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149章 是为了十二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小心翼翼地驶出维修区,我很清楚,麦高恩是第一个换中性雨胎的车手,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在一号弯滑出赛道,不得不绕开减速弯的隔离桩。

但此刻,我的轮胎状态良好,赛道条件适宜,我的状态也正佳。

事实上,此时场上大多数赛车都已换上中性雨胎,马克西米利安?雷纳仍领跑全场。

迈凯伦车队的尤里?卡萨莱宁位列第二,处于 “无人区”—— 既不用担心身后的追兵,也无法对前方的红牛二队构成威胁。

考虑到迈凯伦是强队,对手只是中游车队,这样的局面或许有些出人意料;但卡萨莱宁毕竟是迈凯伦本场的头车,或许雷纳的速度确实名副其实。

话虽如此,安东尼?哈里森从不利起步位置追回不少,已重返积分区,排在第七。可见这种条件下,迈凯伦在蒙扎仍有强劲速度。

那为何卡萨莱宁对赛车表现不满意?我知道尤里?卡萨莱宁实力不俗:去年在雷诺时表现出色,今年还赢下了个人首场 F1 比赛。

可为何有时,他总感觉比对手差了一个档次?

安东尼?哈里森、马蒂?哈马莱宁、恩里克?德?马泰奥,大多数时候都比他更具优势,积分榜也能证明这一点。

近期表现不及法拉利和迈凯伦的宝马 - 索伯车手彼得?卡明斯基,也大幅领先卡萨莱宁;就连相比夺冠队友(卡明斯基)表现平平的维克多?哈特曼,也排在这位芬兰车手前面,尽管两人差距不大。

说到这位波兰车手(卡明斯基),他此刻排在第三,与卡萨莱宁的差距,和卡萨莱宁与雷纳的差距大致相当。

卡明斯基甚至一度刷新最快圈速(这多少有点反驳我之前的观点,但无所谓),但很快就被红牛的马丁?韦弗超越,没想到韦弗在比赛这个阶段突然状态爆发,正不断逼近前方的安东尼?哈里森。

韦弗状态突然爆发,但他的队友(麦高恩)却截然相反。

于是,我不再关注韦弗与哈里森的缠斗,不再留意赛道转干的速度,也不再在意马蒂?哈马莱宁刷新最快圈速、为后期冲分做准备,此刻我全神贯注盯着前方丹尼尔?麦高恩的红牛赛车。

由于进站策略差异,他又一次跑到了我前面,我必须纠正这个局面。

驶过一号莱斯莫弯时,我向右打方向,终于敢小幅骑上出弯路肩;驶过二号莱斯莫弯时,我重复了这个动作,让赛车紧紧跟在红牛赛车后方,借助尾流。

这是一场新旧对决:F1 最年长的车手之一(麦高恩)对阵最年轻的车手之一(我),红牛 - 雷诺对阵威廉姆斯 - 丰田。

进入阿斯卡里弯群(八号弯)时,我们俩都晚刹车,麦高恩在左转时勉强保持车头领先;但接下来是速度稍快的右弯,他理应让行,交出位置才对?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可就在我超车并切入弯心时,他居然还在我旁边!

红牛赛车仍保持车头在内侧,几乎是推头(understeer)撞上我的车身。

我努力稳住赛车,勉强避免打转,而麦高恩则冲出路肩,滑进碎石区。

他设法让赛车重新启动并返回赛道,但必须进站更换前翼。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段赛道上,他不仅和我发生碰撞,之前还与翁贝托?彼得罗内利出过事故,甚至换中性雨胎后在一号弯滑走过。

这位苏格兰车手的本场比赛堪称一团糟,而他能跑到这个位置,全靠第一个换中性雨胎(即便出了事故)。

“啊!检查赛车损伤,麦高恩撞了我!” 我对着无线电喊道。

我感觉赛车没事,但也很清楚,比赛后期发生这种事故,我冲分的希望已经破灭,最终只能在这个位置完赛。

不过也有一丝 “慰藉”—— 至少对我的自尊而言,而非对车队整体有利 —— 汤米?科斯基宁现在跑到了我身后。

这位国际背景浓厚的芬兰车手原本从第五位起步,但因被迫采用不利的两停策略,且在比赛中段使用极端雨胎过久,在其他人都以全场最快速度推进时,他损失了大量时间。

如今汤米终于换上适合当前条件的中性雨胎,却已来不及重返积分区。

我不愿承认,但车队为偏袒他而制定的策略,最终似乎反而坑了他。

无论如何,车队检查后确认我的赛车无损伤,但我已无法进一步追近,最终以第十二名完赛;汤米则排在第十四位。

我们就这样浪费了昨天还看似 “本赛季最强势一战” 的机会。

2008 年意大利大奖赛积分赛果如下:

1.马克西米利安?雷纳(德国)——红牛 - 法拉利车队,10 分

2.尤里约?卡萨拉宁(芬兰)——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8 分

3.彼得?卡明斯基(波兰)—— 宝马 - 索伯车队,6 分

4.费利佩?阿尔瓦雷斯(西班牙)—— 雷诺车队,5 分

5.维克多?哈特曼(德国)—— 宝马 - 索伯车队,4 分

6.恩里克?德?马泰奥(巴西)—— 法拉利车队,3 分

7.安东尼?哈里森(美国)——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2 分

8.马丁?韦弗(澳大利亚)—— 红牛 - 雷诺车队,1 分

法拉利这边,马蒂?哈马莱宁最终没能来得及冲进积分区,威廉姆斯和丰田均错失拿分机会;本周末最大的赢家,显然是马克西米利安?雷纳和红牛二队。

这是这位德国车手的 F1 首胜,是红牛二队的队史首胜(即便算上其前身米纳尔迪车队的历史也是首次),是红牛集团旗下车队的 F1 首胜,同时也是法拉利客户车队的 F1 首胜。

对于这位 2005 年欧洲 F3 锦标赛中击败我夺得最佳新秀的车手而言,这样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这也充分证明,F1 新生代车手的天赋绝非只有安东尼?哈里森的高光时刻。

我们都在赛道上拼搏,都值得尊重。

尽管恩里克?德?马泰奥在本场比赛中表现有所下滑,但他还是将与安东尼的积分差距缩小到 1 分,目前赛季仅剩四场比赛。

没错,意大利大奖赛落幕,欧洲赛季收官,接下来只剩新加坡、日本、中国三站,最终在巴西上演收官战。

仅剩四场比赛,共 40 分可供争夺,而这个竞争激烈、多位车手轮流闪耀的赛季,最终只会有一位冠军。

车队积分榜的争夺同样激烈,但考虑到近期卡萨莱宁的表现问题,前三名的格局相对清晰:法拉利领先迈凯伦,迈凯伦领先宝马 - 索伯。

而三强之后的竞争则愈发精彩:费利佩?阿尔瓦雷斯凭借一停策略拿下第四,帮助雷诺车队将积分提升至 39 分;丰田车队因伊万?特里波利和法比安?施密特均未拿分,仍以 34 分位列其后;威廉姆斯的情况与之类似,积分仍停留在 28 分(汤米?科斯基宁贡献 9 分,我贡献 19 分),暂列第六,但优势已大幅缩水。

马克西米利安?雷纳的胜利让红牛二队积分飙升至 27 分,升至第七位,仅落后我们 1 分;第八名红牛车队也有 25 分,我们已毫无喘息空间。

没错,本赛季的中游集团竞争就是如此激烈:第四名到第八名之间的分差不足 10 分。

若不是当下正面临经济衰退,且涉及数千万美元的资金博弈,这种竞争本该令人振奋。

如今,积分背后的金钱与压力实在太大,以至于 “竞争激烈” 带来的已不是乐趣,因为现在的每一分,都可能决定一支车队未来的走向。

本场比赛足以证明:一辆中游赛车的胜利,完全能彻底改变整个赛季的格局。