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官弈 > 第89章 雁栖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雁栖居(上)

论坛的第一天,内容充实而紧凑,来自顶尖学府的学者和中央部委的政策制定者们,围绕着宏观经济走势、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我坐在台下,认真记录,大脑飞速运转,不断将听到的理论与青州的实践进行对照、印证、思考。这确实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许多模糊的想法在专家的剖析下变得清晰,也让我对青州未来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深的考量。

然而,无论台上的演讲多么精彩,我的心底始终存在一个细微却持续不断的背景音——今晚七点,“雁栖居”。

随着下午会议结束的时间临近,这种隐秘的期待感愈发清晰。我婉拒了其他地区同僚共进晚餐的邀请,以“约了在京老友”为由,独自返回酒店。冲了个澡,换上一身相对休闲但依旧得体的便装,我看着镜中的自己,竟然感到一丝久违的、类似于年少时赴约前的紧张。

这种情绪让我有些失笑。在青州,面对再复杂的局面、再强大的对手,我也能保持冷静和沉稳。此刻,却因为一个女子的邀约而心绪不宁。

按照沈墨发来的地址,我提前半小时出发。出租车穿过繁华的街区,最终拐进后海附近一条幽静的胡同。青砖灰瓦,朱门紧闭,“雁栖居”的牌匾低调而古朴,若不仔细寻找,极易错过。

我报上沈墨的名字,身着旗袍的服务员训练有素,没有任何多余的询问,便微笑着引我入内。穿过几重院落,亭台水榭,曲径通幽,最终被引入一个独立的小包间。包间不大,陈设典雅,燃着淡淡的檀香,窗外是一方精心打理过的微型庭院,竹影婆娑,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服务员奉上清茶后便悄然退下,并轻轻拉上了门。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人。我坐在黄花梨木的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等待着她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距离七点还有五分钟。包间的门被无声地推开。

沈墨走了进来。

她穿着一件浅烟灰色的羊绒高领毛衣,外搭一件米白色的长款风衣,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披在肩头,脸上施了淡妆,恰到好处地遮掩了可能残留的病容,却比平日里少了几分职场的锐利,多了一丝柔和与……人间烟火气。

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微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在我对面的位置坐下。动作依旧从容,但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她放下手包时,指尖似乎有瞬间的迟疑。

“路上有点堵。”她解释了一句,声音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清冷调子,但或许是因为环境的不同,听起来不再那么有距离感。

“没关系,我也刚到。”我起身为她斟了一杯茶,“身体……都好了?”

“嗯。”她接过茶杯,指尖不经意间与我的轻触,一瞬即分,却仿佛带着微弱的电流。她垂下眼帘,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白汽,“劳你挂心。”

简单的对话后,包间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安静。不同于以往讨论公事时的目标明确、针锋相对,也不同于电话里因她生病而引发的单向关切,此刻,我们面对面坐着,脱离了熟悉的环境和固定的议题,一时竟有些不知该如何开启话题。

这种沉默并不尴尬,反而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我们都在重新定位着彼此在这次会面中的角色。

最终还是沈墨率先打破了沉默。她抬起眼,目光恢复了惯有的清明和锐利,只是这份锐利此刻是对着我的:“青州这次,做得不错。能在那种情况下,顶住压力,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还处理好了突发危机。陈书记在部里开会时,都提到了青州的案例。”

她的话题转回了我们最熟悉的领域,这让我稍稍松了口气,仿佛找到了熟悉的锚点。“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也多亏了你之前的提醒。”我谨慎地回应。

“不是我提醒就有用的。”她轻轻摇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或许是赞赏?“关键是你听进去了,而且有能力把它落地。很多人,坐在那个位置上,要么刚愎自用,要么畏首畏尾。”

她的话让我心中微动。这几乎是她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肯定我的能力。

“标杆城市的结果,虽然还没正式公布,但内部评议,青州优势明显。”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语气平淡地抛出一个重要信息,“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就算拿到了这块牌子,也只是开始。后续的资源投入、政策配套,以及……来自竞争对手的反扑,只会更激烈。”

我点点头:“我明白。袁家那边,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最近很安静。”沈墨放下茶杯,目光若有所思,“但这不像是他们的风格。柳云天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似乎在整合资源。我怀疑,他们可能在酝酿更大的动作,目标可能不仅仅是青州,或者……不仅仅是用商业手段。”

她的分析让我的心情再次凝重起来。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被轻轻敲响,服务员开始上菜。精致的药膳菜肴一道道摆上桌,空气中弥漫开食物特有的温暖香气。

“先吃饭吧。”沈墨拿起筷子,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淡,“这里的茯苓鸽子汤和黄芪炖鸡,对恢复元气确实不错。你最近耗神也不少,可以尝尝。”

她竟然还记得我电话里说她推荐的药膳粥不错,此刻更是直接点明了适合我的菜品。这种不着痕迹的关心,像一股暖流,悄然浸润了我因公务而略显冷硬的心房。

“好。”我拿起筷子,从她推荐的汤品开始。

晚餐在一种介于公务交谈和私人闲谈之间的微妙氛围中进行。我们偶尔会交流几句对论坛议题的看法,偶尔也会就某道菜品的口味评价一二。大部分时候是安静的,只能听到细微的咀嚼声和碗筷轻碰的声音。

这种安静并不难熬。相反,我竟然从中体会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默契。我们似乎都不需要刻意寻找话题,仅仅是共享这片刻的、脱离各自战场和身份的时光,便已足够。

---

雁栖居(下)

晚餐接近尾声,服务员撤下残席,重新奉上清口的绿茶和几样精致的点心后,便再次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茶香袅袅,包间里再次只剩下我们两人。经过一顿饭的缓冲,之前那种初见的微妙紧张感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松弛,却也更加微妙的氛围。

沈墨没有再看我,而是将目光投向窗外幽静的庭院,月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她沉静的侧脸上。她似乎陷入了某种思绪,手指无意识地沿着白瓷茶杯的边缘轻轻划动。

我也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她。褪去了平日里那层用于自我保护或者说与人保持距离的冰冷外壳,此刻在朦胧月光和温暖灯影下的她,显露出一种罕见的、真实的柔和。我忽然意识到,抛开那些显赫的背景和惊人的能力,她也只是一个会生病、会疲惫、或许……也会感到孤独的年轻女子。

“有时候,”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说,“会觉得挺累的。”

这句话来得有些突兀,与她一贯展现出的强大和掌控力截然不同。我微微一怔,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看着你们在地方上冲锋陷阵,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而我们在上面,看似超脱,实则同样步步惊心。”她收回目光,看向我,眼神里带着一丝淡淡的倦意,“盘根错节的关系,无处不在的博弈,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被解读出无数种含义。想做成一点事情,太难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谈及自身的处境和感受。以往,她总是作为观察者、提醒者甚至是裁决者的角色出现,冷静地分析局势,精准地提供支持。此刻,她话语中流露出的那一丝无力感,让我看到了她强大表象下的另一面。

“都一样。”我轻声回应,带着理解的共鸣,“在青州,看似我主导一切,但每一个决定背后,又何尝不是权衡、妥协和冒险?权力的另一面,就是无穷的责任和压力。”

她看着我,嘴角似乎微微向上弯了一下,形成一个极淡的、转瞬即逝的弧度。“是啊。所以,看到你能在青州打开局面,我……”她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觉得挺好的。”

这句简单的“觉得挺好的”,从她口中说出来,却蕴含着远超字面意义的分量。那是一种超越了盟友身份的、发自内心的认可,或许,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谢谢你,沈墨。”我郑重地说道,不仅仅是为了这次的肯定,也是为了过去无数次她在我迷茫或危难时点醒我、支持我。

她摇了摇头,重新端起茶杯,将那一丝流露的情绪收敛起来,恢复了平日的冷静:“不必谢我。帮你,也是在帮我们自己。汉东,乃至更高层面,都需要像你这样的干部。”

话题似乎又回到了公事的轨道上,但气氛已经截然不同。我们之间,那层坚冰已经融化,一条更加紧密、也更加复杂的纽带正在悄然连接。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窗外月色渐深。

“不早了。”沈墨看了一眼时间,站起身,“你明天还有论坛。”

我也随之起身。

我们并肩走出“雁栖居”,清冷的夜风扑面而来。胡同里安静异常,只有我们两人的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回响。

一辆黑色的轿车无声地滑到我们面前停下。她拉开车门,在上车前,停顿了一下,回过头看我。月光下,她的眼眸格外清亮。

“林别,”她叫了我的名字,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前路不会平坦,但……你不是一个人。”

说完,她俯身坐进车里,关上了车门。轿车悄无声息地驶离,消失在胡同的尽头。

我独自站在原地,寒冷的夜风中,她最后那句话却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灼灼燃烧。

“你不是一个人。”

这不仅仅是一句鼓励,更像是一种承诺,一种盟约。

我抬头望向京城深邃的夜空,深深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心中所有的迷茫和疲惫仿佛都被涤荡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坚定的信念和……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力量。

(第八十九章完。通过“雁栖居”的私密会面,深入展现了林别与沈墨之间从战友情谊向更深层次情感的转变,两人在事业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相互支撑关系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