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231章 俄罗斯大奖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发车格上,管弦乐队奏完俄罗斯国歌,我们这 “幸运的二十人” 齐聚于此。

我站在显眼位置,身旁是马蒂?哈马莱宁,不仅因为我们一个是芬兰人、一个会说俄语,在观众中拥有大量支持,更因为我们在排位赛中表现出色。

安东尼?哈里森(迈凯伦)拿下杆位,鲁道夫?贡萨尔维斯(本田)第二,马克西米利安?伦纳(红牛)第三,哈马莱宁(法拉利)第四,我第五,詹姆斯?巴克斯顿(本田)第六,马丁?韦弗(红牛)第七。

汤米?科斯基宁(威廉姆斯)第八,尤里?卡萨莱宁(法拉利)第九,彼得?卡明斯基(宝马索伯)第十。

我们十人成功晋级 q3(排位赛决战阶段)。

除了法拉利,以及表现稍逊一筹的本田,其余车队的发车位置相当混乱,而这或许能成为我们的战术优势。

我们有两辆赛车可以灵活调配,意味着能采用两种不同策略,迫使对手陷入被动,而在我们前方,仅有迈凯伦、本田和红牛各一辆赛车。

国歌结束后,我们获准返回赛车准备比赛,我对队友说:“祝你比赛顺利。”

“谢谢,你也是。” 马蒂回应道。

他话不多,我也没指望这位芬兰人能多说几句,但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希望我们俩都能取得好成绩。

哈马莱宁是 2007 年世界冠军,也是法拉利签下的 “明星车手”,接替伟大的威廉?齐格勒。

马蒂仅参加过二十多场赛车比赛,就因过人的天赋被索伯车队签下;效力索伯一年后,他转会迈凯伦,尽管运气不佳,却是当时围场中速度最快的车手之一,曾在 2003 年和 2005 年遗憾错失总冠军,他的合同签到了 2010 年底。

马蒂是齐格勒时代后,法拉利寄予厚望的 “黄金男孩”,而恩里克?德?马特奥本应是法拉利的未来新星:2006 年在齐格勒身边学习,2007 年和 2008 年则由马蒂指导。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08 年恩里克突然成为法拉利最有希望夺冠的车手,且险些成功,可不到一年就因伤缺席本赛季剩余比赛。

这便是我的契机 —— 作为替补,一个失去席位后,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重返 F1 的车手。

我们都有全力以赴的理由:马蒂想重新确立自己在法拉利的 “车队领袖” 地位,从 2008 年相对失望、2009 年(除斯帕站外)格外低迷的状态中找回状态。

而我,则想争取到最好的席位 —— 毕竟法拉利已与马蒂和恩里克签下明年的合同。

我现在的位置无关紧要,因为它只是暂时的,就像我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一样,所以我奋力争取的,是一份 “稳定”。

这份 “稳定”,或许与我周围的动荡形成了鲜明对比。

赛前的紧张氛围被暖胎圈暂时打断,当我们在发车格上就位,面朝芬兰湾,面朝这座俄罗斯 “过去与未来的西方门户”,紧张感再次升温,随后信号亮起,首届 F1 俄罗斯大奖赛正式开始。

鲁道夫与安东尼在起步时展开直线加速对决,或许这很合理,因为在我重返 F1 的这段时间里,鲁道夫和安东尼是表现最亮眼的车手,两人各夺两冠。

伦纳则在后方紧追,我们两辆法拉利紧随其后。

这一顺序持续到第一赛段,驶出七号发卡弯后,安东尼借助 KERS 从慢弯中脱颖而出,甩开本田的鲁道夫,沿着堤道全程保持速度优势,稳固了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我的队友马蒂在九号弯前超越了伦纳;若不是我的队友与这位昔日 F3 新秀赛季的对手并驾齐驱,我本也有机会超越红牛,但我不想在首圈就冒险尝试三车并行。

不过,我成功阻挡了巴克斯顿的所有超车企图。

因此,当我们驶过环岛、穿过两段短直道、冲过最后两个 90 度弯道,首圈结束时的排名如下:安东尼?哈里森领先,鲁道夫?贡萨尔维斯第二,马蒂?哈马莱宁第三,马克西米利安?伦纳第四,我第五,詹姆斯?巴克斯顿第六,马丁?韦弗第七,彼得?卡明斯基第八。

有趣的是,本赛季前半段的主旋律是詹姆斯?巴克斯顿的 “统治级胜利”—— 他豪取七冠,但土耳其大奖赛后,巴克斯顿状态下滑。

红牛的马克西米利安?伦纳与马丁?韦弗驾驶的红牛开始反击:伦纳在上海和银石各夺一冠,韦弗则在纽博格林赢得德国大奖赛,拿下职业生涯首个分站冠军。

赛季上半段以安东尼?哈里森赢得匈牙利大奖赛收尾,而恩里克?德?马特奥则被一根弹簧击中,惨烈撞车退赛。

这为赛季下半段埋下伏笔:上半段是 “新势力崛起”—— 本田和红牛包揽了除一场外的所有冠军;但下半段,“老牌强队” 强势回归。

即便本田在瓦伦西亚和蒙扎再夺两冠,夺冠的鲁道夫?贡萨尔维斯也是 2000 年起就效力法拉利、常年位居积分榜前列、已手握九冠的 “老将”。

在这两站之间,马蒂?哈马莱宁为法拉利赢得比利时大奖赛;鲁道夫拿下意大利大奖赛后,安东尼?哈里森又驾驶迈凯伦在法国大西洋大奖赛中,夺下本赛季第二冠。

如今来到俄罗斯,比赛第一阶段,安东尼持续扩大领先优势,我们两辆法拉利也稳步向前。

第十圈时,哈马莱宁在后直道险些超越鲁道夫,最终在发车直道完成超车,升至第二;几圈后,我和伦纳都追上了鲁道夫的本田,展开了属于我们的缠斗。

“好极了,你追上他了,现在超了他,之后我们专注对付贡萨尔维斯。” 当我在发车直道上逼近伦纳时,罗尼鼓励道。

我开启 KERS,向左切,试图抢占红牛内侧路线,但这位德国车手封住线路,迫使我走外线。

我转回右侧,尝试用晚刹车超越伦纳,但在左弯前的外线位置,我几乎没有机会,只能在一号弯和二号弯跟在他身后。

但就在此时,我决定尝试新策略:驶出 90 度弯道时按下 KERS,在三四号右弯中紧紧贴住红牛的尾部扩散器;进入五号弯时,我故意制造超车假象,迫使伦纳走外线以避免碰撞我的前翼。

他虽仍保持领先,但这正是我想要的 —— 外线入弯让他的路线受限,我得以在六号弯切出更优线路,最终在七号弯前用晚刹车从内侧完成超越。

驶出弯道时,我耗尽了本圈剩余的 KERS,稳固了领先位置,升至第四。

此刻,我与队友之间只剩鲁道夫那辆红白相间的本田赛车。

“干得漂亮,张骋,接下来搞定鲁迪(鲁道夫昵称)。”

在第一阶段剩余的比赛中,我持续向这位巴西车手施压,最终借助进站策略完成超越 —— 车队出色地执行了停站计划,为我打造了 “快速出站圈”,让我超越了这位 “我正在替补的车手的替补”(意指鲁道夫曾是法拉利替补,如今我又是恩里克的替补)。

很快,贡萨尔维斯也被马克西米利安?伦纳超越,排名变为:哈里森(迈凯伦)、哈马莱宁(法拉利)、我、伦纳(红牛)、贡萨尔维斯(本田)、巴克斯顿(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