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风水道尊 > 第201章 筑基引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岗上的彻悟与宁静,并未让杨帆耽于空想。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夜幕,将山下都市的轮廓从灯海中剥离出来时,他已回到了静室之内。

心静如水,思绪却如明镜,清晰地映照出前路。危机仍在,敌暗我明,力量的增长刻不容缓。但那“刹那微曦”的确认,让他从被动应对、焦灼寻求突破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得以用一种更宏观、更从容的视角,来规划自己的修行。

他再次摊开师父玄诚子的那些手稿与密文,目光不再局限于那些关于“极境”的激动猜测,而是更细致地研读起师父平素关于修炼基础、医理药性、阵法原理的零散记载。同时,他将自身两次触及“真我灵光”的体验,以及那“意照微芒”的状态和“刹那微曦”的感悟,与师父的记载相互印证、融合。

数个时辰的沉思推演后,一个清晰而系统的初步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

此计划,他命名为“筑基引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筑基,而是为他探寻“极境”、引动“先天本源”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其核心,便是设法在丹田之内,重新凝聚并持续壮大那一点源自生命本源的“先天一炁”!

根据师父杂记中提及的“上古之民,天真未凿,先天一炁自足”以及“后天返先天,非是另寻一物,乃拭镜除尘,复见本光”等模糊指引,结合自身感悟,他断定,那“刹那微曦”所感应的,正是人体内本自具足、却因后天沾染而隐没的“先天一炁”的萌芽。而“极境”之路,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唤醒、壮大并最终自如运用这“先天一炁”的过程。

计划分为三个层面,环环相扣:

其一,以“意”为引。 这是根本法门,亦是核心所在。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在静坐时进入“意照微芒”的状态,而是要将其贯穿于行住坐卧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生命的常态。意念遍布周身,细腻感知气血流转、脏腑运作、乃至细胞生灭的最细微韵律,不断加深与那“真我灵光”的共鸣。他要让这高度凝聚又无比分散的“意”,成为沟通后天意识与先天本源的桥梁,成为引导那微弱“先天一炁”显化、归拢于丹田的“灯塔”与“磁石”。

其二,以“阵”为辅。 单靠自身意念,在如今这灵气稀薄、浊气弥漫的环境中,事倍功半。他需要借助外力,营造一个更利于感应和凝聚“先天一炁”的环境。他打算在这小院之内,布下一个简化版的“聚灵归元阵”。并非奢求聚集多少天地灵气(此地也几近于无),而是借鉴《五行精纪》、《宅经》中调和阴阳、梳理地气的原理,利用之前剩余的水晶、符箓材料,结合自身对气场的敏锐感知,布设一个能最大程度隔绝外界杂乱气场干扰,并微微引导、纯化院内本身地气与生机,使其趋于“中和”、“纯净”的辅助阵法。以此阵为“鼎炉”,为他“意引先天”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

其三,以“药”为基。 “先天一炁”的萌动与壮大,离不开肉身这座“神庙”的稳固与洁净。肉身是渡海的宝筏,气血是滋养萌芽的土壤。他需要继续之前的药浴,但需调整方剂。师父手札中记载了几种温养经脉、涤荡后天浊气的古方,虽药材难寻,但可借助金爷的人脉尽力搜集。同时,他需辅以特定的呼吸法与导引术,并非为了炼化后天精气,而是为了进一步活化气血,疏通细微经络,让肉身这座“庙宇”更加通透,更易于承接那一点“先天”之光的照耀。

而贯穿这三者始终的,则是深度研读《道德经》。

他不再将其仅仅视为修炼心法的口诀,而是当作叩问大道本源的钥匙。每日晨昏,必净手焚香,恭诵经文。不追求字句的机械背诵,而是用心去体悟其中“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至理。他要让经文的智慧融入骨髓,洗涤心尘,使自己的“意”更贴近“道”的本质,从而更能有效地引动那同源的“先天一炁”。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杨帆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他知道,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甚至可能比按部就班修炼《道德经》心法更为漫长。但他坚信,这才是通往“极境”的正途,是打破地球末法桎梏的真正希望。

他没有立刻开始行动,而是再次闭目,于脑海中将整个计划反复推演,查漏补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合理,与自身目前的境界和资源相匹配。

直到夕阳西沉,暮色再次笼罩小院,他才缓缓睁开双眼。

“明日始,筑基引炁。”

他轻声自语,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条孤独而漫长的登天之路,他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接下来,便是以无比的耐心与毅力,一砖一瓦,构筑起通往那玄妙“极境”的阶梯。

山下都市华灯初上,喧嚣依旧。而在这座破旧道观之内,一场关乎生命本源、超越凡俗的修行,即将悄然开始。潜龙勿用,非是沉寂,而是在深渊之下,默默编织着腾飞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