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风水道尊 > 第216章 人间烟火炼道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敢当镇住了“刀煞”,也仿佛镇住了杨帆心中最后一丝因力量失去、前路艰难而产生的浮躁之气。接连帮助李家幼儿安眠、助王老实餐馆复苏,这些在以往看来微不足道、甚至可能觉得浪费修行时间的“小事”,却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改变着他的心境。

他依旧每日忍受着经脉中灵炁噬脉的剧痛,依旧在那条缓慢得令人绝望的重修之路上艰难前行。但当他走出静室,走出道观,目光投向山下那片凡俗尘世时,心态已与以往截然不同。

曾经的他,身怀异术,虽不至于目空一切,但潜意识里总带着几分超然物外的疏离。看待世俗众生,难免有几分“俯视”的意味。解决问题,也多是从风水相术的“理”出发,精准却少了几分“情”的体悟。

而现在,失去了赖以依仗的力量,亲身经历了从云端跌落的痛苦与挣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市井百姓的烦恼,他更多了一份“平视”的理解与共情。

他看到那李家妇人因幼儿安睡而露出的、如释重负的笑容,那笑容里是一个母亲最质朴的喜悦;他看到王老实生意好转后,提着自家饭菜上门感谢时,那黝黑脸上洋溢着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希望。这些鲜活而真实的情感,远比他以往接触的那些达官显贵们隐藏在面具下的算计与欲望,更能触动他的心弦。

他开始有意识地放缓下山的脚步,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他会驻足听听街边老人们的闲聊,感受那饱经风霜的智慧与淡然;他会观察市集里小贩的吆喝与往来行人的神色,体会那为生活奔波的辛劳与满足。

他甚至会坐在王老实的“客满楼”角落,点一碗最便宜的素面,慢慢地吃着,听着食客们谈论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那些关于收成、关于子女、关于物价涨跌的烦恼与喜悦,是如此的平凡,却又如此的真实,充满了生命的温度。

在这些最普通、最琐碎的烟火气息中,他仿佛触摸到了另一种形式的“道”。

那不再是《道德经》中玄之又玄的宇宙至理,也不是“极境”之路那虚无缥缈的本源追寻,而是浸润在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个人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道”。

是母亲哄睡幼儿时的轻柔哼唱中蕴含的慈爱之道;

是农夫面对土地时那虔诚耕耘中蕴含的勤勉之道;

是街坊邻里间一句关切问候中蕴含的仁善之道;

是王老实用心做好每一碗面,童叟无欺中蕴含的诚信之道。

这些“道”,平凡无奇,却构成了这世间最稳固、最温暖的基底。

他的心,在这人间烟火的浸润下,如同被温水洗涤过的璞玉,褪去了因痛苦和孤独而产生的硬壳,变得更加温润、通透。那因剧痛而时常紧绷的眉心,在走入人群时,会不自觉地微微舒展。

他发现自己“意照微芒”的状态,在这种平和的心境下,运转得更加自如圆融。对自身痛苦的感知依旧清晰,却不再那么容易引发心神的剧烈波动。那点先天一炁的微光,似乎也更“喜欢”这种平和宁静的“土壤”,其增长的速度虽然依旧缓慢得令人发指,但其散发出的温润之意,却能更有效地抚慰他体内的伤痛。

一次,他在帮助一位老妇人寻找走失的家猫后(仅仅是凭借对动物习性的了解和细致的观察,并未动用任何玄妙手段),老妇人千恩万谢,硬塞给他两个还热乎的粗面馍馍。他拿着那馍馍,坐在道观门槛上,就着山风慢慢吃着。粗糙的口感,质朴的麦香,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满足。

他忽然明悟,修行,并非一定要远离尘嚣,隔绝人世。在这滚滚红尘中历练,体会众生的喜怒哀乐,持守本心,行善积德,本身就是在“修道”。这种修行,修的是心性的圆满,是对“道”在世间万千形态的体悟。

高高在上,看到的或许是道的“形”;而融入其中,体会到的才是道的“神”。

他的心态愈发平和,不再急于求成。每日的修炼依旧刻苦,但心中已无焦躁。他坦然接受身体的痛苦,将其视为必经的过程;他耐心守候那微光的成长,相信水到渠成;他欣然帮助那些前来求助的乡邻,在利他中纯净自己的心念。

道观,不再是他与世隔绝的堡垒,而是连接他与这片烟火人间的一个节点。他从这片烟火中汲取着宁静与力量,又以自身所学,回馈给这片烟火以安宁与希望。

心境在烟火气中得到洗涤和提升,道心在平凡处愈发坚韧和澄澈。

杨帆知道,这条重修之路,注定漫长。但此刻的他,已然找到了与痛苦共存、与缓慢同行、与平凡相融的最佳心态。这份源于人间烟火的平和,将是他未来面对一切风雨的最强屏障,也是支撑他走向那至高“极境”的、最坚实的心力根基。

极境未必在云端,或许,也藏在这最寻常的烟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