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弄堂里的梧桐树叶被晒得发脆,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落在青砖地上,被来往的脚步碾成碎末。张阿婆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给托儿所的孩子们缝小布偶,线轴放在膝盖上,手指灵活地穿梭,布偶的眼睛是用黑纽扣缝的,透着灵气。“阿婆,您这布偶做得真好看!”刘嫂抱着刚哄睡的小儿子走过来,把孩子放在旁边的小床上,“今天扫盲班学了‘责任’两个字,淑娴妹子说,这两个字跟李股长最配。”

张阿婆抬头笑了笑,手里的针线没停:“振邦这孩子,打小就有责任心,现在当了副股长,更是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她往局里的方向望了望,“听说最近局里有大动作,要提拔干部,俺估摸着,振邦肯定有戏。”

李振邦此刻正站在市局的会议室里,面前坐着几位市局的领导,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案卷,是他牵头的专项行动总结报告。桌上的搪瓷杯里,热水冒着热气,映得他脸上的神情格外认真。“各位领导,本次专项行动,我们共破获各类民生案件二十七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三十四人,追回工业券、粮票等各类票证八百多张,生产零件一百二十多个,挽回群众经济损失两千三百多元,有效打击了黑市投机倒把行为,稳定了辖区生产生活秩序。”

市局局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干部,姓陈,穿着藏青色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他拿起桌上的报告,翻了翻,点点头:“李振邦同志,你的工作做得很扎实,群众反映很好,闸北分局多次向市局推荐你,说你有担当、有能力,能啃硬骨头。经过市局党组研究决定,任命你为闸北分局刑侦股股长,负责全面工作,你有没有信心?”

李振邦心里一紧,随即涌起一股暖流,他站起身,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谢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带领刑侦股的同志们,再接再厉,为人民服务,守护好辖区的平安!”

从市局回到分局,赵局长已经在办公室等他,手里拿着一份任命通知书,上面盖着市局的红章。“振邦,恭喜你!”赵局长把通知书递给他,“你这是实至名归,以后刑侦股的工作,就全靠你了。”他拍了拍李振邦的肩膀,“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说,分局会全力支持你。”

李振邦接过任命通知书,指尖有点发颤,这张薄薄的纸,承载的是组织的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谢谢赵局长,我一定好好干!”

回到刑侦股办公室,同事们已经听说了消息,老吴手里拿着个搪瓷缸,里面装着热水,笑着走过来:“振邦,不,现在该叫李股长了!恭喜你!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头儿了,我们一定好好配合你!”

老郑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包茶叶,是他自己舍不得喝的龙井:“振邦,恭喜你!之前是我不对,对你有偏见,这段时间跟你共事,我服了,你确实有能力,以后我听你的,好好干活!”

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也纷纷祝贺,气氛热烈而温暖。李振邦把任命通知书放在桌上,笑着说:“谢谢大家的支持!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一起努力,把刑侦股的工作做好,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虽然升职了,但李振邦没有丝毫松懈,他知道,新的岗位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当天下午,他就组织刑侦股的同志们,召开了工作会议,梳理近期的案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老吴,你负责民生案件,重点关注邻里纠纷、票证倒卖等小事,老百姓的事,没有小事;老郑,你负责刑事案件,重点打击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小王、小李,你们负责走访排查,收集线索,及时反馈。”

会议结束后,李振邦正准备整理案卷,老吴拿着一份报案材料走过来:“李股长,你看这个。辖区内的红星针织厂,昨天晚上被盗了一批棉纱,是生产秋装的急需材料,厂长急得不行,说要是找不回来,秋装就没法按时生产,几百名工人都要受影响。”

红星针织厂是闸北的重点企业,生产的秋装不仅供应本地,还要支援外地,棉纱被盗,确实是大事。“走,我们现在就去现场勘查。”李振邦拿起外套,和老吴、老郑一起,往针织厂赶。

针织厂的仓库在厂区的西北角,是间大厂房,门是铁锁,锁被撬开了,地上有几个清晰的脚印,是胶鞋印,鞋底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仓库里的货架上,原本堆满的棉纱不见了,只留下一些散落的棉絮,墙角还有几个烟头,是“大前门”牌的。

厂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姓刘,穿着灰色的工作服,脸上满是焦虑:“李股长,这批棉纱是我们凭工业券买的,价值一千多元,是生产秋装的关键材料,再过半个月就要交货了,要是找不回来,我们不仅要赔违约金,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刘厂长,你别着急,我们一定尽快把棉纱找回来。”李振邦蹲下来,仔细查看脚印,“你最近有没有发现可疑人员在厂区附近徘徊?或者有没有工人反映过异常情况?”

“有,”刘厂长想了想,“大概三天前,有个陌生男人,在厂区门口徘徊,说是想找工作,我让保安把他赶走了,他还留了个电话,说要是有废品要卖,就联系他。”刘厂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电话号码,还有一个地址,“地址是闸北区芷江西路30弄5号。”

“太好了,这是重要线索!”李振邦接过纸条,“老吴,你带小王,去技术科比对脚印和烟头的指纹,看看有没有前科人员的记录;老郑,你带小李,去这个地址排查,我去厂区走访工人,看看有没有其他线索。”

李振邦在厂区走访了十几名工人,有个老工人说,昨天晚上他加班到深夜,回家时,看到一辆三轮车,从仓库方向驶出来,车上盖着帆布,隐约能看到里面是白色的东西,骑车的男人,穿着黑布衫,戴个旧帽子,和刘厂长说的陌生男人很像。

“你还记得三轮车的牌照吗?”李振邦问。

“记不清了,天黑,只看到牌照上有个‘沪A’,后面的数字没看清。”老工人说。

李振邦立刻联系交警部门,调取芷江西路附近的交通记录,很快就查到了一辆三轮车,牌照是沪A0512,车主叫王强,住在芷江西路30弄5号,正是刘厂长提供的地址。

“太好了,目标锁定了!”李振邦立刻给老郑打电话,“老郑,你们在地址附近待命,我马上带人过去,一起实施抓捕!”

芷江西路的弄堂很窄,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王强家住在弄堂的尽头,门是虚掩着的,里面传来“沙沙”的声音,像是在整理棉纱。李振邦带着老吴、老郑,悄悄推开门,里面是个小院子,王强正蹲在地上,把棉纱装进麻袋,旁边已经堆了十几个麻袋,正是针织厂被盗的棉纱。

“王强,你涉嫌盗窃红星针织厂的棉纱,跟我们走一趟!”李振邦亮出证件,老郑和老吴立刻上前,抓住王强的胳膊。

王强脸色煞白,挣扎着:“你们凭什么抓我?这些棉纱是我从废品站收的,不是偷的!”

“你还敢狡辩,厂区的老工人已经指认你了,三轮车的牌照也查到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李振邦指着地上的棉纱,“盗窃国家重点企业的生产材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你必须跟我们回局里接受调查!”

王强被带回局里后,一开始还顽抗,后来在证据面前,终于承认了盗窃事实。“俺错了,俺不该偷棉纱,俺最近赌钱输了,欠了很多债,就想到了偷针织厂的棉纱,俺知道这些棉纱值钱,想卖了还债。”

“你偷的棉纱,还有多少没卖?卖给谁了?”李振邦追问。

“还有十袋没卖,放在俺的一个朋友家里,他叫刘五,住在宝山区的一个废弃仓库里,俺已经联系好了买家,明天下午去交易。”王强说。

李振邦立刻组织警力,带着王强去宝山区的废弃仓库,抓获了刘五,追回了所有被盗的棉纱。当李振邦把棉纱送回针织厂时,刘厂长激动得热泪盈眶,握着李振邦的手:“李股长,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厂就完了!我代表全厂工人,谢谢你!”

第二天,红星针织厂的工人代表,给分局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破案神速,保驾护航”,市局也对李振邦和刑侦股提出了表扬,说他们“关键时刻能顶得上,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值得全市公安系统学习”。

虽然工作很忙,但李振邦始终没忘了邻里。张强在工厂搞技术革新,改进的机床效率提高了三成,工厂给他发了奖金,还推荐他参加上海市的青年科技竞赛。张强心里没底,晚上特意来找李振邦:“李股长,俺有点紧张,怕比不好,给工厂丢脸。”

“别紧张,你有这个实力,”李振邦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改进的机床,解决了工厂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最好的成绩。比赛的时候,放松心态,把你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就算没拿到名次,你也是我们弄堂的骄傲。”

林淑娴也鼓励张强:“张强,你这么努力,肯定能取得好成绩,我和振邦都相信你。”

在李振邦和林淑娴的鼓励下,张强重拾了信心,每天下班后,都留在工厂的实验室里,反复调试机床,优化技术参数。张阿婆也很支持他,每天都给张强煮鸡蛋,让他补身体:“俺儿有出息,俺得给俺儿补好身体,让他好好比赛。”

比赛那天,李振邦特意请了半天假,和林淑娴、张阿婆一起,去现场给张强加油。张强穿着新做的蓝布中山装,戴着红花,站在比赛台上,沉着冷静地讲解自己的技术革新成果,演示机床的操作,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最终,张强获得了上海市青年科技竞赛一等奖,颁奖的时候,他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对着台下的李振邦、林淑娴和张阿婆,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李股长,谢谢淑娴姐,谢谢俺娘!没有你们的支持,俺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回到弄堂,居民们都围了过来,王师傅手里拿着一串鞭炮,点燃后,“噼里啪啦”的响声,回荡在弄堂里。“张强,恭喜你!你真是俺们弄堂的骄傲!”王师傅笑着说。

张阿婆拉着张强的手,眼里满是骄傲的泪水:“俺儿出息了,俺这辈子没白养你!”

李振邦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暖暖的,他知道,邻里的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林淑娴的扫盲班和托儿所,也越来越红火。扫盲班的学员,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增加到了五十多人,不仅有里弄的妇女和老人,还有附近工厂的工人。托儿所也从一开始的几个孩子,增加到了二十多个,张阿婆和李大娘忙不过来,林淑娴又请了两个有经验的妇女来帮忙,街道办还特意给托儿所添置了新的玩具和桌椅。

有个学员叫张婶,是附近工厂的工人,她之前不识字,每次厂里发通知,都要麻烦同事念,很不方便。参加扫盲班后,她进步很快,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还能写简单的请假条和工作总结,厂里的领导还表扬了她:“张婶,你现在越来越能干了,以后厂里的通知,你可以帮着念给大家听了。”

张婶很感激林淑娴和李振邦:“淑娴妹子,李股长,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的扫盲班,俺这辈子都没机会认字,也没机会得到领导的表扬。”

李振邦的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有一次,他带着民警去里弄走访,遇到一个独居老人,姓王,八十多岁了,腿脚不方便,家里的煤球炉坏了,没法做饭,正坐在门口哭。李振邦立刻蹲下来,检查煤球炉,发现是炉芯堵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铁丝,把炉芯里的煤渣掏出来,又帮老人添了新煤,很快,煤球炉就冒出了火苗。

“大爷,您以后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李振邦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老人。

王大爷接过纸条,激动得眼泪直流:“李股长,你真是个好人,比俺的亲儿子还亲!”

从那以后,李振邦经常去看望王大爷,帮他买米、买面、修煤球炉,有时还带着安安一起去,安安会给王大爷唱在幼儿园学的歌,逗得王大爷哈哈大笑。

八月中旬,上海下了一场大雨,连续下了两天两夜,辖区内的一条老巷,因为地势低洼,积水已经没过膝盖,有几户居民的房子,屋顶漏雨,甚至有坍塌的危险。李振邦接到通知后,立刻带着刑侦股的同志们,赶到老巷,组织居民转移。

“大家别慌,排好队,我们先把老人和孩子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李振邦拿着喇叭,大声喊着,手里还抱着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往附近的小学跑。

老郑、老吴和其他民警,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背着老人,有的抱着孩子,有的帮着居民转移物资,大家冒着大雨,来回奔波,衣服全湿透了,贴在身上,冰凉刺骨,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林淑娴也带着扫盲班的学员,赶到老巷,给大家送水、送食物,还帮着照顾转移出来的老人和孩子。刘嫂把自己家的被子拿出来,给老人盖:“大家别担心,有李股长和民警同志们在,我们肯定能安全度过难关。”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所有居民都被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没有一人受伤。李振邦看着转移出来的居民,心里松了口气,他的衣服全湿透了,头发上的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滴,但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雨停后,李振邦又带着民警,和居民们一起,清理老巷的积水和垃圾,还联系了建筑部门,来检查漏雨和有坍塌危险的房子,进行维修和加固。王大爷拉着李振邦的手,激动地说:“李股长,谢谢你,要是没有你,俺这条老命就没了!”

这件事之后,李振邦的名声,在辖区内越来越响,居民们都说:“李股长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干部,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

市局也对李振邦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陈局长在全市公安系统会议上,特意表扬了李振邦:“李振邦同志,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是我们公安系统的榜样!”

九月初,李振邦组织刑侦股的同志们,开展了一次“平安里弄”专项行动,重点排查里弄的安全隐患,比如消防、防盗等,还组织民警,给居民们讲解安全知识,教大家如何防火、防盗、防诈骗。

行动中,李振邦发现,很多里弄的消防通道被堵塞,有的居民把杂物堆在通道里,还有的居民私拉乱接电线,很容易引发火灾。他立刻组织民警,和居民们一起,清理消防通道的杂物,整改私拉乱接的电线,还给每个里弄,配备了灭火器和消防水桶。

有个居民叫赵婶,把家里的杂物堆在消防通道里,民警让她清理,她不愿意:“这些杂物都是俺家有用的,清理了俺放哪里?”

李振邦耐心地跟她讲道理:“赵婶,消防通道是生命通道,要是发生火灾,通道被堵塞,消防车进不来,不仅会危及你的生命安全,还会危及其他居民的生命安全。你要是没地方放杂物,我帮你联系街道办,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存放。”

在李振邦的耐心劝说下,赵婶终于同意清理杂物,李振邦也帮她联系了街道办,把杂物存放在了街道办的仓库里。“李股长,谢谢你,你说得对,安全最重要。”赵婶笑着说。

专项行动结束后,辖区内里弄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整改,居民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很多。街道办的王主任,特意给分局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平安守护,为民服务”。

九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弄堂里的居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庆丰收,谢恩人”的活动,其实是为了感谢李振邦,感谢他一直以来为里弄做的事。张阿婆做了一大锅红烧肉,王师傅烤了很多红薯,林淑娴蒸了馒头,刘嫂做了面条,居民们把做好的食物,摆在弄堂的空地上,像一场热闹的盛宴。

李振邦带着林淑娴和安安,来到弄堂里,居民们都围了过来,张阿婆手里拿着一朵大红花,戴在李振邦的胸前:“振邦,你是俺们弄堂的恩人,俺们都谢谢你!”

王师傅举起搪瓷缸,里面是米酒:“李股长,来,俺敬你一杯!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居民们也纷纷举起杯子,喊着:“谢谢李股长!祝你越来越好!”

李振邦看着身边的邻里,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感动。他举起搪瓷缸,大声说:“谢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守护好我们的弄堂,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安安坐在李振邦怀里,手里拿着个小馒头,往嘴里塞,奶声奶气地喊:“爸爸,加油!”

大家都笑了起来,笑声和欢呼声,回荡在弄堂里,久久不散。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弄堂里,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