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雄因“急性阑尾炎”被紧急送入省人民医院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疑虑。
宋秘书长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与省纪委书记王建峰通了电话,两人的语气都异常凝重。随后,一系列紧急措施被迅速部署下去。
由省纪委和省委办公厅双重授权,一支由办案经验丰富的纪委干部、可信赖的公安干警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派的专人(由一位沉稳的副处长担任)组成的联合监护小组立刻进驻省人民医院。吴天雄被安排在住院部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人病房,病房内外设置了多重安保,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守,所有进出人员,包括医护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核查和登记,并且必须有监护小组人员在场。对他的治疗,由医院方面组成的专家小组负责,但所有治疗方案和用药都需经过监护小组报备。
与此同时,对吴天雄的讯问也并未因他的病情而完全停止。在他手术麻醉苏醒后,身体状况稍趋稳定的间隙,由纪委指定的审讯专家就会在医生的允许和监护下,进入病房进行短时间的、策略性的问询。问题主要围绕王启明交代中提到的一些关键细节,以及他所谓的省里“根基”和“自己人”进行敲打,既不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思考时间,也持续施加心理压力,防止他利用生病的机会与外界串供或构筑心理防线。
病房之内,是一场关乎意志与健康的特殊较量;病房之外,则是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宋秘书长亲自坐镇办公室,协调各方。他要求医院方面提供吴天雄全部的病历资料和手术记录,由办公室协调卫生系统的专家进行独立评估,以确认其病情的真实性和手术的必要性。初步评估结果显示,阑尾炎诊断明确,手术指征存在,从纯医学角度似乎挑不出太大毛病。但这过于“恰到好处”的时机,依然让所有人无法释怀。
“就算病是真的,这病生的时间,也未免太巧了!”宋秘书长在一次内部通气会上,敲着桌子说道,“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人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我们的动向,甚至可能对吴天雄在里面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才能在关键时刻,打出这样一张牌!”
他的判断让所有人脊背发凉。如果连办案基地内部的情况都可能被泄露,那对手的渗透能力就太可怕了。领导小组立即责成纪委和政法委,对办案基地的内部管理、人员背景进行一轮最严格的秘密审查,同时对所有接触过吴天雄案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排查。
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开始出现一些流言蜚语。几个匿名的网络账号开始散布消息,称“汉东省专项治理搞刑讯逼供,导致涉案商人突发重病生命垂危”,试图将水搅浑,博取不明真相者的同情,给调查工作施加舆论压力。
面对这种污蔑,省委宣传部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迅速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简短声明,称“相关涉案人员因病正在规范治疗中,案件正在依法依纪办理”,既澄清了事实,又堵住了造谣者的嘴,没有过多纠缠。
我作为信息枢纽,密切关注着各方动态,将病房内外的进展、社会舆论的反应以及内部排查的情况,及时汇总形成每日简报,报送宋秘书长和领导小组各位领导。工作的紧张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几乎吃住都在办公室,大脑时刻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沈墨的信息再次到来,这次带着更明确的警示:
“病榻亦为战场,拖延即为反击。彼辈意在争取时间,销毁痕迹,重组防线。须防其断尾求生,亦须防其狗急跳墙。关键证据,恐在境外。”
她的判断与宋秘书长的分析不谋而合。吴天雄的“病”,很可能就是对方争取时间、调整策略的一步棋。而“关键证据在境外”的提示,则让我心头一紧,想起了“鼎泰实业”和“昌隆土石方”那些复杂的海外股权结构。如果核心资产和交易记录都在境外,那调查取证的难度将呈几何级数增加。
就在吴天雄术后第三天,病情趋于稳定,纪委同志准备加强审讯力度时,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从境外传来——通过特殊渠道获悉,与吴天雄和“鼎泰实业”关系密切的那个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离岸公司,其账户近期有异常的大额资金转移迹象,似乎正在匆忙进行资产剥离和转移!
对手果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在利用吴天雄生病争取到的时间里,正在紧急切割联系,转移罪证!
消息传来,宋秘书长脸色铁青,立刻向王建峰书记和陈书记做了紧急汇报。一场与时间赛跑、跨境追踪取证的特殊战斗,悄然打响。而病床上的吴天雄,似乎成了双方争夺的一个关键节点——他知道的,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