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沪上警事:1950 > 第111章 守民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弄堂里的雪下了半宿,清晨推开窗,青砖地盖了层薄白,踩上去“咯吱”响。张阿婆正蹲在托儿所门口,用扫帚扫出一条小路,扫帚划过积雪,扬起细碎的雪沫子。她哈了哈手,手指冻得发红,嘴里念叨着:“这雪下得好,明年麦子能长好,就是太冷了,孩子们的棉鞋得再垫层棉花。”

林淑娴抱着安安走出来,孩子裹着厚棉袄,小脸冻得通红,手里攥着个雪球,是陈向阳早上堆雪人的时候送的。“阿婆,这么早扫雪,冻坏了吧?”她把安安放在门口的小板凳上,递过一双厚手套,“这是振邦刚发的劳保手套,您戴上暖和。”

张阿婆接过手套,套在手上,暖乎乎的:“谢谢淑娴。振邦呢?今天是他当副局长后第一天正式上班,可别迟到了。”

“早就走了,”林淑娴笑着说,“他说要早点去局里,梳理下冬季的民生工作,还说要去看看里弄的水管,怕冻裂了。”

李振邦此刻正走在去局里的路上,厚棉鞋踩在积雪上,留下深深的脚印。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他把围巾往上拉了拉,遮住半张脸,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昨晚熬夜整理的冬季民生清单:水管防冻、煤球供应、独居老人帮扶、困难家庭年货……每一条都用红笔标了重点。

刚走到弄堂口,就听见一阵争吵声。“你家水管冻裂了,淹了俺家的煤球,这可是俺凭票买的,你得赔!”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带着怒气。

“俺也不想啊!水管冻裂了俺比谁都急,你凭啥怪俺?”另一个男人的声音也不示弱。

李振邦赶紧走过去,只见张婶和隔壁的老王家围了一群人,张婶家的水管从墙根处裂开,冰水顺着墙往下流,在地上结了冰,王家门口堆的半筐煤球被泡得湿漉漉的,黑乎乎的泥水淌了一地。

“张婶,老王,别吵了,先解决问题。”李振邦走过去,蹲下来查看水管,裂了一道两指宽的缝,水还在往外冒,“天这么冷,水管冻裂是常事,先把总阀关了,别再淹了别人家。”

张婶红着眼圈:“李副局长,俺家男人不在家,俺一个女人家,也不知道总阀在哪,这水管裂了,做饭喝水都成问题。”

老王也松了口气:“李副局长,俺也不是故意要吵,就是这煤球泡了,俺家过冬就这点煤球,心疼得慌。”

“总阀我来关,”李振邦站起来,对围观的邻里说,“谁知道这片区的总阀在哪?”

“我知道!”王师傅推着自行车跑过来,车后座绑着工具箱,“昨天我给张婶修过煤球炉,知道总阀在弄堂拐角的电线杆底下。”

李振邦跟着王师傅,很快找到了总阀,拧紧后,水管不漏水了。“王师傅,你能帮忙修修水管吗?”李振邦问。

“没问题,”王师傅打开工具箱,拿出扳手、胶水,还有一段新水管,“这水管是铸铁的,冻裂了不好补,得换一段新的,我这正好有备用的,是之前帮合作社修水管剩下的。”

围观的邻里也纷纷帮忙,有的找柴火,烧热水化冻,有的搬梯子,有的帮忙递工具。李振邦蹲在地上,帮王师傅扶着水管,手指冻得发僵,却不敢松手:“王师傅,慢点,别滑了。”

王师傅笑着说:“放心,这点活难不倒我。”他先用热水把冻住的接口化开,然后用扳手卸下裂掉的水管,换上新的,接口处缠上麻绳,抹上胶水,拧紧后,又用湿布擦干净。“好了,打开总阀试试。”

李振邦打开总阀,新水管接口处没有漏水,大家都松了口气。张婶激动地说:“谢谢李副局长,谢谢王师傅,谢谢大家,不然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老王也说:“李副局长,刚才是俺态度不好,不该跟张婶吵架。”

“邻里之间,互相体谅点,”李振邦笑着说,“老王,你家的煤球,我帮你联系合作社,看看能不能再补领点,张婶家也不容易,这事就过去了。”

处理完水管的事,李振邦才往局里赶,到的时候,老吴、老郑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屋里的煤球炉烧得旺,暖融融的。“李副局长,你可来了!”老吴递过一杯热水,“刚接到报案,说闸北区的一个煤球厂,有人囤积煤球,高价倒卖,已经有居民反映买不到煤球了。”

李振邦喝了口热水,暖了暖冻僵的手:“这事我早有预料,冬季煤球紧俏,肯定有人趁机投机倒把。老吴,你带两个人,去煤球厂调查,看看是谁在囤积,囤积了多少;老郑,你带两个人,去菜市场、里弄附近排查,看看有没有人在倒卖;我去联系煤球厂的张厂长,了解下生产和供应情况。”

煤球厂的张厂长正愁眉苦脸地坐在办公室里,见李振邦来,赶紧站起来:“李副局长,你可来了!最近煤球供不应求,我们每天都在加班生产,可还是不够卖,后来才发现,是厂里的一个仓库管理员,叫刘二,偷偷把煤球运出去,卖给黑市的贩子,已经运出去五百多筐了。”

“刘二现在在哪?”李振邦问。

“他今天没来上班,估计是跑了。”张厂长说,“我们已经查了仓库的账本,刘二是趁夜班的时候,用三轮车把煤球运出去的,和他勾结的贩子,就是之前倒卖煤油的王虎的同伙,叫张三。”

“好,我知道了,”李振邦说,“张厂长,你先加大生产,确保居民的正常供应,刘二和张三,我们会尽快抓住。另外,我帮你联系合作社,组织人手,帮煤球厂搬运煤球,提高供应效率。”

从煤球厂出来,李振邦给老吴、老郑打电话,让他们重点排查张三的落脚点。老吴很快传来消息,说张三躲在宝山区的一个废弃仓库里,和刘二在一起,仓库里还堆着没卖出去的煤球。

李振邦立刻组织警力,带着老吴、老郑,往废弃仓库赶。仓库里阴冷潮湿,堆满了煤球筐,刘二和张三正蹲在地上,用塑料布盖煤球,看到公安来了,吓得想跑,被民警当场抓住。

“李副局长,俺错了,俺不该囤积煤球,俺就是想赚点钱,给孩子买件新衣服。”刘二哭着说。

“你赚的是黑心钱,”李振邦严肃地说,“很多居民因为买不到煤球,冬天烧不上火,你良心过得去吗?这些煤球,我们会全部运回煤球厂,按平价卖给居民。”

经过清点,仓库里共有三百多筐煤球,李振邦联系了合作社,派拖拉机把煤球运回煤球厂。当天下午,煤球厂就恢复了正常供应,居民们排着队,凭票买煤球,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谢谢李副局长,终于能买到煤球了,这个冬天不用挨冻了。”

处理完煤球的事,李振邦刚回到局里,就接到了张阿婆的电话:“李副局长,王大爷在家晕倒了,俺敲门没人应,从窗户里看到他躺在地上,你快来看看!”

李振邦心里一紧,立刻带着老吴,开车往王大爷家赶。王大爷家的门虚掩着,推开门,一股煤气味扑面而来,王大爷躺在地上,脸色发白,呼吸微弱。“不好,煤气中毒!”李振邦赶紧打开门窗通风,把王大爷抬到门口的通风处,解开他的衣领,“老吴,快打电话叫救护车,再去附近的药店买瓶葡萄糖。”

老吴很快买回了葡萄糖,李振邦用勺子,一点点给王大爷喂下去。王大爷慢慢睁开眼睛,虚弱地说:“李副局长,俺……俺冷,想烧煤球炉取暖,忘了开窗……”

“大爷,别说话,救护车马上就到。”李振邦握着王大爷的手,他的手冰凉,“以后烧煤球炉,一定要开窗通风,不能大意。”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把王大爷送到医院。医生说,王大爷是轻度煤气中毒,再晚来一会儿,就危险了。李振邦帮王大爷办理了住院手续,又垫付了医药费,还给王大爷买了些水果和营养品。

“李副局长,谢谢你,你真是俺的救命恩人。”王大爷躺在病床上,眼里满是感激。

“大爷,这是我应该做的。”李振邦说,“你住院期间,我让志愿者来照顾你,有什么需要,就给我打电话。”

从医院出来,李振邦心里很沉重,他知道,冬季煤气中毒是高发期,很多独居老人不懂安全知识,容易出事。他立刻回到局里,组织召开会议:“老吴,你负责制作冬季安全宣传册,重点讲煤气中毒、防火、防冻的知识;老郑,你负责组织民警,和扫盲班、合作社合作,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册,尤其是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要亲自讲解;小王,你负责联系医院,组织一次冬季健康讲座,给居民们讲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会议结束后,李振邦又去了弄堂,看望张婶和老王。张婶正在给孩子缝衣服,看到李振邦来了,赶紧站起来:“李副局长,你怎么来了?快坐,我给你倒杯水。”

“我来看看你家的水管,还有没有漏水。”李振邦走进厨房,查看了新水管,“没问题了,以后天冷,晚上记得把水管裹上旧棉袄,防止冻裂。”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安全宣传册,“这是冬季安全知识,你看看,尤其是煤气中毒的预防,一定要记住。”

老王也过来了,手里拿着合作社补领的煤球票:“李副局长,谢谢你,合作社已经给俺补了煤球票,俺已经买回来了。”

“那就好,”李振邦说,“你们两家以后要互相照应,有困难就说,别不好意思。”

接下来的几天,李振邦忙着组织冬季安全宣传活动。林淑娴的扫盲班也加入进来,学员们把宣传册上的知识,用大字报的形式贴在弄堂里,还挨家挨户讲解。王大哥是工厂的技术员,他用简单的图画,画了煤球炉通风的示意图,贴在宣传册上,居民们一看就懂。

张强也发动工厂的工人,制作了很多安全警示牌,比如“煤球炉使用后请开窗通风”“禁止私拉乱接电线”,挂在里弄的显眼位置。他还带着技术小组,免费给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检查煤球炉、电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李副局长,俺们工人也想为居民的安全出份力,冬天安全最重要。”张强说,手里拿着检测工具。

医院的健康讲座也办得很成功,医生给居民们讲了感冒、高血压、煤气中毒的预防和急救知识,还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居民们都听得很认真,有的还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着。王大爷出院后,也来听了讲座,笑着说:“李副局长,这讲座办得好,俺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后再也不会犯糊涂了。”

冬季安全宣传活动结束后,李振邦又开始忙着筹备春节的年货帮扶。他了解到,辖区内有二十多户困难家庭,过年的年货还没着落,有的甚至连件新衣服都没有。他向分局申请了一笔专项补助,又发动局里的民警、合作社的社员、工厂的工人,捐款捐物,准备给困难家庭送年货。

张阿婆带着托儿所的孩子们,用红纸剪了很多“福”字,准备贴在困难家庭的门上;林淑娴组织扫盲班的学员,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用的是居民们捐的旧布料,缝缝补补,却很厚实;王师傅给困难家庭修好了坏掉的煤球炉、自行车,还做了些小玩具,送给孩子们。

春节前一周,李振邦带着民警、张强、林淑娴,挨家挨户给困难家庭送年货:一袋米、一袋面、几斤肉、几尺布、还有新衣服、玩具、“福”字。张婶接过年货,激动得眼泪直流:“李副局长,谢谢你们,俺家孩子终于能穿上新衣服过年了,这是俺们过得最热闹的一个年。”

独居的王大爷接过年货,拉着李振邦的手:“李副局长,你比俺的亲儿子还亲,俺一个孤老头子,过年有人惦记着,心里暖得很。”

送完年货,李振邦回到弄堂,居民们正在准备年夜饭,张阿婆做了一大锅红烧肉,王师傅烤了红薯,林淑娴蒸了馒头,弄堂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雪地里追着跑,手里拿着王师傅做的玩具,笑声脆生生的。

张强也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张入党志愿书,激动地说:“李副局长,党组织批准我入党了!今天是我入党的日子,我想和大家一起庆祝。”

李振邦拍着他的肩膀:“张强,恭喜你!以后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