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289章 迈阿密赛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了,现在开始飞驰圈。” 我通过无线电告知车队成员,同时在迈阿密赛道长长的后直道末端踩下刹车,驶过最后一个发夹弯,并非赛道的最后一个弯道,此时 Fp1(第一次自由练习赛)才刚刚开始。

我是这一节练习赛中较早驶上赛道的车手,这么做理由充分:尽管本赛季表现不错,但我一直处于 “追赶状态”。

自 2008 年后,大部分赛道我都没再跑过,而对手们去年都在此参赛过。

不过迈阿密赛道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的,这或许能帮我弥补一个关键短板 —— 排位赛。

此前面对其他前列车手时,我总在排位赛吃亏。

过去我的起步位置通常在第四到第九之间,虽说我能将这些起步位置转化为稳定的好成绩,这点自己也挺意外,但在排位赛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望让我今年首次凭借硬实力夺冠,而非仅靠判断天气、利用轮胎优势取胜。

下一站瓦伦西亚欧洲大奖赛对我来说也是个好机会,这场比赛从夏休后的首战调整为欧洲夏季的首战,让我得以在去年跑过的赛道上再次发力。

话虽如此,我仍需证明自己能在这条赛道上表现出色。

驶过发夹弯后,我向左打方向,随后又向右回正,冲上发车直道,开始了在迈阿密国际赛车场的首次全力飞驰圈。

维修区在我的右侧,再远处是露天的海豚体育场,它有着类似圣西罗球场的圆柱形看台通道,在体育场四角成对分布,座椅则是海豚队的辅助色橙色。

在美国,夏季更多是棒球赛季而非橄榄球赛季,但即便体育场中央设有佛罗里达马林鱼队的棒球场,也无法改变这里 “首先是 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体育场” 的事实。

不过海豚队和马林鱼队都在协助我们筹备这场赛事,据说要在马林鱼队漫长的棒球赛季中协调出比赛时间,后勤安排堪称一场噩梦。

美国体育赛事一季往往要打数百场,作为外人,我着实觉得不可思议。

言归正传,发车直道不算太长,我很快将注意力转回首个刹车区:降挡、左脚保持踩踏状态,右脚在左脚抬起的瞬间踩下油门,同时向右打方向进入一号弯。

二号弯是轻松的左向小角度弯道,全程可加速通过,但三号弯完全不同,几乎像是两个独立的弯道。

它先以轻微的右向角度开始,随后在弯道中需要收油,因为赛道会多次变向,最终驶上一条与发车直道平行的短直道,就在体育场的另一侧。

接下来是 S 型弯道:首先在四号弯收油,短直道结束后向左快速变向,紧接着立即向右进入五号弯,随后再向左进入六号弯,六号弯末端收紧,形成七号弯的重刹车区。

驶出七号弯后,一个右向小角度弯道构成八号弯,将我引向赛道的长距离全速段。

实际上,这一整段在布局上本是一条直道,但按照 F1 规则,直道长度过长,因此和俄罗斯赛道的堤岸段类似,这里用 “技术上的全速弯道” 将直道分割开。具体来说,是九号弯(轻微右向)和十号弯(向左回正),之后才是真正的直道,高速驶向十号弯的刹车区。

十号弯是九十度左弯,赛道内侧修建了宽阔的泳池和模拟海滩区域,但我没太多心思留意这些,驶过十号弯后,赛道进入最狭窄、弯道最密集的路段。

驶过十一号弯的刹车区后,短暂加速便进入十二号抛物线弯道,这是个缓慢的右向弯道,只有在出弯时才能真正开始加速。

我保持加速状态向左切入十三号弯,却在抵达十四、十五号减速弯时不得不收油。

先向左再向右打方向,驶过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出口和立交桥下方,这些道路将体育场区域与附近的州际公路连接起来。

上方混凝土建筑构成的 “迷宫” 在接下来的短直道上投下阴影,我踩下油门升挡,却在驶入十六号九十度左弯时不得不再次将速度降下来。

驶出十六号弯时,上方的立交桥和正前方横跨赛道的桥梁,再加上两侧的护栏,让人感觉像是在隧道中行驶。

但随着我驶离弯道、驶上地下通道的上坡段,赛道豁然开朗,通向漫长的后直道。

我抬起左腿挡住 F 导管进气口,让梅赛德斯引擎释放全部动力,将直道速度推向极致。

当然,如今其他车队也推出了各自的 F 导管设计,西班牙站开启欧洲赛历后,他们的相关部件陆续装车。

那些没能赶上截止日期的车队,无疑会争取在瓦伦西亚重返欧洲赛场时推出类似设计,即便届时仍无法实现,任何有竞争力的车队也会将目标瞄准英国大奖赛,毕竟多数 F1 车队的主场都在英国。

这意味着我们这项巧妙的发明已不再像当初那样独一无二,但我们的 F 导管仍是且将继续是最优版本。

没有其他车队的赛车像我们这样,围绕 F 导管进行整体设计:多数配备 F 导管的赛车,需要车手用手挡住进气口,因为他们无法(或不愿)像我们这样将装置环绕在驾驶舱周围。

对我们而言,这套系统操作自然:在直道上启用 F 导管时,用左腿操作;当需要将左腿从 F 导管移到刹车踏板上时,尾翼也恰好需要恢复正常功能,两个动作相辅相成。

况且,即便在迈阿密这条相对平坦、难度不高的赛道上,我也不愿在 “非完全直道” 上单手操控赛车、同时启用 F 导管来争取优势。

因此,尽管其他车队抄袭了我们的想法,但我们的赛车对 F 导管的整合度最高、利用效率最佳,即便直道上的优势有所缩小,却依然存在。

不必说,Fp1 初期没有其他赛车竞争,我的前两个赛段成绩都位列第一,进入最后一组弯道时,我有望延续这一表现。

在十七号弯刹车,加速出弯后向左切入十八号弯,随后向右回正进入十九号弯,将所有动能转化为速度冲上发车直道,驾驶着迈凯伦 mp4\/25 赛车,以最大速度冲过计时线。

“很好,干得漂亮。显然,这是目前练习赛的最快圈速。我们这边监测到的赛车装置数据都正常,你那边感觉如何?” 我完成圈速后减速返回维修区时,尼基通过无线电问道。

“一切良好,赛车手感不错。回到车库后,我想尝试几项调整,但目前来看,我们的状态不错。” 我谨慎地回应,无线电频道的内容可能会通过电视转播,不能随意多说。

不过我想调整的内容都比较细微:在不显着增加直道空气阻力的前提下,提升弯道中的前轮抓地力。

无需大幅改动,只是常规操作,在直道速度与弯道响应之间找到平衡。

迈凯伦赛车的基础设定本就出色,但在真正关键的环节到来前,我还有三次练习赛的时间来优化调校:先是排位赛(届时会确定发车顺序,也能预判周日正赛是轻松还是艰难),然后是正赛本身。

正赛是我的强项,在这一环节,我能与队友正面抗衡,甚至战胜他。

而排位赛中,当安东尼?哈里森全力以赴甚至超水平发挥时,没人能击败他,不只是我,整个发车格上的任何车手,在周六他状态拉满时,都很难跟上这位美国人的节奏。

但正赛中,需要管理轮胎、节省燃油,更多时候要将速度控制在 90% 而非 100%,这正是我能发挥优势的地方。

我或许没有在排位赛刷出 “非人类圈速” 的原始天赋,却能保持稳定的快节奏。

当然,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赛道的正赛中占据优势是一回事,本赛季也有不少场次安东尼的表现优于我:巴林站是其一,西班牙站和摩纳哥站(事故前)也是如此,显然加拿大站他也更胜一筹。

在迈阿密保持优势难度不小,这里是安东尼的家乡,现场观众的热情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的队友会为赢得这场比赛拼尽全力,我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挡住他,更别提还要应对红牛、法拉利,以及其他可能干扰我比赛的车手。

迈凯伦在土耳其站运气不错,在加拿大站则展现出独一档的实力,但迈阿密国际赛车场对所有人都是全新的,没人能预判比赛会如何发展。说到底,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