有没有可能争取省里的专项产业基金,绕过市里这一层。”

“省里?”赵劲松眼睛一亮,“对!如果能把我们的项目纳入省重点,韩志军再想卡,也得掂量掂量!”

“这是一个方向。”我点点头,“周海,你那边继续留意,看看韩志军那边在推进生态科技走廊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可供我们利用的破绽。他求快,就容易出纰漏。”

“明白。”

下属领命而去。办公室里再次剩下我一人。面对这堵无形的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激起了更强的斗志。权力的游戏,不只是位置的争夺,更是意志和智慧的较量。

韩志军,你想用这堵墙困住我?那我们就来看看,是你的墙厚,还是我的办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