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273章 争议防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此,在第一阶段比赛剩余的时间里,我一直试图追近前方的梅赛德斯,希望超越齐格勒,再追近阿尔瓦雷斯,从这位西班牙人手中抢回位置。

这不全是针对他,他的防守很坚决,我相信他也不想发生碰撞(我敢肯定他也在无线电里让车队检查赛车损伤),更多是为了我自己:我没能完成超车,还发生了碰撞,掉了一个位置,所以我必须追回来,弥补自己的失误。

但事实是,第一阶段比赛中,我似乎没机会追回来了,比赛初期,所有赛车的速度都很接近。

即便在练习赛和排位赛中表现出色、被认为 “正赛会一枝独秀” 的红牛,也没那么惊艳:他们每圈只比安东尼?哈里森快零点几秒,而有些评论员曾预测他们正赛会比其他车队快整整一秒。

因此,相对红牛而言,我们的表现超出预期;但 “性能优势” 是双向的,法拉利和梅赛德斯的表现也比预期更接近我们。

这意味着,虽然安东尼驾驶着领先的迈凯伦紧紧跟住红牛,但我驾驶着另一辆迈凯伦,却无法轻松超越前方的赛车。

我确实在一点点缩小差距,但这没什么用,在直道上好不容易追近齐格勒,到了弯道,却因为前方赛车产生的 “乱流”寸步难行。

我们和梅赛德斯用的是同款引擎,迈凯伦赛车更新、空气动力学性能更好,可当你面对 “已被前翼切割过、尚未恢复平稳” 的乱流时,再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也无济于事。

F1 赛车的设计初衷是 “在理想的清障空气中发挥最佳性能”,可代价是 “赛车后方会产生混乱的乱流”,空气会快速涌回赛车驶过的区域,填补空缺。

因此,没有任何 F1 车手愿意做 “跟跑者”,尤其是在巴塞罗那这样的赛道:各车队有大量测试数据,赛车调校已达极致,赛道本身也没什么 “能促进超车” 的设计。

我知道我之前说过 “不抱怨巴塞罗那赛道”,而且它确实常常比口碑好,但当你在两连胜后,只排在第六位、且与前方差距悬殊时,真的很难保持客观。

无论如何,这场比赛的胜负,似乎取决于进站策略,但遗憾的是,今天几乎所有人都预计 “只需一次进站”。

因此,当进站窗口到来时,迈凯伦为我们俩都执行了出色的进站:虽然我没能借此提升位置,但安东尼却凭借伦纳(红牛)糟糕的进站,升到了第二位。

这位德国红牛车手不仅丢了第二,还落到了第四,排在法拉利车手费利佩?阿尔瓦雷斯身后。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咬牙,要是没有之前的碰撞,站上领奖台的可能就是我了,可现在我还被困在威廉?齐格勒身后,排在第六位。

诚然,自从一号弯的小摩擦后,阿尔瓦雷斯的正赛节奏一直很强,但安东尼的节奏更强,他紧紧跟住领跑的韦弗,甚至一度刷出最快圈速。

这意味着,要是我没有底盘损伤、没有失去节奏、轮胎没有沾上灰尘,或许从比赛一开始就能有强劲的表现。

此刻我的比赛状态堪称 “糟糕”:底盘损伤的程度很微妙,既不会导致部件彻底失效,让我刚好能跟住齐格勒的扩散器,又足以让我完全没有 “向前冲的速度”。

这种 “不上不下的僵局”,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因此,比赛后期,当齐格勒在进入最后一个减速弯时出现刹车锁死,我知道 “机会来了”。

这辆银、青、黑配色的梅赛德斯恢复控制,通过减速弯的最后一段和最后一个弯道,但线路已被打乱。

我嗅到了 “胜利的气息”,驾驶着银红配色的迈凯伦冲过最后一个弯道,在直道上追击他。

我们都在赛车线上,我向右侧切,准备从内线超车,可就在这时,齐格勒,这位七届世界冠军、曾重建法拉利并为其赢得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首个总冠军的天才车手却突然向右侧切来,几乎横跨整个赛道,挡住了我的路线。

要知道,之前提到的 “君子协定” 还明确规定:防守动作应是 “主动的”,而非 “被动反应”。

实际上,每个车手都会试探这条规则的边界,毕竟防守时,很难有真正的 “主动动作”,但 “让超车变难” 和 “让超车变得不可能”,是有本质区别的。

齐格勒横跨赛道的动作,简直是 “危险至极”,我被迫收油门,放弃内线超车,眼睁睁看着他保住第五名,拉开差距。

我不认为这是 “公平的防守”:作为一名征战 F1 第三个完整赛季(总计第四个赛季)的车手,我本不该批评一位 在我还是个学步儿童时就已首秀的前辈,但这无法改变 “他的动作不对” 的事实,完全不对。

“搞什么啊?先是阿尔瓦雷斯,现在又是齐格勒,太荒谬了!要是总遇到这种防守,我还怎么比赛?简直离谱!” 我在无线电里抱怨道,愤怒之下,连阿尔瓦雷斯也顺带 “吐槽” 了。尽管我知道他的防守算不上 “越界”,相比之下,阿尔瓦雷斯的防守 “坚决但公平”,只是不幸的是,我是受损更严重的一方;而齐格勒的防守,则完全是 “荒谬”,要是都这么比,我根本别想超车。

我和阿尔瓦雷斯在 2008 年就有过争执,现在又都是积分榜领跑者,有 “激烈对抗” 很正常;可威廉?齐格勒只是驾驶着中游赛车,在巴塞罗那争夺第五名,这既不是领奖台位置,也不是什么 “至关重要的积分”,在赛季这个阶段,他完全没必要 “越界防守”。

我理解汤米?科斯基宁最近表现抢眼,而齐格勒作为 “传奇车手”,却因表现平平饱受批评,他可能压力很大,但这绝不能成为 “危险防守” 的借口。

坦白说,没有任何理由能为 “防守方突然横跨赛道、挡住进攻方车头” 的动作辩护,这太荒谬了。

“收到,张骋。我们正在监控情况,并已向赛事干事报告。集中注意力,专注比赛,有任何进展我们会通知你。继续加油。” 尼基?莫里森的回应很坚定。

他告诉我需要知道的信息,然后让我 “回到比赛中”。

这很公平,他是工程师,本就该这么说。

因此,我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再次向威廉?齐格勒发起追击,希望能重新咬住他的车尾,夺回位置。

我现在是积分榜领跑者,不仅证明了 “中国人也能赢 F1 比赛”,还赢了不止一场,我不能让自己 “被这样欺负”。

我要让这些人知道,他们不能对我用这种 “肮脏动作”。

说实话,在这个阶段,我甚至在想:或许 “不退缩” 才是对的,就算发生碰撞,也要让他们知道 “要是对我用这种手段,大不了一起退赛”。

短期内这会让我丢分,但漫长的赛季有足够时间补回来;而且要是能 “提醒他们,比赛时要给我应有的空间”,长远来看,我或许能赢回更多积分。

或许这一切只是 “巧合”,没人故意 “不尊重我”,但在同一场比赛中遇到两次 “争议防守”,我不得不认为:我需要 “表明立场”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